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名不正則言不順
字數:3478 加入書籤
春秋篡國者!
“黑肩 ,以汝觀之,若寡人同意此子‘尊王攘夷’之請,於天下有利乎?”
周公黑肩自然知道周平王所言的“天下”,其實是指成周而已。
“吾觀公子猛(郭猛)野心勃勃,隻怕其誌不小,若僅僅為了驅逐狄戎,確有好處;若其不服管束……”
“寡人自可驅使虢公攻之。”
周公黑肩默然,虢公忌父與其子郭猛關係已然惡劣不少,關東諸侯國可以不清楚,作為鄰居之國的成周如何能不清楚?隻要周平王頒下旨意,虢公忌父必定會收拾郭猛這個不聽話的庶子。
在周平王看來,郭猛雖然屢破狄戎,然而皆有投機取巧之嫌,縱觀此三次作戰,皆為偷襲之勝,蕩社之戎雖為關中數一數二強敵,但是恰逢白災,勇士皆救災之際人困馬乏,為郭猛攜白羊等三部偷襲,一戰被滅,如此作為,並未見得乃是郭猛軍力強盛之故。
若虢公忌父用此計策,戰績當不亞於其子郭猛。
而虢公忌父畢竟為一國之君,若要動員起虢國全國國人,偏於西隅的小小瑕邑如何是其對手?
若要牽扯虢國,周王勢必需要多給瑕邑援助,以小製大,方可讓虢國國內撕裂不止,有助於周王室上下其手,徹底解除來自虢國的威脅。
隻是若周平王得知此刻洛邑巨商正在協助郭猛將芮國、梁國以及晉國難民往瑕邑移民,且得知移民數量以萬計,不知當如何做想。
而洛邑巨商
有意讓郭猛將仗打的更大,如此便可將更多糧食服被兵器高價賣與郭猛,自然不會輕易將瑕邑急遽膨脹的人口軍力告知周天子。
“然公子猛不過區區一邑封君,若將此征發關中狄戎之權授予此子,而虢國堂堂一國之君反倒沒了此權,此名不正言不順也。”
“黑肩,若以汝之見,當如何處之?”
“不妨將‘尊王攘夷’之權交予虢公,同時發下旨意,不管各國國君亦或是城邑封君,先入關中者土地可自取之。”
周平王一驚,連忙詢問
“若豐鎬之地盡為虢國所奪,豈不糟糕?”
“有公子猛(郭猛)牽製,虢國若要奪取豐鎬之地,當不容易。”
雖然周平王仍有疑慮,但是周公黑肩所言似無大問題,便默許此議。
……
“哈哈哈,究竟是誰人在助吾等一臂之力?”
郭猛心情大好,雖然周平王使者並沒有提到“先入關中者為王”,但是以便宜老爹和虢國大貴族們對關中之地的認識,先入關中者土地可以自取之,那麽絕對便是便宜了郭猛。
對便宜老爹和虢國大貴族們而言,關中之地也被狄戎占據數十年,原本的農耕之地早已長草成為生地,開發如此地皮重新改為熟地所需投入極大,誰想去占據此地?痛擊狄戎也不過為了奪取狄戎牛馬羊,順便將戰績通報天下,光耀家族罷了。
雖然秦國亦在關中,不過據仍居岐地的小宗西虢貴族所言,
秦國國君對於郭猛接連擊破三個狄戎部落同樣驚愕不已,但其並未完成對關中狄戎的打擊準備,此次隻是計劃派出少量軍隊進入豐鎬附近進行試探罷了。
“吾觀秦國,其所為多半便是認定吾等無法再進一步,將犬戎所部擊敗而已。”
秦國若是出動大軍,萬一被犬戎盯上怎麽辦?這不是給虢國(瑕邑)做了擋箭牌了麽?
為何不做視虢國(瑕邑)與犬戎之軍拚個你死我活,自己坐收漁人之利呢?
雖然此時“卞莊刺虎”的高水平小故事還沒出爐,但是不等於秦國人不懂得這個道理。
“吾等需在秦國與周天子皆不識瑕邑實力前,早日擊敗關中狄戎,方可向關中大肆移民開發此地。”
沒有安全的生產環境,即便郭猛有心移民至關中進行複耕工作,也不會有多少國人有興趣的,這點不用郭猛說明,眾人皆明白此道理。
但是驅逐關中狄戎,卻不能過早暴露瑕邑實力,這才是郭猛頭疼不已的原因。
“或許吾等不可再度在潼關固守,需向關中步步推進了。”
隨著潼關之戰及擊破蕩社之戎消息傳開,外加洛邑商人冬日順著結冰的黃河和渭河上溯到關中平原深處與各部落交易,此刻的潼關已經進駐大量隨軍商人,雖然能有效降低郭猛從瑕邑向潼關運送戍卒所需各種物資成本,但是帶來的壞處也同樣明顯,那便是各種消息更難於封鎖了。
而且有
周平王背書的“先入關中者,土地可自取之”的旨意,想來必定有不少野心家試圖到關中碰碰運氣,畢竟在這些人看來,既然此前名不見經傳的瑕邑能擊破狄戎,那麽或許自己也能,何不試試?
而僅憑潼關這條通道,郭猛根本無法封死前往關中之路,畢竟除了潼關所在的崤函古道這條被後世稱為豫西通道的道路,還有一條豫北通道,即從河內之地經軹關陘進入河東,經蒲阪或風陵渡過黃河後,便可抵達芮國或梁國。
若是芮國梁國等國附和已然拿到“尊王攘夷”旗號的便宜老爹,組成聯軍要從潼關西出,郭猛也沒有理由阻止不是,否則必定給便宜老爹和嫡兄虢林父以口實攻擊瑕邑。
因而隻有比可能的聯軍動作更快,才能有效阻止此事;而且更能擺出一副積極響應周平王號召的姿態。
“好在還有至少月餘時間準備,各國必然要在春耕後方可出兵作戰。”
無論大家如何想搞事,對於農耕為主的諸侯國而言,總歸得先顧農時,否則誤了農時搞不好便是來年的“全國”範圍的饑荒了,隻要出兵之國國君和重臣腦子沒被門夾壞,自然不會出此下策。
隻是雖然不能出兵,卻不影響國君們的會盟密謀——而這些會盟,除非郭猛獲得便宜老爹的邀請,否則絕無可能參加,自然便無法第一時間確定這些國君到底談了什麽,談到哪個階段。
“
可惜吾等在虢公身邊並無傳遞消息之人。”
“那便隻能從上陽城的糧價進行判斷了。”
“不然,以(毛)遂之見,何不借力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