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魏王結局

字數:6579   加入書籤

A+A-




    大唐跟著李世民打天下!
    朝會。
    群臣皆是到場,人頭湧動,座無虛席。
    今天的太和殿內氣氛無疑是凝重的,幾乎所有人都在默默沉思著,往常那般同左右閑聊的場景不複存在。
    群臣們心中皆是清楚,今天這個朝會上,最主要的事情就是關於魏王李泰的處置問題了。
    “陛下到。”
    宏亮的聲音響起,皇帝李世民的身影從大殿內門走出,穩穩坐在那高大龍椅之上。
    “臣等參見陛下。”群臣齊聲高呼,態度恭敬異常。
    “眾卿平身吧!”
    這是每次朝會最開始的一些流程,是臣子對皇帝禮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管發生何事,這般禮節都是不能免除的。
    待這些全部完畢,接下來便是輪到真正的一些朝政處理了。
    “諸位愛卿,前幾日發生的事情,諸位應該都知曉了吧,現在就來議一議關於魏王應當如何處理?應該給他定一個什麽樣的罪名?”李世民身處高台,平靜說道。
    下方群臣皆是心中一愣,他們沒想到陛下會第一時間就直接來說這個事,而且說的還是討論給魏王定一個什麽樣的罪名,這不是明擺著的嗎,除了謀反還能是什麽罪名?
    這些疑惑在眾臣心中閃爍,不過片刻時間,他們也是明白了過來。陛下既然這麽說了,那想來是想給魏王一個稍輕些的處罰,這也算是在給下方的這些大臣暗示。
    此刻這座大殿之上所站立的人,可以說皆是這個時代最傑出的一批人,他們何其聰明,對於皇帝陛下的這般暗示,自然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但聽懂是一回事,做不做卻又是另外的一回事了。
    能做到這個位置上的大臣,幾乎在每個朝代都會有一些極為執拗之輩,他們都有著自己所有堅持的東西,哪怕是皇帝,這些人都能據理力爭,沒有絲毫畏懼。
    唯一所不同的,就是在某些朝代中,這些人往往都是皇帝最為痛恨的目標,欲殺之以除後快,但在本朝,這些人卻活躍在朝野之上,皇帝李世民視這些人為明鏡,以正自身衣冠。
    當然,每朝每代也都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阿諛奉承之輩,這是人性使然,無可阻擋。
    此刻大殿上的這兩波人在聽到皇帝李世民的這般暗示後,心中皆是出現了一樣的想法,他們明白,自己出場的時候到了。
    皇帝拉開了序幕,大殿內的兩方摩拳擦掌,對決即將展開。
    “陛下,臣認為魏王謀反,證據確鑿,應當處以重刑,將其斬首。”一名大臣率先走出來說道。
    高坐之上,李世民眉頭緊跳,嘴角抽動,對於大臣的這個說辭,他顯然是極不滿意的。
    “臣認為這樣不妥,魏王乃是陛下的愛子,若真將其斬首,陛下必定傷心不已,難保龍體有損。”
    “臣倒不這樣認為,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更何況是魏王。國家有國家的法律,一切都應當遵照法律辦事。”
    “臣有話說,正所謂法律之外,還有人情,法律是死的,人卻是活得,任何事情都有其特殊性,臣認為不應該一概而論。”
    大殿之內,兩方陣營都在相互之間爭鬥著,他們這些人皆是飽讀詩書,一個個的經典、古時案例信手拈來,都在企圖說服對方,讓自己的想法得到實施。
    高台上,李世民看著眼前的這一幕,眉頭緊鎖,他知道,盡管下麵的這些大臣都明白了自己的暗示,甚至還有很多的大臣會主動的推進這般想法的實施,但另外那群選擇堅守自己原則的人卻是更多,言辭也更加的犀利。
    想來自己的想法在今天,是完不成了,並不是說他李世民威信不夠,而是他們是站在無禮的位置。
    看著此刻大殿上那些支持將魏王斬首的聲音越來越大,而原先提出反對意見的人,卻是漸漸沒有了聲音。
    李世民冷哼一聲,大殿內所有人近乎同時噤聲,不再有任何的爭吵,皆是恭敬的站在原地,等待皇帝李世民的命令。
