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老底

字數:4089   加入書籤

A+A-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悠然坐在奧利芬特(rolihant)這1位太和銀行上環分行經理的辦公室內,沈萬福1邊看著奧利芬特(rolihant)主動呈交上來的太和銀行上環分行在1953年1月至12月初的經營業績以及其它的財務資料、1邊在心中思索著現代銀行經營理念與模式的變革曆程!
    比較有趣的1點是,在當下時期的銀行經營理念當中,‘關係’始終是現代銀行遵守的根本運營原則之1,即簡單來說,無論是在港島、還是在黴國的現代銀行,其實都是依靠為‘關係戶’服務來賺取收入,極少主動去發展新的客戶,也就是俗稱的‘吃老本’!
    原本匯豐、渣打為首的英資銀行也是秉持著傳統的商業銀行經營理念,依靠客戶來發展客戶、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尋找具有潛力的新客戶;直至韓國半島戰爭1觸即發,讓港島地區作為大6與國際社會的進出口貿易的轉口港的作用急速下降,黴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對華夏大6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封鎖,各種重要物資被禁止運往華夏大6,從而導致了港島地區的轉口貿易出現嚴重衰退,進1步又促使港島地區的失業率、破產率蹭蹭上升,然後……
    然後匯豐、渣打等英資銀行也好、恒生為首的華資銀行也罷,都大量流失了許多高淨值客戶,更是演變成為1大串的壞賬,差點又1次出現了擠兌危機!
    痛定思痛、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匯豐、渣打等英資銀行終於舍得放下了高傲的頭顱,主動開設了1家分行來專門處理與華人客戶的業務往來,更是開始逐步放開對華人客戶申請貸款來創辦企業的嚴厲限製,在前世之時,名震全球的第1華人船王包育剛便是通過匯豐銀行的長期貸款才得以購買船隻來運輸貨物,更是依賴著匯豐銀行的關係與資金,這才順利收購了9龍倉集團!
    相比較於前世的港島金融界是英資占據主導力量,如今沈萬福所處的這1個時空的港島地區,其實金融界依舊是英資處於絕對優勢,但至少華資也是在逐漸崛起,且不說沈萬福控製的太和銀行‘屬性不明’,就說‘根正苗紅’的、成立最早之1的華資銀行——
    恒生銀行在經過兩年時間的改革之後,終於在今年(1953年)6月初完成了自身的現代化進程,正式摘除了‘銀號’的注冊名、改為‘恒生銀行’,並且從公眾有限企業改為私人有限企業,內部治理結構變更為股份董事製,創始人之1的何善蘅依舊是擔任重組之後的恒生銀行的第1任董事長,任期原本是兩年,後來經過股東大會的修改,最終確定任期是3年!
    在港島地區,在不把太和銀行列為參考目標之前,恒生銀行已然有成為華資銀行真正的扛把子的氣象,其股份製改革之後的第1任董事長何善蘅更是被港島華人親切地稱呼為‘何伯’,不僅是因為何善蘅德高望重,更是因為何善蘅率先打破了港島銀行界約定俗成的規矩
    ——原本港島的英資銀行1直專注於發展大富商、大世族這1類大客戶、而有意識地忽略了有著更加急切需求的中小企業主,這也是導致港島地區工業沒有提前發展起來的原因之1,但是何善蘅主動出麵與那些希望從銀行得到貸款的中小企業主進行洽談,並且在考驗這些中小企業主的經營品質之後,從中挑選了1部分作為恒生銀行率先支持的‘劣勢’客戶!
    何善蘅曾經說過自己開銀行就是為了方便廣大群眾,而且何善蘅做生意就是看重這個人是否講究誠信,如果這個人的品行惡劣,那麽何善蘅是不會跟這個人做任何1筆生意!
    沈萬福倒是與何善蘅打過不少交道,當初他與堂弟沈萬鈞走私暹羅香米的第1艘散裝船還是何善蘅通過自己旗下的大昌貿易行低價出租給沈萬福,讓沈萬福成功地攫取到了東洋國地下黑市走私物資的1杯羹,待到沈萬福取得了太古船塢的部分股權、與施懷雅家族展開了合作之後,也是逐漸放棄了那1艘散裝船,轉為當作副船使用,目前還在太古船塢進行定期體檢,待到定期體檢結束、確認沒問題之後,就要重新交付給花好月圓公司使用!
    如果將太和銀行與恒生銀行放在1起對比,其實沒有什麽對比性,隻因在恒生銀行還在專注於港島、濠江以及南洋的業務之際,太和銀行已經借助j摩根銀行與大通國民銀行的硬關係,趁勢進入了東洋、南韓國以及黴國3個國家的主要城市,雖然目前多數是以辦事處的形式開戰業務,然而比起恒生銀行來說,已經是開啟了國際化進程!
