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給李詩桃畫ak設計圖
字數:4128 加入書籤
雙穿我在兩界當主宰!
以劉銘的大腦,將槍械拆解一遍,已經可以記住所有的結構和零件。
用鉛筆在紙上修修改改,一把槍械的圖紙也被他全部畫好。
不但有著組裝後的形狀,還有各個部位的零件拆解圖。
甚至每個零件都描述了作用的大致的尺寸。
再具體就不行了。
畢竟自己隻是去練習槍法,若是連零件的各個規格都問一遍,人家官方指不定就覺得劉銘要私自製造武器。
雖然劉銘確實是要私造武器···
還有一些材料,有些需要堅硬的生鐵,有些需要碳含量多一點的,有彈性的鋼材。
劉銘畢竟是往全才方向發展的,不過為了他們的未來,劉銘僅僅是起了一個引導和優化的作用。
畢竟劉銘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一直幫忙研究這些東西。
終究還是得靠他們來幹的,讓他們進步才是最大的目的。
看著躍然於紙上的ak47圖紙,李詩桃的雙眼浮現出了然的神情。
他一直卡在單發上,不得要領,如今看到ak47,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她整個人都被這張圖紙吸引,連站在身後的劉銘都顧不上了。
足足研究了半個多小時,她才恢複過來。
“太精細了!太超前了!完美的利用了後坐力,轉換為下一次發射的助力!”
她用崇拜的目光看向了劉銘,雙眼仿佛要冒出光來。
劉銘感覺有些受不了,畢竟這不是自己研究的,隻是隨意的記錄了一下。
他隻能轉移注意力,再次引導了李詩桃4a1和92式半自動步槍的設計理念。
ak是製造最簡單,容錯率最高的槍械。
進得了沙漠,鑽得了叢林,號稱實用性最廣的槍械。
其他的槍械雖然在精度和後坐力上超越了ak,但是ak的實用性永遠是南波萬。
希望李詩桃早點研究透ak那些零件的具體尺寸吧。
98k雖然強,但是畢竟是步槍。
就算不考慮射擊精度,隻將發射速度達到極限,也不過2秒一槍。
每發射5發子彈,就需要花費15秒左右的時間重新裝填。
如果敵人數量極多,在10倍於我方以上,且有盾牌,不要命的衝鋒,98k絕對頂不住。
但是自動步槍就不一樣了。
一個彈夾30發子彈,身上可以提前準備一個備用彈夾。
也就是說,60發子彈內,換彈時間隻需要5秒左右。
這玩意不說遠程的,就百米左右的距離,敵軍的弓箭根本射不到。
百米距離,60發隻需要擊殺20人,這就是一場單方麵的屠殺。
也不知道現在這個時間點,國外的那些大國科技研發到什麽程度。
以藍星為標準,公元1259年,中國就製成了以黑火藥發射子窠的竹管突火槍。
1520年,d國鐵匠戈特發明了直線式線膛槍,又稱為來複槍。
1812年,f國出現了彈頭、火藥和紙彈殼組合一體的定裝式槍彈。
1835年,普魯士人德萊賽成功發明了後裝式步槍,他把自己造的槍稱為“針槍”。
1867年,德國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支使用金屬外殼子彈的機柄式步槍。
19世紀末開始出現了自動槍械,並被應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中。
劉銘不知道這個世界對標的是哪一年,但是感覺與宋朝和明朝有些類似。
對標的應該在1500年左右。
隻是不知道國外有沒有研發來複槍。
不過也不需要太過擔心。
頂多明年,大炎王朝就會給絕大部分的士兵裝備上ak47。
到時候別說區區來複槍,就算科技往後拉300年,針槍在自動步槍麵前也是菜雞一枚。
不過趁著如今大炎朝發展,倒是可以派遣一些船隊,以交易的名頭走訪全世界,打探他的的科技和軍事力量。
先用自己那些便宜的玻璃製品拿去交換一波金銀。
不對,西方都有琉璃了,玻璃雖然純度比琉璃高,但是不一定值錢。
不知道現在的西方有沒有開始流行鑽石,我拚夕夕上5塊錢鴿子蛋那麽大一顆的莫桑鑽已經饑渴難耐。
還是那句話,先搜刮金銀,充實大炎國庫,等到糧食和武器做出突破,就開始統一世界。
陸軍邁出的第一步,那自然是北方的女金一族。
而海軍邁出的第一步,那自然是某個最近的島國。
都是平行世界,地形差距不大,劉銘已經訂購了一幅超大的世界地圖。
這張世界地圖,標注了山川河流,但是沒有標注出國界。
這是特意為大炎王朝的各個將領準備的。
有了這玩意,他們一統世界的時候,對地形就不會比本國人差多少。
可以極限利用地勢做出對應的戰術。
雖然主動攻擊名聲不太好,但是為了大炎王朝一統全球,這點臉皮還是需要付出的。
和李詩桃一起研究了一個多小時的武器,直到天色變暗,工部開始下班,兩人才互相牽著手坐上馬車離開。
回到皇宮的第一時間,劉銘就安排了晚膳+沐浴一條龍服務。
趁著些許的空隙,劉銘將今天看到的一些東西改良。
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城市改造。
在一些大城市,劉銘決定在城主府類似的附近建立廣場,而後是道路兩邊各自拆掉2排房子,第一排填平,修成水泥馬路。
第二排則是推掉,除了種植一排綠色植物,後麵再留出一小段的位置改造成步行街。
這樣,主路上就隻有馬車和馬,邊緣劃出一部分位置,當做是一些小攤販的臨時停靠點。
第二個那自然是跨國商隊。
之前劉銘就帶了不少船隻的設計圖,那些老工匠也早就通過圖紙製作出了蒸汽船。
雖然現在已經在研究更發達的柴油發電機輪船,但是蒸汽的也不能浪費,物盡其用,先讓他們帶著一些玻璃和特色物品出海。
具體的出海人員劉銘就不多言了,這玩意李鬆明可能會比較了解。
反正如今也有指南針,有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