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實力陡增

字數:4355   加入書籤

A+A-


    大唐跟著李世民打天下!
    霍邑城。
    待把宋老生殘部整合完畢,李淵大軍數量已來到了七萬人馬。
    稱霸河西。
    後一路進軍臨汾郡(今山西臨汾南)、絳郡,直抵龍門縣。
    龍門,處於黃河東岸,是山西與關中平原交界處。
    在龍門南麵不遠處正是河東郡蒲州,而此時正有五萬隋軍鎮守在蒲州,率領這五萬守軍的叫做屈突通。
    屈突通此人在隋朝將領中十分有名,有勇有謀且忠心耿耿。
    李淵大軍行至此處,王權寧看著河對岸的關中地區,心中一陣感慨。
    熟知這段曆史的他知道,一入關中,李世民便要開始一飛衝天了。
    龍門縣。
    李淵大軍中央營帳內,眾人正在爭吵個不停。
    爭吵的內容大致分為兩個陣營,一部分認為應該先拿下河東郡,以防到時腹背受敵。其中以裴寂為首。
    另一部分則認為屈突通勇武,攻城不易,現關中隻有少量隋軍,可直接西渡黃河,速取長安。以李世民為首。
    王權寧在旁邊也看出來了,以裴寂為首的大多是最近新歸順的將領,這些人希望多打仗進而可多立功勳。
    建議直取關中的則大多是從晉陽就跟著起兵的,大多數想的都是反正功勳也立了不少,可以去長安享福了。
    王權寧則是在一旁看著不說話,也不表態,他心中很清楚進長安隻是開始而已。
    最上方。
    李淵沉思片刻,決定把兩方的意見綜合一下。
    留下部分兵馬防備屈突通,自己則率領主力西進,直取關中。
    想到這,李淵立馬開口說道。
    “李世民聽令,命你率右軍所部七日內征調船隻供大軍渡河,不得有誤。”
    “得令。”
    結果隻用了五日不到,李世民就征調到了足夠多的船隻。
    這其中主要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李世民,而是李淵治軍有方,名聲在外,平日裏對百姓也足夠好,百姓們都樂意把家裏的船隻借給大軍使用。
    這就是聲名在外的好處,假如這要是讓王權寧單獨來征船,可能一個月都不一定能征齊。
    五日後,壺口。
    黃河邊上,成百上千隻船在河上縱橫,形成一道奇異的景觀。
    王權寧站在船上,看著周圍數不清的船隻和一眼望不到頭的軍隊,那顆鹹魚般的心也不禁變得豪情萬丈起來,忍不住想吟詩一首。
    但奈何肚子裏沒什麽文化,心想‘自己創作雖說不會,但背詩可以一天一夜都不帶重複的。’
    轉念一想,一首豪放詩句便脫口而出。
    “一身轉戰三千裏,一劍曾當百萬師。”
    身旁李世民忍不住吐槽。
    “我擦,這麽裝b嗎?”
    隻用了半日時間,大軍便已全部上岸。
    關中。
    行軍數日,大軍越發的壯大了。
    李淵原本就世襲唐國公,在關中地區十分有名,加上現在處處戰亂,盜賊四起,士兵百姓們都渴望有一人能夠領導他們,恰巧這時李淵入關,便紛紛加入。
    大軍行至朝邑長春宮,隻見探子來報,前方出現大批不明身份的部隊,約莫七萬餘人,打著‘李’字旗號。
    李淵連忙下令大軍擺開陣型,預防對方偷襲。
    隻見不多時,前方出現一個人,單槍匹馬,並沒有探子所說的七萬大軍。
    隻見來人駕馬迅速向李淵衝來,待到李淵跟前數十步緩緩下馬,後,跪在了地上。
    “父親,女兒前來祝您一臂之力。”
    李淵聽到前方身影口中發出的聲音,立刻就認出了對方。
    連忙叫人把她帶上前來。心中這一刻也是豪情爆發,環顧四周‘他李淵的兒女可謂是遠超同輩任何人’。
    這時,突然眼睛掃到了站在一側的王權寧,算了,這小子是個怪胎,跟著仙人習武,沒得比。
    沒錯,來人正是李淵嫁給柴紹的女兒,也就是後來鼎鼎有名的平陽公主。
    原來,其在丈夫柴紹跟隨李淵晉陽起兵後,便在關中地區散盡家財,召集亡命之徒和各路義軍,短期內兵力便已達五萬。
    後又聽聞自家親戚(李淵的從弟李神通,李淵的女婿段綸)也在關中各地起兵,就立馬派人前去聯合,最終形成了眼前的這隻部隊,一共七萬餘人。
    由於短時間內補充了大量士兵,大軍便在此地停頓了十餘日,這期間需要重新編排軍隊,士兵們也需要時間休整,準備最後的進攻。
    至此,李淵大軍數量以達到十五萬人之眾,其中,中軍十一萬,由李淵親自率領,左右兩軍各兩萬,分別由李建成、李世民率領。
    十餘日後。
    一切準備就緒,看著前方仿佛近在咫尺的長安城,李淵下達了兩條命令。
    李世民此時並不知道,就因為這兩道命令,他的整個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命李世民率右軍至渭水北部,對長安采取鉗形攻勢。”
    “命李建成率左軍屯於永豐倉,扼守潼關,以防東方來敵。”
    兩人接到命令,迅速率領其部隊開始行軍。
    渭水,橫穿長安,渭水北部其實就是長安北部。
    永豐倉,中原的三大糧倉之一,數不盡的糧食囤積於此,其實隋朝百姓沒糧並不代表隋朝沒糧,隻不過當初都掌握在朝廷的手中,老百姓吃不到而已。
    潼關,則是從東都洛陽進入長安的必經之路,而此時,中原方麵李密率領的瓦崗軍正在和王世充的洛陽城守軍鏖戰,均無暇西顧。
    可以說李淵進入關中的時機剛剛好,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一旁,王權寧聽到李淵下達的命令,深感時機以至,跟隨李世民一起率軍西進。
    率軍行走數十裏。
    王權寧看了看身後的大軍,心中泛起了嘀咕。
    ‘不行不行,這點人馬肯定不夠後麵打的,這麽好的機會,得讓大哥趁機壯大隊伍。’
    眼睛一轉,計上心來。
    扭頭對身旁得李世民說道。
    “大哥,這兩萬人馬可不夠我們攻下長安,我們得趁機壯大人馬才能更好的幫助大將軍。”
    李世民一聽,說的確實有道理,自己這邊人馬越多,最後總攻時父親就更輕鬆些。
    於是便下達命令,一路西進途中,廣招官吏、義軍。
    王權寧自己都沒想到,隨著李世民的這道命令傳出,各地百姓紛紛前來投靠,有的甚至拖家帶口,由此可見老百姓對於現如今的隋朝已經是失望透頂了。
    待大軍行至涇陽時,數量竟已經增長至九萬人馬。
    其中還有一個在後世非常出名的人加入,此人姓房,名喬,字玄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