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親戚
字數:3609 加入書籤
我的短視頻能刷出現實!
第173章 親戚
而對於蔣聖磊的表現,舅舅蔣先兵是皺眉的,包括舅媽吳曉芳也一臉憂愁。
表哥蔣聖磊是在一家歐式家具公司做外貿業務員的。前兩年公司效益好,工資很不錯,聽說一年都有12~15萬,但這兩年歐式家具行業走了下坡路,蔣聖磊的工作也變得不如意起來,現在一個月工資有8000就很不錯了。
眼看著工資越來越低,蔣聖磊還找不到出路,所以舅舅舅媽對蔣聖磊的未來充滿了擔心。
看著舅舅舅媽這樣子,蘇洵的心也軟了下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蔣聖磊也不是說多有問題,畢竟蔣聖磊是獨生子,難免受寵一點。
於是蘇洵又主動問道“其實布料廠不合適也沒有關係,我明年準備再做別的生意,到時候阿哥如果願意幫忙,再來湖中也不遲。”
舅舅蔣先兵聽到蘇洵這麽為自己兒子考慮,心裏也有點感動“謝謝你啊,阿洵。我們再考慮考慮,如果真要出去工作,主要還得考慮家人和孩子,畢竟小磊和小瑤都結婚了。”
蘇洵“確實,你們先考慮。”
林瑤“其實我倒是不需要考慮。我生得早,蛋撻都上幼兒園了,所以我還挺想去湖中見見世麵的,蘇洵,你需不需要財務或者出納嗎,表姐一直做財務方麵工作的。”
其實蘇洵回家後,就沒少和沈雄兵聯係,蘇洵也知道了隨著企業成為了規上企業,各方麵的人員也要有所增加。
比如財務應該和出納分開,蘇洵需要一個信任的出納,表姐林瑤就很合適。
而且公司做大了,親戚多多少少也是要照顧一下的。
所以聽到表姐主動請纓,蘇洵立馬答應了下來“需要啊,財務方麵有信得過的人很重要,表姐你要來?那表姐夫,你們不考慮生二胎了?”
表姐夫嚴繼先,也是梧桐縣人,目前是在一家螺絲廠做車間主任。
相比起表哥,蘇洵確實覺得表姐一家更適合現在的潛力公司。
聽到蘇洵的調侃,嚴繼先撓撓頭說“我也想啊,不過你姐不想生了。”
林瑤“去,生了誰養,你養得起嘛。”
蘇洵“那阿姐去湖中,小蛋撻在家裏誰帶啊。”
這個問題,顯然阿姨家是商量過了,隻見阿姨蔣雪梅搶答道“孩子你放心,我和你姨丈可以帶。”
姨丈林有軍也大手一揮“小孩子我們可以帶,你們想要去大城市發展就去,不用擔心。”
蘇洵看到阿姨家這麽同心,也就好事做到底“那要不,姐夫和阿姐都來湖中,如果都穩定下來了,再看看能不能把小蛋撻也接到湖中來上學好了。”
蘇洵的話說到林瑤心坎裏去了“阿洵,不瞞你說,我們就是這個想法,就是不知道湖中上學麻不麻煩。”
蘇洵“幼兒園應該還好吧,我回去問問。”
林瑤“行,我和你姐夫沒問題,看你這邊能不能安排。”
蘇洵“可以啊,我不是說了嘛,你們什麽時候能離職就來我廠裏上班。”
林瑤“好的,那就這麽說定了。”
表姐夫嚴繼先也跟著滿臉笑容地直點頭。
看到林瑤和嚴繼先竟然在飯局裏就作出了去湖中發展的決定,舅舅蔣先兵一家感慨萬千,不過蔣聖磊沒動靜,一家子人也不好在飯局上逼他。
商定了工作的事後,蔣雪梅又開始整事。
蔣雪梅“蘇洵,上次介紹給的女孩子是不是不喜歡啊。”
蘇洵“啊?也沒說不喜歡,就是覺得不合適。”
聽到蘇洵這麽說,蔣雪梅也沒有多說什麽,反而很理解蘇洵的說法。
“哦,不合適嘛就算了,反正你現在條件這麽好,女孩子還不是隨便找。”
蘇洵聽到了阿姨的通情達理、善解人意,得意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媽媽,結果惹來的,自然是蔣玉芬的怒視。
一家人有說有笑地吃著拜年飯,吃得差不多了,蘇洵也大方地拿出紅包給小輩的西西和蛋撻一人2000元。
這數額在梧桐、方山兩地明顯是超標的。所以蔣聖磊和林瑤看到蘇洵給這麽多後,連忙拒收。
結果就是一頓拉扯,最後還是蘇爸蘇國強發話“蘇洵這麽多年也是第一次給,這小子現在大小也是個老板了,好麵子,給少了丟麵子,你們就收下吧。”
蔣玉芬也出來助力“收下吧,大過年的,推來推去讓別人看笑話,聽阿姨的,快收下收下!”
最後見長輩們都沒有反對,蔣聖磊和林瑤才收下蘇洵的“大紅包”。
聽著侄子外甥一聲聲“謝謝叔叔、謝謝舅舅”奶聲奶氣地問候,蘇洵感到特別的滿足。
而這樣類似的場景也發生在了大年初六,父親這邊親戚的拜年聚餐中。
席間,伯伯蘇愛軍看向蘇洵的眼神那叫一個和顏悅色、和藹可親。
“阿洵,來,吃!多吃點。這些青蟹是大伯我特意去抓過來的。”
蘇洵聽後非常驚訝“大伯,大過年的你還下海啊。”
“可不是?我也說讓我爸別去了,他非要去,說是給你這個大侄子補補,我都要嫉妒了蘇洵。”
回話的是大伯蘇愛軍的兒子,也是蘇洵的大堂哥,蘇誠宏。33歲。
蘇誠宏也是幹銷售的,不過是家具銷售,是廣告銷售。而姑姑家的二堂哥蘇炳輝是廣告設計,兩人在一家公司,不過蘇炳輝的性格很悶,倒是和蘇誠宏截然相反。
在座的除了長輩,同輩的還有一個大伯家的堂姐蘇曉敏,本來蘇曉敏要去婆婆家親戚那邊拜年的,但為了蘇洵,果斷留在了家中。
“哈哈,謝謝大伯。”蘇洵感謝道。
蘇愛軍笑得更開心了“沒事,都是親戚,說這些幹嘛。阿洵,聽說你爸說你在湖中開了個布料公司啊?”
“對啊。阿哥阿姐工作不順心的話,可以考慮去我那公司上班。”
蘇洵已經看開了,反正都是這個意思了,與其讓親戚長輩不好意思地發問,蘇洵覺得不如自己大方一點,主動伸出橄欖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