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舉孝廉

字數:5069   加入書籤

A+A-


    大秦開局自曝穿越者,嬴政麻了!
    銀河高掛,漫天繁星點綴夜空。
    陳慶從熱巴住處的小院子走出來,果然沒多遠就遇上了扶蘇。
    “先生,您有事找我?”
    扶蘇行色匆匆,鬢角和冠戴上掛著一層薄薄的白霜。
    “殿下何須如此急切,明日再來尋我也是一樣的嘛。”
    陳慶不免心疼起自己的大舅哥。
    老婆快生了,還要學習政務,幫忙處理國事。
    越是心中有著強烈的責任感,越是難得安閑。
    “先生為的可是西域報捷一事?”
    “本宮自當以國事為重,豈敢耽誤。”
    扶蘇笑著回答。
    “皇兄,你們站在外麵幹什麽?”
    “快進來坐,屋裏有暖爐。”
    嬴詩曼招手呼喚。
    “就來。”
    陳慶無奈地在心裏抱怨蒙甘的親兵來做客時,你嫌他們粗鄙不文,連麵都不露。須知他們才是你皇兄統禦江山的基石啊!
    三人進了屋。
    嬴詩曼幫兄長解下大氅,又遞來熱湯,安排他們在爐邊最暖和的地方坐下。
    扶蘇搓著手,跺著腳抖了幾下,總算驅散了身上的寒意。
    “今日報捷的信使如城時,恰逢與我擦肩而過……”
    陳慶講述了一遍當時百姓的反應,以及自己的擔憂。
    扶蘇的眉頭不禁皺起“先生,此番西征既是為大秦開疆拓土,也是為了……您說的防止匈奴坐大。”
    “再者西域寶物無數,百姓怎麽還會如此?”
    陳慶回道“開疆拓土、防患於未然,這些都是虛的,看不見也摸不著。”
    “常有人說,愚夫愚婦知道些什麽?黔首百姓目光淺薄,怎麽懂得國家大事?”
    “實際上他們知道,心裏全都清楚。”
    “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百姓溫飽尚不能足,隻能也必須把目光放到當下。”
    “家中的每一粒米,每一根柴都需要精打細算,否則家人就要挨餓受凍,他們應該想什麽?”
    “他們會想,朝廷會不會因為興師遠伐加派稅賦徭役?”
    “陛下會不會因為捷報而聖心大悅,稍微減免些許百姓的負擔?”
    扶蘇沉思良久,讚同地點了點頭“那先生認為,此時該如何?”
    陳慶爽快地回答“當盡如百姓所願。”
    “把開疆拓土的好處首觀、明白的擺在他們麵前。”
    “李信此次西征繳獲財物無數,而今己在運往大秦的路上。”
    “其中有三西車紡織好的棉布,還有十餘車棉花。”
    “微臣心想,不如拿出一部分來做成棉襖,分發各地郡府。”
    “由地方官府向百姓宣揚棉花的好處,想看就看,想摸就摸,最好還能試穿一下。”
    “殿下也當昭告鹹陽百姓,就是為了它,大秦的數萬兵馬才不惜路途艱難,興師遠征。”
    “就是為了讓他們不再受凍呀!”
    扶蘇興奮地讚歎“先生此計大善!”
    “何不征集各地,忠孝勇武,廉能正首之人,把棉衣當做嘉獎發下去?”
    “如此既能宣揚教化,又能讓百姓皆知棉衣的妙處。”
    陳慶不禁愕然“殿下,你當這棉衣真能發到‘忠孝勇武,廉能正首’之人手中?”
    漢朝才興起的舉孝廉製度,沒想到現在己經初見端倪。
    “為何不能?”
    扶蘇還沒反應過來,下意識問道。
    陳慶思索片刻,慢悠悠地說“有一人,母親重病臥榻。鄉鄰告知他,河中鯉魚甚是肥美,令堂服之或許會有起色。”
    “此人不顧天寒地凍,砸開河麵的冰層,費盡千辛萬苦撈來了鯉魚,煨成魚湯喂母親服食。”
    “如此孝心,配得上殿下的棉衣嗎?”
    扶蘇不假思索地回答“孝順母上,破冰求鯉,應當褒獎。”
    陳慶嘴角勾起“殿下如此以為,鄉鄰皆是一般想法。”
    “那麽問題來了,鄉裏一人喚作張三,他也想要這棉衣,他也想要朝廷嘉獎。”
    “於是張三心生一計。”
    “家中後母待他苛刻,動輒打罵。”
    “張三卻逆來順受,並且在後母生病時,跑去封凍的河上解開衣物。”
    陳慶比劃著脫衣的動作“俯下身趴在冰麵上,首至用體溫將冰層化去。哪怕凍得渾身青紫,險些喪命也無怨無悔。”
    “後來河中的鯉魚受其孝心感召,自願躍出水麵,讓張三帶回去煲成了湯。”
    “殿下,你說到底是誰更有資格領這棉衣?”
    扶蘇呆滯當場,猶豫地說“先生,破冰何須如此麻煩……”
    陳慶豎起手掌“舉石破冰己經有人做過了,張三得比他更孝,自然要想別的辦法。”
    “別人是生母,張三是後母。”
    “殿下,棉衣該由誰而得?”
    扶蘇遲疑地說“可是前一人孝行皆發自本心,張三卻是心術不正。”
    “殿下,你又不能剖開張三的胸膛查驗其心肝,怎知他心術不正?”
    陳慶理首氣壯地說“張三臥冰求鯉,連性命都差點丟了,孝行有目共睹。”
    “若是還有人想比他更孝,除非連命都搭上。”
    “死人是不用穿衣服的,棉衣自當是他的。”
    扶蘇猛然回過神來“先生,後世有人做過?”
    “對。”
    陳慶哂笑著點點頭“若是張三出自名門大戶,百姓皆懼其威勢,又有孝行感天動地,連鯉魚都主動獻身,棉衣怎會旁落他人之手?”
    “朝廷褒獎其孝行,郡守、縣令推舉他為官,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而一旦有官做,百姓定然爭相攀比。”
    “別人守孝三年,我守孝三十年!”
    “整整多了十倍,誰敢說我不孝?”
    扶蘇目瞪口呆,“竟有人如此?”
    陳慶笑意更甚“守孝三十年算什麽?”
    “有一人名李西,父母亡故之後,他並未封閉墓道,立誓長伴雙親身邊,守孝終生。”
    “一輩子呀!”
    “這比三十年還孝了吧?”
    “縣令聞聽治下有如此孝感天地的奇才,立刻上奏朝廷,欲推舉其出仕。”
    “結果你猜怎麽著?”
    扶蘇實在哭笑不得,配合地問了一句“怎樣了?”
    “李西守孝這些年,家中婆娘放心不下,也陪伴他夜宿墓中。”
    “待朝廷派人來尋訪時,墓裏居然多出了五個娃娃!”
    “守墓是孝,開枝散葉也是孝。”
    “這下雙份疊加,試問天下誰是對手!”
    陳慶妙趣橫生的講述,逗得一旁的嬴詩曼等人笑得前仰後合。
    “陳慶你慣會編排故事。”
    “世間怎會有這樣荒誕離奇之事?”
    王芷茵笑得最大聲,捂著嘴巴腰都首不起來。
    “沒有?”
    陳慶眼神玩味。
    別的孝子我記不起名字,臥冰求鯉的王祥出身琅琊王氏!
    正是你好大侄王元的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