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大鬧朝堂,各不歡而散! !!

字數:2742   加入書籤

A+A-




    楊林成功剿滅了楊玄感的叛亂,過了不到兩個月,皇上楊廣就率領人馬,返回了東都洛陽,在東征高句麗的一戰中,再次吃了敗仗。

    之所以楊廣要一心征服高句麗,其實有兩個主要的原因。其一是高句麗藐視大隋皇朝尊嚴,不臣之心日益表露無遺,激怒了皇上楊廣,楊廣當即怒道,“:“高麗小虜,侮慢上國,今拔海填山,尤望克果,況此虜乎?”

    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來自於並肩王楊林給他的壓力。自代周立隋道開皇之治,並肩王楊林,數次率兵征討四方,無論平定蠻夷,還是剿滅叛亂,都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取,無往而不勝。在整個大隋朝,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人人隻知並肩王,卻無人在意他這個皇上,仿佛大隋朝,隻要並肩王楊林在,大隋朝就高枕無憂矣!每每想到這些,楊廣就十分不爽。

    皇上楊廣於是便費盡心機,急於證明自己,讓天下人看看,沒有他並肩王,自己也一樣可以睥睨天下,威加四海。於是,楊廣征調全國兵力,召集眾多名將,征用千萬民夫,浩浩蕩蕩,東征高句麗。

    本以為小小高句麗,可以憑借幾十萬大軍,一舉拿下高句麗。誰知事與願違,第一次東征,就因為這一年黃河南北都發大水,造成大部分地區災民流離失所,幾十萬大軍糧草接濟不上,而陷入困境。雖然和高句麗打了幾仗,也未占到便宜,最終隻好退兵作罷。

    這第二次東征高句麗,楊廣更是集結了百萬大軍,猛攻高句麗的重要城池-遼東。雙方一場惡戰,戰況十分慘烈。眼看就要慘勝拿下的時候,楊廣忽然接到密報,楊玄感起兵造反,直逼都城洛陽。嚇得楊廣趕緊收兵,準備火速回兵,馳援洛陽,無論手下如何苦勸,都無濟於事。

    等到楊廣大軍撤回,到了涿郡,得到消息,說是並肩王楊林在三門峽水淹楊玄感的十萬大軍,楊玄感自盡身亡,叛亂已經平息。

    皇上楊廣放下心來,在涿郡盤桓多日,再也無心征討高句麗,隻好班師回朝,返回東都洛陽,回到洛陽,清點人馬,百萬大軍,折損了三分之一,卻是徒勞無功。

    不管怎樣,剿滅了楊玄感,保住了東都洛陽城,楊廣還是十分高興,先是召見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向皇上表功,說自己如何苦勸並肩王率兵征討楊玄感被拒絕,無奈隻好讓自己的兒子宇文成都,征調禁衛軍迎戰楊玄感大軍於上陽城,最後宇文成都將楊玄感大軍誘入崤函穀,一場大戰後,楊林才率兵前來支援。宇文成都將楊玄感引至三門峽穀地,水淹楊玄感十萬大軍,終於大獲全勝。並肩王隻是率隊出征,做做樣子,兒子宇文成都孤軍奮戰,數次冒死奮戰,險象環生,並肩王見死不救,請皇上為他做主,並希望皇上加封他們父子的官職,這樣他們父子才有能力更好的效忠大隋。

    皇上楊廣聽了深信不疑,當即將宇文成都加封為京營殿帥,統領洛陽城兵馬。又封宇文化及為尚書省尚書右仆射,這一次就直接讓宇文化及一步登天。

    三天後的朝堂之上,皇上當著文武百官,盛讚王叔楊林,並奉送了不少禮物,表彰王叔的豐功偉績。

    並肩王楊林卻對封賞堅辭不受,並上奏說道,“皇上,此番平定楊玄感之亂,齊州通守張須陀將軍手下大將秦瓊,率兵馳援本王,立下赫赫戰功,水淹楊玄感十萬大軍,正是此人的奇謀妙計,請皇上加封此人。”

    皇上楊廣聽了大喜,說道,“噢?竟有如此智勇之人?真是我大隋之幸啊,那朕就加封他為武衛將軍,在王叔手下效力如何?”

    楊林聽了,施禮說道,“本王代秦瓊謝主隆恩。”

    楊林又說道,“皇上,此番楊玄感起兵造反,是因為一人作亂,禍害我大隋,致使百姓怨聲載道,眾官員痛恨此人,心生怨恨所致,請皇上斬殺此人,還我大隋清平世界,朗朗乾坤。”

    皇上楊廣聽了怒道,“是誰?王叔請說出此人的名姓,朕絕不放過他。”

    楊林說道,“此人就是那宇文化及。”楊林此言一出,立刻一片嘩然,宇文化及當即大哭,跪倒在地,對皇上說道,“臣冤枉啊,皇上,臣雖然之前與並肩王稍有罅隙,但是從未做過對不起大隋之事,並肩王公報私仇,血口噴人,這是要置我於死地啊,求皇上為我做主啊?”

    楊林上前一步,手指宇文化及,說道,“宇文化及,楊玄感起兵叛亂,打出的旗號是“誅奸賊,清君側,”這奸賊不就是你宇文化及嗎?當年不是你害死伍建章,怎會引起伍雲召的兵變,不是你和楊素明爭暗鬥,楊素死的不明不白,楊玄感如何會起兵造反以清君側?這始作俑者,都是你宇文化及一人。”楊林一出此言,眾官員頓時嘩然,一片議論紛紛。

    宇文護及聽了,大呼冤枉,並在朝堂上嚎啕大哭,求皇上為他做主。頓時朝堂亂哄哄的一片大亂。

    皇上楊廣又氣又惱,卻不敢對楊林有任何發作,隻好站起身來下令道,“朕甚是乏累,退朝吧。”說完起身就走。

    楊林上前一步,再次說道,“皇上,當年先帝可是有言在先,不能加封宇文化及一官半職,皇上都忘了嗎?皇上怎麽能夠封他做尚書省尚書右仆射,讓其一步登天呢?請皇上三思啊。”

    楊廣無言以對,憤憤然拂袖而去。

    正是:自古忠奸不共天,無奈君王蒙雙眼。

    前朝舊事恍如昨,循環往複再重現。(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