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來曆

字數:3979   加入書籤

A+A-


    重生港島之沈門崛起!
    談到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恐怕世人都會想到他的諸多發明,如白熾燈、留聲機、電影等。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為了順利地發明白熾燈,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還為之創辦了1個企業,那就是愛迪生電燈公司,也是黴國通用電氣(ge)的前身。
    1878年,愛迪生的白熾燈發明進入了1個“寒冬期”,在試過了無數種材料後,愛迪生始終沒有找到適合做燈絲的材料,而且燈泡的最佳形狀設計也屢屢受挫,多年的試驗和研製,已經耗費了愛迪生幾乎全部積蓄。為了讓試驗得以繼續,愛迪生不得不開始尋找資金的支持!
    托馬斯·阿爾瓦·愛迪生不僅是1個天資聰穎的發明家,也是1個能力過人的“集資者”!
    在開始研製白熾燈之前,愛迪生曾成功革新了電報業的發展——在那1段時間內,愛迪生得到了如j摩根等多位大資本家的投資!
    此次麵對困難重重的白熾燈研製,愛迪生自然又想到了這些曾經的投資者;而電報業的成功,不但為當時給愛迪生投資的資本家帶來了可觀的回報,也給他們帶來了極高的社會聲譽。因此,他們也很樂意地接受了愛迪生的再次邀請。
    1878年秋,在12位投資人的支持下,愛迪生電燈公司宣告成立,世界上第1座集中供電的發電廠也隨之誕生。該公司共有3000股,每股單價100美元,愛迪生擁有2500股!
    有了強大的資金支持後,白熾燈順利研製成功,並很快在當時掀起了1場世界性的照明革命——電燈照明的大範圍普及為愛迪生和他的投資者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愛迪生電燈公司隨即得到了無數投資者的青睞,公司的股價也連連攀升,甚至有銀行家願意出每股3500美元的價格收購愛迪生電燈公司!
    但是,當時正為電氣照明而狂熱的愛迪生顯然不願就此將事業拱手讓與他人。他1邊繼續尋找更優質的燈絲材料,1邊積極擴展燈泡的市場業務,同時還繼續著其他方麵的發明探索,並把“為你的發明創辦1個企業”的經營理念不斷貫徹到自己的其他發明中。
    在此之後,愛迪生又相繼成立了愛迪生商業留聲機公司、愛迪生留聲機廠、愛迪生製造公司、愛迪生電池公司等1係列圍繞他個人發明的專業公司,不斷地擴充其覆蓋的領域。
    雖然愛迪生電燈公司為ge公司的誕生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諸如愛迪生留聲機廠、愛迪生電池公司等這些其他以愛迪生命名的公司卻成為了阻礙愛迪生事業擴展的1塊絆腳石!
    隻因在當時規模經濟並不突出的黴國社會,電燈這1新生事物的出現很快吸引了1大批仿冒者的出現,更有甚者公然借助法律武器與愛迪生本人打起了電燈發明專利的爭奪戰。
    這些短期謀利者或者以手工作坊的形式,或者以專業公司的稱號與愛迪生電燈公司展開了1輪又1輪糾纏,這也很快暴露了愛迪生旗下其他公司的經營策略的不足。
    當時正值世界第1次並購浪潮,鐵路、鋼鐵和石油行業的橫向並購此起彼伏,工業生產的急劇增長和製造業的不斷壯大給黴國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改變!
    傳統的資本主義自由經濟也開始向更集中、更強大的壟斷資本演變,而這1係列變化使愛迪生開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經營策略,原來那種“為發明創辦1個企業”的做法,在麵對層出不窮的市場競爭時,顯示出無可奈何的軟弱!
    隻因若幹個彼此獨立的小企業所帶來的財政、管理方麵的複雜問題,需要通過律師、金融家和推銷商等多種角色的共同努力——這是發明家個人的能力無法勝任的——而相互割裂的小企業之間的管理障礙卻成為了實現這1目標的瓶頸。
    為此,愛迪生果斷地展開了對旗下企業的大規模重組。
    1888年,愛迪生旗下的愛迪生電燈公司、愛迪生照明公司、愛迪生機器製造廠等小公司彼此合並,成為1個統1的大公司,即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
    在新公司成立後,愛迪生聘請j摩根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亨利·維拉德負責公司管理工作,並先後組建了專業法律顧問、市場推廣團隊。