    除此之外,或許就連匯豐銀行這1位港島金融界的霸主也不清楚,即太和銀行的核心資本已經超過了1億港元,附屬資本更是突破至5000萬港元,控製的總資產也來到了5億港元的曆史高位,在過去的兩年裏,已經為港府當局承銷了價值1000萬港元的港9鐵路工業債券、價值500萬港元的啟德機場債權股票據,以及為維多利亞港的‘填海造6’工程在1周之內就籌資了2000萬港元,其中沈萬福以個人名義認購了1000萬港元的優先股債券!
    港島地區的銀行是全能型金融機構,包括有商業銀行、私人銀行、保險公司以及證券機構的職能與業務,但是為了避免權力過於集中,沈萬福在回到港島之後,就立即對太和銀行的證券、保險兩大業務進行了拆解,分別成立了太和證券與太安保險兩家新公司!
    太和證券與太安保險1經成立就立即收獲了1大批從太和銀行平移過來的客戶,加上何世檢、利孝合等華人大族的‘捧場’,兩家公司的資本金接連突破2000萬港元的門檻,隨後借助於太和銀行的金融杠杆,以10倍的本金進入黴國股市與期貨市場,借助沈萬福這1位幕後老板的‘東風快艇’,先後從黴國股市與期貨市場攫取了200萬美元!
    並沒有讓奧利芬特(rolihant)在太和證券與太安保險擔任任何職位,沈萬福出於權力平衡的需要,而是親自擔任這兩家新公司的董事長之位,並且從何、利、羅等華人世家大族當中抽選了1批剛從國外留學歸來的精英‘2代’進入兩家公司擔任中層管理人員!
    太和銀行也不能隻是單打獨鬥,除了在黴國與西亞地區已經是建立分銷網絡之外,在南洋地區也與恒生銀行進行業務合作——在南洋地區,太和銀行側重於商業銀行的領域,而恒生銀行則是進入風險巨大但收益極高的私人理財與家族辦公室領域!
    南洋地區同樣是富含各種自然資源,但是相對來說缺乏發展資金,而太和銀行與恒生銀行聯手盤古銀行強勢進入暹羅以及英屬馬來亞的橡膠種植業以及食糖業!
    在接連擊退多家具有強勁實力的競爭對手之後,3家銀行組成的經濟聯盟成功拿下了暹羅與英屬馬來亞境內的多座橡膠種植園,隨後重組成為1家名為泰華的橡膠公司,大膽引入來自歐美國家最新研發出來的橡膠提煉與生產技藝,逐步霸占了南亞橡膠品市場的龍頭地位,並且成為歐美國家橡膠品進口的最大供應商之1,諸如福特、通用等汽車企業的輪胎所使用的橡膠,便是從泰華公司購買,主打的就是1個‘價廉物美’!
    但是也有讓沈萬福感到不舒心的情況,那就是太和銀行在進入澳洲之後,1直麵臨著澳洲本土官方勢力與財團的聯合刁難,讓太和銀行在澳洲地區的發展步步維艱,但是在黴國這1位‘自由世界’的領頭羊——實際上是摩根財團出麵協調,讓澳洲官方與本土財團不得不捏著鼻子準許太和銀行進駐澳洲的華人社區展開正常的商業銀行服務!
    正所謂‘禮尚往來’——摩根財團如此賣力地協助太和銀行進入澳洲市場,那麽太和銀行也需要支持摩根財團重返東亞市場,在港島與濠江兩地順利設立了兩家全資分支機構,這也讓匯豐、渣打這兩家英資銀行感受到了‘威脅’,因此1門心思想著逼退j摩根銀行的鋒芒,但是礙於太和銀行以及沈萬福的臉麵,兩家英資銀行也是感到棘手!
    “奧利芬特,剛才我在看你好像很生氣的樣子,是下麵的員工做了什麽錯事嗎?”
    “天啊!boss,您或許是不知道,這些員工居然將小數點都寫錯了位置,如果不是我提前進行審查,可能會造成我們銀行產生不必要的損失,這樣的工作態度真是太差勁了!”
    “嗬嗬~~奧利芬特,請給這些新員工1些適應的時間吧,但是這種低級的錯誤也能犯下,這說明工作不仔細、不認真,我的建議是立即開除犯下這個錯誤的員工,不過還是你自己來處理,這裏可是你奧利芬特經理的地盤,我相信你應該明白我的意思!”
    “嗚嗚~~”
    奧利芬特(rolihant)頓時無語了,看著1臉調侃的自家老板,心中更是充滿了無奈,他又怎麽不明白自家老板看似是和氣1團,但是對於犯下這種低級錯誤的職員毫無容忍,不過他還是希望給這些員工1次機會,隻因這些員工都是他親自從匯豐銀行挖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