    環視一周,李世民心中不禁閃過一絲無奈,之前的這群大臣他是覺得很好,因為每次在李世民自身有錯誤的時候,這些大臣都能出現而提醒自己,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如今的朝廷越來越好,百姓是越來越富足。
    這些是不可磨滅的功績,李世民也是對這些敢於提出自己問題的大臣,予以了重用,李世民心中明白,想要做一代明君,這些一定是必不可少的。
    再厲害的人都會出現錯誤,這時就是需要這樣的一些人來提醒自己,在之前,李世民也確實是一直這樣做了。
    但如今,李世民卻是頭一次因為這些人而頭疼了起來,甚至對他們產生了一種厭惡情緒。
    身為一個父親,要親自將自己兒子殺死,這是何等殘酷之事,但作為皇帝,維持法律的正常執行,卻又是極為重要的。
    如今的李世民,就是陷入了這般兩難的境地。
    不過李世民心中還是有所偏向的,這次的他,並不想站在法律的一邊,隻想救下自己的兒子,這也是為什麽他在一開始就那般暗示下方大臣的原因。
    但不出李世民所料,這第一次,還是失敗了,盡管是心中已有準備,但李世民還是感到一陣惱怒。
    大殿內,李世民臉上怒氣湧出,伸手猛地朝桌上一拍,而後在眾人閃爍的眼神中直接起身離開了大殿。
    這般情況,可謂是將下方的眾臣都震了一驚,在他們這些大臣的印象中,皇帝陛下可還從沒有這樣過,哪怕就是之前在大殿上被魏征說的啞口無言,那也是絕不會像這般怒氣離開的。
    眾大臣心中不免有些忐忑起來,特別是之前選擇支持將魏王斬首的那些人,他們轉念一想,陛下在怎麽英明神武就那也是魏王的父親,要一名父親殺死自己的孩子,確實是太過於殘忍了。
    想到這,他們心中也不免有些懊悔起來。
    但懊悔也改變不了結局,此時此刻,皇帝陛下李世民也已經離開,今日的朝會結束了。
    但人們都明白,朝會的結束不代表這件事情的結束,一次朝會不成,還會有下次朝會,下下次一直到這件事情隨著皇帝的心願達成為止。
    在曆史上就已經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了,有些皇帝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嫡長子,所以就一直不願意將其立為太子,但大臣們卻是每次三番的勸諫,希望皇帝能早立太子,以固國本。
    於是事情就這麽一直拖了下去。
    若是皇帝的意誌足夠堅定,手段也足夠高明,那自然就能讓下麵的大臣改變主意,反之,也就僅僅隻是拖延時間罷了。
    但顯然,李世民是一位極有威望、英明神武的皇帝,對於他下定決心想做的事情,大臣們恐怕無法阻攔,拖延不了太久。
    事實也果然如此。
    在第二次朝會時,當皇帝陛下再次提出來如何給魏王定罪時,朝堂上的反對聲音一下子就少了許多,當然,爭吵依舊存在,主張將魏王處斬的大臣依舊不在少數。
    不管在這個問題上支持李世民的那些大臣怎麽說,剩餘的人也皆是不願退步,他們牢牢堅守著自己的底線,敢於與皇權相抗衡。
    這次的朝會依舊不順利,依舊是沒有達到皇帝李世民所想要的效果,但不管怎麽說,相比於之前,已經是有很大進步了。
    當天朝會結束,許多大臣便是被皇帝陛下李世民召集而去,人們還注意到,這些被召集過去的人,基本都是在朝堂上發出要將魏王斬首聲音最大的幾名大臣。
    起初的這些大臣在被皇帝召見時,他們心中也是異常的忐忑。
    其實像他們這些人,在很多朝代中都是下場不算太好,畢竟是得罪了皇帝,自然也就會遭到報複,輕則貶官丟官,重則性命不保都有可能。
    或許也就隻有在如今這個朝代,在這般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領導下,他們這些人才會步步高升。
    也因此,在知道皇帝陛下召見自己時,他們心中跳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陛下是不是要處罰自己了?是不是要將自己貶離長安?又或者是直接將自己關進大牢?
