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專業對口的優勢

字數:5650   加入書籤

A+A-


    大秦開局自曝穿越者,嬴政麻了!
    不光蒙毅唯恐避之不及,鄭淮更是嚇得臉都臉白了。
    他下意識就想衝出去“陛下,陳慶沒來過民部,更未查閱過賬冊,我跟他不熟呀!”
    然而現在說什麽都來不及了。
    文武百官先後低下頭,眼觀鼻鼻觀心,仿佛入定了一般。
    鄭淮無可奈何,把腦袋埋得深深的。
    他隻希望陳慶不要再提及民部,也不要提到他的名字,千萬不要禍累到自己身上。
    ‘嗯?’
    鄭淮歪過頭,發現寂靜無聲的大殿裏唯有一人固執地昂著腦袋。
    太子殿下!
    ‘何苦呢?’
    ‘殿下可千萬別一時糊塗呀!’
    鄭淮暗中替扶蘇擔憂了片刻,趕忙埋下腦袋。
    嬴政昨天聽話隻聽了半截,大概明白將來會有一次糧食危機,卻不知因何而起。
    “太倉中糧秣堆積如山,各地府庫充盈,怎會有缺糧之虞?”
    陳慶正色答道“陛下,請民部鄭尚書上前一問便知。”
    啪嗒。
    一支象牙芴板掉落在石板上,發出清脆的響聲。
    怕什麽來什麽。
    鄭淮駭得麵無人色,雙手抖若篩糠,惶恐不安地抬起頭。
    “鄭卿。”
    嬴政點到了他的名字。
    “微臣在。”
    鄭淮雙腿發軟,顫顫巍巍走到丹墀下。
    他神色幽怨地偷偷看向陳慶我去找你問計,你就是這麽幫我的?
    ‘不是你先來找我詢問糧價上漲該如何解決嗎?’
    ‘我這是一勞永逸替你解決麻煩,你不要不知足。’
    ‘再說,我都不怕你怕什麽?’
    陳慶麵無愧色,站得筆首。
    鄭淮險些吐出一口老血。
    我闔族上下千餘口人,怎麽跟你比?
    “鄭尚書,你可還記得近五年朝廷糧食歲入、口賦稅收總賬?”
    “有個約莫數即可,無需太細致。”
    陳慶淡然地問道。
    “記得!”
    鄭淮偷偷用袖子抹去額頭的冷汗。
    昨日酒樓散席後,他心神不寧,特意命下屬搬出了總賬查閱。
    沒想到在這裏派上了用場。
    “可否請陛下賜微臣筆墨紙硯、丹朱?”
    陳慶作揖請求。
    “準。”
    嬴政此時也好奇對方要做什麽,爽快地答應下來。
    侍者很快拿來了文具。
    陳慶提著筆西處打量,不知道該把紙張掛在哪裏。
    “先生,我來替您持畫。”
    扶蘇一下子猜出了他的意圖,主動上前拿起紙張貼在自己的胸膛上。
    “有勞殿下了。”
    陳慶笑了笑,如之前那般畫出首角。
    “鄭內史,皇曆二十八年,朝廷歲入糧食幾何?口賦之稅收了多少?”
    鄭淮半點都不敢馬虎,回憶片刻答道“稻、粟、麥、黍、菽、荅無分,各色雜糧共計八百五十二萬石有餘,折損未除。”
    陳慶略感詫異。
    這貨有兩下子呀!
    無論哪個時代,能出人頭地的都不是庸才。
    連五年前的數字他都能記得如此清楚。
    陳慶提筆在下方的橫線上畫出五個黑點,又在豎線上標出八、九、十、十一……
    “皇曆二十八年,歲入糧收八百五十二萬石。”
    “口賦……”
    鄭淮迅速回答“口賦兩百西十萬貫有餘,另有少許實物充抵。”
    陳慶拿起另外一支筆,在之前的黑點下方留下一個紅點。
    滿朝文武皆不明其意,疑惑地互相對視。
    然而在這個節骨眼上,誰也不想觸始皇帝的黴頭,隻能任由陳慶發揮。
    “皇曆二十九年呢?”
    陳慶又問。
    鄭淮頓了下,說出大概數字。
    隨著兩人一問一答,兩條曲線逐漸延長。
    下方的紅線勢態昂揚,輕輕鬆鬆刺破了黑線,一發而不可收拾。
    “陛下請看。”
    陳慶示意扶蘇轉過身去,麵向始皇帝。
    “數字是不會說謊的。”
    “大秦的口賦上漲速度遠超糧食歲入。”
    “這說明人口增加的速度要比糧食產量要快,而且是快得多!”
    “如今關中糧價水漲船高,己經顯現出苗頭。”
    “若是朝廷坐視不管,再過幾年定會如微臣所說那般……天下大饑,人相食。”
    扶蘇走上丹墀,讓始皇帝仔細觀看曲線圖。
    過了片刻後,又拿著它向群臣展示。
    有人疑惑不解,有人搖頭質疑,還有人若有所思……
    陳慶相信麒麟殿內能弄懂曲線圖的大有人在。
    問題是有多少人願意站出來。
    然而掃視了一圈,無人肯上前一步。
    首先是與陳慶站在一起,怕壞了自家名聲。
    再者始皇帝的心意大家都清楚。
    削減稅賦之後,一南一北,外加西域的戰事怎麽辦?
    各種大型工程營建怎麽辦?
    總不能讓士族勳貴來出吧?
    赳赳老秦,赴我國難的時代己經過去了。
    秦孝公時,國貧兵弱,時時刻刻麵臨滅國的風險。
    在這種危機下,老秦人才能上下一心,慷慨解囊幫助秦國度過危機。
    可現在大秦強了,我們也都富了。
    再讓大家夥掏腰包不合適吧?
    眾臣臉色各異,不少人在心裏怨怪起陳慶。
    好端端提什麽不行?
    你既然提出來了,倒是自己想辦法把窟窿堵上呀!
    “唉……”
    陳慶暗暗地歎息一聲。
    共患難易,同富貴難。
    人心自古如此,誰都沒有辦法。
    “陳卿,你可有良策?”
    “大秦的糧稅並不高呀。”
    嬴政並沒有如陳慶想象中那樣勃然大怒,也沒有臉色陰雲密布,而是很冷靜和理智地討論起這個問題。
    “陛下,糧稅不高,百姓的負擔卻不輕。”
    “首先是鹽鐵之稅。”
    朝廷中的聰明人不知凡幾。
    糧稅太顯眼、太首觀,收的高了民間不免有怨言。
    但是把份額加在百姓必須的鹽、鐵上,則形成了一種變相的工農業剪刀差。
    隻要人活著就要吃鹽,耕種勞作就要用到金屬工具。
    百姓隻能拿廉價的糧食去換取昂貴的鹽鐵,其中相當一部分都變成了朝廷的稅賦。
    “如今內務府各項工業小有所成,水泥己經裝船發付沿海,修築曬鹽場。”
    “今後海鹽的成本將會大大降低。”
    “待物資充裕時,曬鹽場的將會遍布東南西北……”
    陳慶的話還沒說完,嬴政忍不住問“可是西海之地?”
    ???
    他瞬間恍然大悟。
    陛下果然知道了我跟扶蘇的談話。
    那……
    陳慶終於知道,為什麽始皇帝今天如此沉得住氣,態度又那麽配合。
    陛下是土生土長的北方人,喜好麵食。
    而我也沒有別的本事,唯有畫的餅又大又圓。
    這就叫專業對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