    新成立的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很快展現出過人的規模經濟效應,公司銷售額上升到1000萬美元。1882年,愛迪生電燈公司總共出售了10萬隻燈泡;到了1892年,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生產的燈泡已經達到了40萬隻;到1903年,這個數字更是達到了4500萬隻。
    內部合並讓愛迪生嚐到了規模經濟的甜頭,集團化運作很快顯現出巨大的威力。然而這期間的並購也逐漸讓愛迪生失去了在公司內部的管理權,自創立愛迪生電燈公司開始,外部資本的幫助就成為愛迪生壯大企業的關鍵要素。
    期間,著名的大資本家j摩根1直就是愛迪生堅實的資本後盾,而且也是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的另1位主要管理人之1,經過多次內部整合與對外吸收資金,j摩根已經實際成為這時期愛迪生電氣的幕後主控方!
    不得不承認的是,發明家出身的愛迪生在打理旗下公司的內部業務方麵是1個天才,但是在對外擴張和深入發展方麵卻並不太出色。
    即使擁有巨大的資本作為後盾,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也隻是重新整合了原來所涉及的相關行業,僅在電報、電燈、供電係統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並沒有抓住時機展開對外擴張,這顯然不能滿足資本家逐利的本性,對於擅長資本運作的j摩根公司來說,這種速度的發展自然無法讓他滿意。
    在這段時間,另1家企業——湯姆森—休斯頓公司——迅速壯大,該公司由查爾斯·科芬經營,是通過購買愛迪生的電燈專利而建立起來的1家電燈公司,旗下擁有另1名幾乎和愛迪生齊名的發明天才伊萊修·湯姆森。
    在查爾斯·科芬的領導下,創立於1893年的湯姆森·休斯頓公司很快成為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成為當時交流電電氣設備製造行業內僅次於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的第2大廠商。
    商業嗅覺敏銳的j摩根觀察到了這種市場變化——j摩根認為,愛迪生如果繼續堅持他那種固執的內部發展策略而不對外擴張的話,市場地位很有可能被湯姆森·休斯頓公司這位後起之秀所取代。為此,在j摩根的安排下,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內部管理員與查爾斯·科芬開始接觸,而對於這1切,愛迪生都被j摩根蒙在鼓裏!
    1892年,j摩根背著愛迪生,同查爾斯·科芬達成協議,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與湯姆森·休斯頓公司正式合並,這起並購是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的首次對外兼並,合並後成立的公司名為通用電氣公司,也就是今天的ge公司。
    直到並購完成,新公司已經成立,在實驗室忙碌的愛迪生才知道這個消息!
    按照傳統觀念,這家合並後擁有1萬名員工及數千項專利的行業巨頭,應由規模更大的愛迪生通用電氣公司控製,其ceo的位置也似乎應該由當時社會聲望更高的愛迪生來擔任。
    然而經驗老到、眼光獨特的j摩根看中了湯姆森·休斯頓電氣公司高超的銷售能力,其第1負責人查爾斯·科芬優秀的經營能力更是深得j摩根的賞識;因此,新成立的ge公司繼續由查爾斯·科芬擔任ceo這1關鍵角色。
    這次合並正式開啟了ge公司的擴張道路,也宣告了愛迪生徹底失去了公司的領導權,不僅在公司名號上不見了“愛迪生”這3個字,而且在新成立的通用電氣公司中,愛迪生雖然依舊是董事會的1員,但沒有擔當任何領導職務。
    但這這樣的變化,至少從兩個方麵決定了通用電氣的命運首先它明確了通用電氣應是1家優秀商人,而非天才發明家主導的企業;而在主導了通用電氣曆史上第1次公司整治後,j摩根便不再插手公司事務,這為後來的通用電氣董事會立下榜樣,在其百年曆史中,並無1任董事長或總裁遭受董事會指手畫腳乃至逼宮,而是得到盡可能多的支持與建議。
    事實也肯定了j摩根這種選擇不失為明智之舉——查爾斯·科芬被人們評價為“天生的領導者,但從不下命令”,“優秀的政客及銷售者的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