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讓人類保持理智,確實是種奢求

字數:3893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拍流浪地球我造太空電梯很合理吧 !
    相較之下,一兩架三代戰機的損失倒顯得有些無關痛癢了。
    “或許智能ai能夠精準地評估戰場環境,戰鬥機的機械素質,戰機火控係統等等一係列客觀因素。
    但有一樣是它無法判斷的,那就是真人飛行員的勇氣!”
    這項空戰演習測試進行到現在,空軍軍官負責人終於能夠代表飛行員們說句稍微硬氣點的話了。
    最後那名‘幸存’的真人戰機,進行的正是世界空戰史上大名鼎鼎的‘巴倫支海手術刀’戰術動作。
    利用機翼充當武器,對敵機進行‘貼身格鬥’。
    這對飛行員的心理素質和技術水平有著極高的要求。
    在戰鬥機高速飛行過程中,兩架戰機貼身飛行,稍有不慎便是機毀人亡的局麵。
    然而身為空軍王牌精銳的飛行員做到了。
    即便是靠著智能量子計算機強大性能‘算盡一切’的精衛,它的智能邏輯思維模型中,也沒能預料到真人戰機會采用如此不理智的‘貼身亡命格鬥’戰術。
    莫名的,劉浪想到了《流浪地球》電影中,人工智能moss對劉培強所說的那段話。
    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一種奢求。
    不論怎麽說,這場戰鬥機智能化改裝原型機的測試還是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空軍裝備人工智能‘精衛’的表現,徹底征服了在場所有的軍事專家。
    就連曾經一度認為智能ai隻是個樣子貨,實戰還得看真人飛行員的空軍軍官負責人,也不得不承認‘精衛’確實可能是龍國空軍未來的發展方向。
    要知道這次出動的可是空軍內部最精銳的一批王牌飛行員。
    光是培養一名合格的戰機飛行員,耗費的資源就得數以千萬計算,更別說普通飛行員中百裏挑一的王牌精銳了。
    而對麵作為對手的智能ai——精衛,它的造價僅僅隻需要數十萬龍幣,更可怕的是,它的生產周期遠超真人飛行員的培養,可以批量製造。
    再加上精衛的戰機僅僅隻是一架普通三代戰鬥機,還沒來得及針對‘無人化’,‘智能化’進行戰機適配改裝,升級的潛力還很大。
    這種情況下,精衛依然在‘單挑,群毆‘中取得了‘一換五’的驚人戰績。
    徹底刷新了在場軍事專家們對於智能ai的認知。
    一邊是可批量生產,造價隻需要幾十萬龍幣的耗材‘精衛’人工智能。
    另一邊是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資源,以及動輒十年八年培養周期的真人飛行員。
    哪個更劃算,任誰都能一眼判斷出來。
    有了精衛在實戰測試演習中的表現,在場的軍事專家們,很快開始針對精衛的優勢和不足,開始設計一架真正適配精衛,能夠盡可能發揮出精衛全部實力的軍用戰鬥機。
    移除駕駛員座艙,為戰鬥機加裝容量更大的油箱,加大作戰範圍。
    使用包括碳納米管在內的一係列高強度材料,對機身結構進行全麵加強,從而給‘精衛‘提供更強的硬件條件,讓它能夠將‘無視g值加速度過載壓力’這一優勢無限放大。
    機身整體設計,重點防護部位等等一係列問題都需要重新考慮。
    不過這些方麵就和劉浪沒什麽太大關係了。
    智能量子計算機相關的人工智能技術,他是專業的。
    軍事裝備設計方麵,這些軍事裝備所的科研專家才是真正專業的。
    術業有專攻,專業的事交給專業人員去搞定。
    劉浪這個總設計師,隻需要負責智能量子計算機在軍事裝備上的適配應用就行了,其他的方麵自然有比他更懂行的人去搞定。
    就這樣,解決了智能量子計算機在空軍主力戰鬥機上麵的升級改造化設計後,具體的原型機製造,量產化研究,材料上的選擇,都交由更專業的軍用裝備局處理。
    有了‘精衛’的經驗,劉浪很快把在軍用戰鬥機智能化改造上的流程,用在了空軍其他諸如預警機,大型軍用運輸機等空軍裝備上。
    緊接著又開展到海軍,陸軍軍用裝備方麵。
    如果說三軍部門中,有誰進行了智能化改造升級後,戰力提升能夠得到顯著加強,海陸空三軍部門各有說法。
    但如果要論誰對智能化改造最為迫切,那麽毫無疑問,肯定是海軍部門。
    近些年來,龍國海軍軍事裝備技術呈現爆發式增長。
    各式各樣,各種級別的海軍艦艇像是下餃子一般不斷出廠列裝。
    對‘苦日子’過慣了的海軍來說,感到幸福的同時,又有些頭疼起來。
    主要原因還是有經驗的合格海軍軍官,技術艦員數量有限,實在跟不上海軍艦艇的列裝速度。
    十年陸軍,百年海軍。
    海軍的建設難度,恐怕算得上三軍部門中最高的。
    055萬噸驅逐艦上的軍官,士官加上配屬人員總計就要近400人。
    此外還有052d型導彈驅逐艦25艘,052c,052b。。。
    艦艇人員需求數量更高的075型兩棲攻擊艦,以及各型號的船塢登陸艦,登陸艇,氣墊艇,護衛艦,各式新近下水,計劃下水的潛艇數十艘等等等等。
    至於航母就更不用提了。
    大量新式艦艇裝備的列裝,對於海軍艦艇人員,尤其是高素質技術人員的數量要求急劇提升。
    這時候,智能量子計算機帶來的艦艇智能化操控,人員精簡化,讓海軍部門如獲至寶。
    海軍裝備的人工智能型號——‘共工’,最先在海軍潛艇上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
    接入了‘共工’智能量子計算機後,潛艇內部需要駐守的技術,維修人員數量大大降低。
    海軍部門甚至開始設計一種全新的,完全由‘共工’操縱的無人化潛艇,搭配上核動力反應堆,這種‘核動力智能無人化潛艇’,預計能夠在海麵下長期運行至少20年,隻要不發生大規模機械故障,根本不用返航補給。
    陸軍部門見狀也心急火燎地加入了進來,在石磊的幫助或者說慫恿下。
    陸軍裝備部門提出了個令劉浪瞠目結舌的計劃,準備將‘誇父’型智能量子計算機進行大規模列裝,普及到‘班’的編製級別。
    “啥玩意?
    陸軍部隊,每個班(8-10人)就裝備一個‘誇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