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冬季練兵

字數:4177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五胡屠夫 !
    轟轟烈烈的冬季大練兵活動全麵展開。
    訓練計劃已經下發,由冉閔親自製定,共分兩個階段,曆時三個月。
    第一階段為基礎訓練,主要有體能、矛術和刀術(騎兵為馬術)、箭術等訓練內容。
    第二個訓練階段則為合成訓練,主要有戰鬥隊列訓練和陣法演練。
    每日清早,將士們先進行半個時辰的熱身運動,而後再往返十裏地進行跑步練習。
    而後進行放鬆訓練,再吃早餐。
    早餐完畢之後,上午兩個時辰主要進行體力和臂力訓練。
    冉閔已叫人到太行山中開采石塊,打磨成600個重50斤的圓柱形石球,兩邊各有兩個耳朵,作為抓手。
    這些圓柱形石球是冉閔離開野王,前往高都城前便已安排過的。如今一月過去,在崔通的帶領下,600個石球均已製作完畢。
    每次訓練以舉起五次石球為基礎數據,每隔十日,便增加一次。如此兩個月後,便增加到每次舉起十次石球,便為合格。
    下午步兵主要進行矛術、刀術、箭術訓練,而騎兵則主要進行馬術和箭術訓練。
    冉閔則所有的將士一共分為六軍,以1000人為一軍,由六名校尉負責。
    2000名騎兵隊伍為騎兵兩軍,3000步兵為步兵三軍,另外的300人馬為斥候一軍。
    每軍又以100人為一隊,任命一名隊主負責。其下又分為十個小隊,每個小隊十人,各設什長一人。
    每日訓練,校尉負責督查,隊主負責組織,而真正的訓練則由什長組織完成。
    每日下午的矛術、刀術(馬術)和箭術訓練大約為一個時辰,剩餘的另外一個時辰再次進行體能耐力訓練。
    將士們先是進行熱身運動,而後進行一個往返十裏地的跑步,最後再是放鬆運動。
    晚餐之後,將士們將不再進行訓練,而是自由活動。
    每日的訓練任務除了早晚兩個時辰的長跑訓練之外,其餘的訓練並不緊張。
    這些將士大多都是招募的當地百姓,春、夏、秋三季主要進行農業生產,唯有冬季組織軍事訓練,以此來保衛家園。
    冉閔也不是不想將這些將士全部變為真正的“戰士”,但是如今野王整個地區百姓不過萬戶,人口不過4萬,這6000名將士都是家中的主要勞力。
    若是將這6000名將士全部變為真正的戰士,那麽則沒有人耕田種地了。
    自古以來,百姓都是極為重要的勞力,是支撐整個上層建築的基礎。
    百姓的多少總是代表著一個國家實力的強弱,並且進而成為一種標誌。
    自黃巾起義以後,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連綿不斷,百姓死傷無數,一時成為“稀缺產品”。
    每次戰爭之後,勝利的一方在返回之時,總是會有“裹挾多少百姓而返”這樣的說法,其目的便是增加自己的基礎實力。
    有了百姓,平時便可以耕田種地,養活官員和軍隊;在戰爭之時,這些百姓還會為他們運輸糧食,生產製造如霹靂車、雲梯、井闌、衝車、飛橋這樣的大型攻城武器。
    所以說,在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特別是戰爭年代,百姓顯得尤為重要。
    將士們訓練較為辛苦,冉閔的夥食保障也不錯,每日實行早、中、晚三餐製,並且頓頓還有馬肉。
    在秦漢以來,一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糧食每畝地產量有限,百姓們家中沒有多餘的糧食,所以一直實行兩餐製。
    早上的一餐名為朝餐,又名“大食”,約在上午辰時(7:00——9:00)左右進餐。
    下午的一餐名為哺食,又名“小食”,約在下午申時(15:00——17:00)進餐。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太陽下山之後,百姓回家,為了節約糧食,便不再吃晚餐。
    軍隊也是同樣,在不打仗的時期,為了節約糧食,也同樣實行兩餐製。
    由於晚間不進行訓練,所以也不再吃晚餐。
    畢竟,睡覺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能量。
    但是,冉閔為了保證將士們時刻有充沛的體能,將午餐的時間稍微提前,改為午時(11:00——13:00),而在部隊下午訓練之後,在戌時時分(19:00——21:00)時,再食用晚餐。
    畢竟,將士們訓練一下午也很辛苦,要消耗大量的體力,若是沒有晚餐供應保障,將士們豈不是要餓著肚子睡覺?
    冉閔沒有別的,就是戰馬的屍體多,儲備的馬肉多。僅僅軹道一戰,便繳獲了近5000匹戰馬的屍體。
    而且,如今又是寒冬之季,馬肉易於儲存,這也是冉閔實行一日三餐製的底氣。
    第一階段的基礎訓練共有兩月時間,到了一月份之時,便進入到第二個訓練階段的合成訓練。
    合成訓練主要為戰術訓練、各兵種的配合訓練,包括矛盾術、箭盾術以及騎兵與步兵的配合訓練。
    矛盾術是純粹的步兵演練,前排將士手舉盾牌在前,組成盾牌之牆。
    後排將士個個手持長矛,穿插於盾牌的間隙之間。
    如此,若是兩軍對壘,前排將士便可以用盾牌擋住敵人,後排將士則利用長矛,不斷地前刺,刺穿對方將士的身體。
    箭盾術便是前排將士手舉盾牌組成盾牌之牆,後方的弓箭手們則是個個手持弓箭,躲避在盾牌之後,而後不時地進行射擊,射殺對方的將士。
    矛盾術是近身作戰,而箭盾術則是遠程作戰。
    當雙方距離較遠時,便用箭盾術;當雙方距離靠近時,弓箭手便扔掉手中的弓箭,改箭為矛,變換成矛盾術。
    最後則是騎兵與步兵的配合演練。
    配合演練一共有三種作戰樣式。
    第一種作戰樣式是步兵在前防禦,騎兵在後。當雙方戰鬥兵力消耗的差不多時,騎兵開始發起衝擊,一舉擊潰對方的陣營。
    這是一種防禦戰鬥的作戰樣式。
    第二種作戰樣式是騎兵在前,步兵在後。戰鬥發起之時,騎兵率先進行攻擊,打亂對方的陣形部署,而後步兵再進行衝殺。
    這是一種進攻戰鬥的作戰樣式。
    第三種作戰樣式便是步兵在中,組成中軍,抵禦對方的進攻。而步兵的兩側布有騎兵,進行兩側席卷,包抄對方。
    這是一種兼具防禦與進攻戰鬥的作戰樣式。
    古時軍隊作戰,萬千人馬混戰,個人的戰力已是渺小至極,將士們主要還是利用陣形,進行集中作戰。
    所謂兵敗如山倒,兵敗的前提條件便是陣形被攻破,導致潰散而敗。
    在戰鬥中,隻要隊形不亂,便能有序撤退,從而較好的保存實力。
    由此可見隊形對戰鬥的重要性。
    訓練有序進行,各校尉、隊主和什長各負其責,冉閔看罷,心中十分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