    這些想法不斷在他們腦海中回蕩、穿梭,一直到真正見到皇帝陛下時才止住這些念頭。
    此刻的李世民並沒有身著龍袍,而是一身素衣,顯得極為樸素,單薄的衣服下將他那已經稍顯瘦弱的身體展示的一覽無遺。
    眾大臣們見狀,眼中不自覺的已經開始有淚花在打滾。
    他們這些大臣,大多都是跟隨李世民一路走來之人,自然是見識到年輕時的李世民是何等的雄姿英發,可如今,這才過了十數餘年的時間,陛下卻已經是這副模樣了。
    此等場景,不得不引人唏噓。
    書房之內,李世民坐一旁,來的那些大臣們坐一旁,相互之間就這麽交談了起來。
    不過他們所談之事並不是軍國大事,反而是一些極為閑雜的小事。
    比如問一下如今身體哪會時不時的疼痛、不舒服,問一下如今家中幾口人,再問一下家中的小孩乖不乖巧,等等。
    盡管這些都隻是尋常人家之間才會閑聊的話題,但此刻的這些大臣們卻是感覺到了陛下對自己的關心,這是任何賞賜都比不了的,就好像真的是鄰裏之間幾個大爺的相處。
    就這麽一小會時間,這些大臣們便感覺自己與皇帝陛下之間的距離拉的無限近,從這些簡短的對話中,他們也逐漸體會到了陛下是多麽的不容易,那般英明神武外表下的脆弱,讓他們這些大臣深深的震撼和羞愧。
    甚至於李世民說著說著,眼中已是滿含淚水,他毫不避諱的對大臣們說道,自己如今的身體已經是每況愈下,越來越不行,說不定什麽時候就不在了,在這最後關頭,他身為一個父親,絕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走在他的前麵。
    這番言論更是讓一旁眾大臣不堪的低下了頭顱,好似要將自己的麵容深深藏起,無顏見人,眼角處,淚水更早已流淌而下,滿麵溝痕。
    大臣們心底防線全然崩潰,就在剛才的這番對話中,他們徹徹底底的體會到了陛下的不易,心中第一次對於將魏王斬首的想法,產生了鬆動。
    也是在此刻,他們想起了在第一次商議給魏王定罪時,有人說過的一句話,法律之外還有人情存在,經過今日的這一番相處下來,他們對這句話也是有了很深的感悟。
    到這裏,李世民與他們這幾人的談話便也是結束了,大臣們起身行禮,心情沉重的退出了大殿。
    看著這些人逐漸離去,李世民那已經略顯蒼老的臉上終是閃過一絲笑容,不知是將這些大臣說動後的欣慰,還是知道魏王能保全的高興。
    為了今天對付這些大臣,李世民也確實是想出了幾個招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與他們這些大臣閑聊,拉近雙方的距離,讓他們體會到自己的困難。
    盡管這些是手段,但其實這些也是李世民內心中的真實想法,一顆赤誠之心,沒有任何欺騙嫌疑。
    翌日。
    果不其然,在今天的早朝之上,作為皇帝的李世民第一時間依舊是將關於如何處置魏王李泰的事情提了出來。
    隻不過這次繼續堅持要將魏王李泰給斬首的大臣卻已經是極少極少了,沒有了那些重要大臣的加入,僅憑剩下的這些聲音,在朝堂之上還掀不起波瀾。
    在另外一批大臣的據理力爭之下,大殿內僅剩的這些人漸漸也是沒有了任何的聲音。
    整個結果,終於是開始朝著皇帝李世民想要的方向開始發展了。
    基調已經定下,群臣們在這個基礎之上再次經過商議,終於是將魏王李泰的處置結果給討論了出來。
    最終,對於魏王李泰依舊還是謀反罪,但其處罰結果卻是減輕了很多,皇帝李世民親自下令,將其貶為庶民,流放黔州(今重慶彭水、黔江區等地)。
    自此,參與到魏王謀反案的所有人都受到相應處罰,整個案件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