第444章 贈槍贈甲,妙計謝楊林!

字數:2765   加入書籤

A+A-




    並肩王楊林,取出秦彝生前所用的兵器,虎頭鏨金槍,並告訴秦瓊,自己如何敬重秦彝將軍的忠烈報國。秦瓊睹物思人,父親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不禁淚如雨下,雙手撫摸著虎頭鏨金槍,肝腸寸斷,百感交集。

    這時楊林又命人取出秦彝的盔甲,交給秦瓊說道,“這是令尊生前所披掛的盔甲,和虎頭鏨金槍,本王都當作珍貴的東西,留在身邊,無論是在洛陽、長安,還是率兵征討,本王都帶在身邊,為的是以秦彝將軍的赤膽忠心,激勵我楊林,上報國家,下安黎民,縱然粉身碎骨,也不敢初心,”

    秦瓊撫摸著父親的鎧甲,仿佛小時候靠在父親的身旁,又想起在馬鳴關,和父親分別,跟著母親逃出馬鳴關的情景,對於眼前的並肩王楊林,心裏又恨卻又有一種難以名狀的痛楚。

    楊林卻並未體會到秦瓊細微的感情變化,也許是見到秦彝的後人,如此出眾,他有些替秦彝感到欣慰,他從內心希望秦瓊繼承父親遺誌,成為一位忠君愛國的優秀將領,報效國家,建功立業。他興奮的對秦瓊說道,“叔寶,都說你一對熟銅鐧,打遍山東各地,未逢敵手,不知道你秦家的槍法,可有勤加練習?”

    秦瓊從回憶裏回過神來,說道,“我離開父親之時,年齡尚小,我的武藝,都是我家大哥秦安,親自傳授,還有一些,是從父親給我的秦家鐧法、槍法的秘籍中自己演習的,頂多隻是我秦家槍法的一點皮毛,沒有領悟到秦家槍法的精髓。”

    楊林說道,“當年我楊林,與你父親,在馬鳴關前一場大戰,你父親是我最敬重的英雄,對於你們的秦家槍法,也是十分佩服,今日你就穿戴整齊,為本王演練你們的秦家槍法如何?”

    秦瓊點頭應允,頂盔貫甲,穿戴整齊,提起虎頭鏨金槍,來到客堂前的院子中,提氣凝神,便在院子裏練起秦家槍來。頓時院中狂風驟起,伴有龍吟虎嘯之聲。一柄虎頭鏨金槍,在秦瓊手中,如遊龍在雲中穿梭,招式迅捷威猛,變化多端,槍法極為精妙,頗有其父秦彝將軍的遺風。

    秦瓊一邊在院子裏演練秦家槍法,一邊注視著楊林,暗下決心,“並肩王楊林,當年在馬鳴關前,你害死我的父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雖然你忠君愛國,深受百姓愛戴,是大隋的靠山,但是此仇不能不報,我若此時趁其不備,一槍取你性命,非大丈夫光明磊落行徑,我秦瓊也不屑於此,辱沒先父的威名,不過我秦瓊發誓,早晚有一天,我會正大光明的打敗你,為我父親討回公道。”

    秦瓊在院中練了一套秦家槍法,隻看的楊林,淚眼婆娑,鼓掌為秦瓊喝彩,走下台階,高興的說道,“好啊,太好啦,從此以後,你們秦家槍法後繼有人啦。當今天下使槍的高手之中,先前的伍建章、張須陀,那都是絕頂的高手,後來的雙槍定延平,那也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來護兒的大鐵槍,一力降十會,倒也有霸王槍的威風,知道本王遇到你的父親,秦彝將軍,才知道秦家槍法的精妙,之後便是那羅藝,習得你們秦家槍法的精髓,也是罕逢對手的上將軍,你未得令尊的親自傳授,就有這等的境界,也算難能可貴啦。”

    秦瓊聽了,心中暗道,“當年若不是你害死我的父親,我怎麽會得不到我父親親傳秦家槍法呢?雖然當時各為其主,但是這殺父之仇,我秦瓊又怎能得不到我父親的親自傳授?楊林,今日大敵當前,暫且罷了,早晚有一天,我會與你做個了斷。“

    並肩王楊林卻是依然對秦瓊興致未減,對秦瓊繼續說道,“叔寶,今日這虎頭鏨金槍,還有這副盔甲,本王就此贈送給你,希望你穿著你父親的盔甲,提著你父親的虎頭鏨金槍,繼承令尊的遺誌,胸懷大誌,砥礪奮進,成為我大隋的柱國名將。”

    秦瓊聽後,趕緊上前施禮,拜謝楊林的饋贈之情。楊林上前攙起,熱情的拉著秦瓊的手,走入客堂,落座之後,問秦瓊,“如今與楊玄感十萬大軍對峙,敵眾我寡,形勢與我不利,不知你有何破敵之策?”

    秦瓊沉思良久,謹慎的說道,“自古以來,兩軍交戰,以少勝多的戰例,不勝枚舉。楊玄感冒天下之大不韙,舉兵叛亂,不得人心,必敗無疑。雖然統帥十萬之眾,未必就是三軍將士一心,如此戰力,必然大打折扣,如果我們以奇兵攻之,逢強智取,一定可以打敗楊玄感。”

    並肩王楊林讚許的看著秦瓊,點了點頭,說道,“叔寶可有妙計,助本王打敗楊玄感?”

    秦瓊說道,“崤函穀我們已經再難利用地形之利,潼津口隻能阻擋楊玄感大軍一時,如果我們示弱撤離此地,將楊玄感大隊人馬,誘至三門峽一帶,在那裏利用三門之水,水淹七軍,楊玄感必定大敗。”

    “噢?水淹七軍?”,楊林聽後,霍然站起,高興的說道,“此計妙啊?仔細說來聽聽。”

    秦瓊說道,“相傳大禹治水時,鑿龍門,開砥柱,在黃河中遊這一段形成了\"人門\"、\"鬼門\"、\"神門\"三道峽穀,此處地貌以山地、丘陵和黃土塬為主,,可謂“五山四陵一分川”。東邊的上陽城,既是洛陽的門戶,這一帶地形座落在黃河南岸階地上,三麵臨水,形似半島,素有“四麵環山三麵水,半城煙村半城田”之稱,如果 我們兵分兩路,一路埋伏在三門峽,在楊玄感大軍到達之後,掘堤放水,水淹楊玄感大軍。另一路人馬,回師上陽城,水淹楊玄感大軍之後,兩路夾擊,楊玄感必然大敗,我們活捉楊玄感,如探囊取物一般。”

    並肩王楊林聽後大喜,立刻說道,“好,就依叔寶妙計行事,我們兩個兵分兩路,在三門峽活捉楊玄感。”

    正是:恩怨分明識大義,大敵當前心相齊。

    饋贈之情不白授,獻上破敵錦囊計。(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