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改變使用環境的深海探測器

字數:4038   加入書籤

A+A-


    賽裏斯國家深潛管理中心,這裏的某個大車間裏這一個多月來是燈火通明,隨時隨地能見到幾十位工作人員正在這裏忙碌著。
    而這些人工作的中心,則是在這車間中擺放著的五台奇怪的深潛作業潛水器。
    這些深潛器和普通深潛器不同,它個頭明顯要小很多,一看就知道不是屬於載人型的裝備。
    其次就是它圓柱體的造型很怪異,很多深潛器也是圓柱體造型,但基本上都是處於一個和地麵水平橫置的狀態有利於水下的活動,說到底就是更符合水的流體結構。
    但是它們卻猶如一顆顆立起來的膠囊,這樣垂立的造型肯定不利於水中的活動。
    同時在立起的高點,頭部還像蘑菇一樣向外凸出不少。
    而這蘑菇造型的菌褶區,遍布著八個橢圓形的耐壓玻璃製成的觀察口,保護著後麵八個攝像頭將一切清晰的給拍攝收錄傳送到控製區。
    其中一艘深潛器正在工作人員的操作下,正小心的往一台玖爪的底盤部分進行連接安裝。
    這台玖爪明顯也經過了改造,所有外露部分都被裹上了一種新材質製成的外殼,而原本裸露在外麵的的所有肢足、機械臂,也被這些新材料給包裹起來。
    這些深潛器和玖爪如此集中的出現在這裏並進行改造,目的就是為了準備前往金星‘打撈’那些飛船殘骸。
    隨著對那些殘骸的研究越來越深入,同時更多的零鋼化煉區投入預生產,章成銘從小行星帶弄回來的那點殘骸已經越來越小,這點存量明顯不夠今後的發展使用。
    為此,自從在金星上找到殘骸的準確位置後,打撈工作便提上了優先級。
    而在隔壁的另一個用於調試的空曠車間中,這裏的地麵已經被鋪設上經過淨化處理後的泥沙岩石,還有一塊塊從玻璃廠訂購而來的模擬碎塊。
    在這裏,一台已經完成組裝的打撈玖爪正在接受著遠程遙控,在地麵上晃晃悠悠的行走著。
    “小孫,情況怎樣,如果身體感覺不舒服的話就別勉強。”
    深潛中心的管理主任向遠在千裏外的操控員勸說著。
    而視頻那頭的操作員不是別人,正是剛剛從金星返回的孫良淏,此刻的他正半躺在床上,聚精會神的盯著打撈玖爪的每一個動作。
    終於,這台玖爪在‘艱難’的移動中,來到一塊模擬殘骸的玻璃塊麵前。
    由於殘骸表麵很光滑,使用機械臂的夾子沒法直接獲取,但孫良淏並沒有選擇直接抓取,而是使用了一種新辦法。
    隻見他操作著玖爪,向這塊殘骸表麵噴出大量的膠裝體,這些物體將殘骸包裹住,等待外部凝膠凝固後,還要將這些殘骸從地上翻過來再來一次將另一麵給包裹住,這才將這塊凝膠連同地麵上沾取到的泥土和岩石全部‘打包’進了身後的臨時箱裏。
    這樣的操作看似有些麻煩,但是卻極大的保護了這些殘骸在接下來的運輸過程中不會被磕碰損失更多的晶體。
    要知道,現在這些飛船殘骸?礦已經證明了人類能通過它們帶來技術革命,那麽這種資源就會成為人類追逐的對象。
    隻是整個人類現在能獲取到的?礦就這麽多,任何一點?礦都是極其珍貴且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
    如果不是條件不允許,其實章成銘和無數人恨不得把金星上飛船墜毀的那片區域的泥土全部打包運回來,為的就是去獲取那些泥土中因撞擊而殘留的丁點殘渣。
    不要小看這些殘渣,哪怕就是和砂礫一樣,隻有0.3毫米大小的?礦,將它分成兩半,就能生產出一台新型的焊接注料槍中最核心的電漿頭。
    現在焊接注料槍已經在實踐中證明,這玩意不僅好用,而且還能極大的提升未來宇宙飛船、戰艦的生產效率,畢竟傳統的焊工需要花費多年的時間來進行培養,機器人焊接又限製於固定的流水線作業無法應對複雜多變的情況。
    但焊接注料槍的出現卻改變了一切,隻需要簡單的一個小時的時間,一個剛剛摸到焊接注料槍的新手就能和有著三十年經驗的老焊工一樣,完美的將各種材料焊接在一起。
    隻可惜目前條件有限,而且有大塊的自然要先弄大塊的回來,這些殘渣隻能等今後有機會再來打包帶走了。
    “沒事,我隻是肌肉有點萎縮,骨頭鬆軟了一點,但是我的前庭功能丟失的不大。”
    等遙控模擬操作完畢後,孫良淏這才放下手中的操作杆,從旁邊拿起一杯奶茶放在嘴裏。
    雖然他剛剛返回藍星,但孫良淏是當時操作那台玖爪下降到金星表麵探索的操作員,他和另外一人是最有經驗和資格來評判這些打撈玖爪的人,讓他來測評新款的打撈玖爪是最合適的人選。
    “那就好……別太勉強,操作的感受如何?”
    主任關心完孫良淏的身體情況後便立刻追問起新款打撈玖爪的情況。
    “還行……因為外麵包裹著防酸雨材料,特別是機械臂和六條爪子,讓肢足的活動角度變小,整台機子運動總感覺不靈活,感覺很吃力……”
    孫良淏認真的給出自己的操作感覺,剛才十多分鍾的遙控操作中,已經習慣玖爪在月球上靈活的表現,這台新改進款讓他總覺著操作起來就像一個暮年老邁的陳舊設備。
    “好的,我們會根據你的使用反饋進行修改,期待你身體早日康複。”
    旁邊的技術總工迅速的記錄下孫良淏給出的多條建議和操作感受,這些建議就是它們接下來的重點工作之一。
    上次在金星探索到殘骸後,孫良淏和另一人操作著改裝後的玖爪下降到了金星的表麵,拍攝到現場大量的照片和視頻,對墜毀現場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
    而且成功的收集到多枚殘骸碎塊,並把這些碎塊通過上升火箭送到了近地軌道上。
    隻可惜這兩台玖爪在金星表麵的工作時間並不長,一台玖爪隻在上麵堅持了十八個小時就出現故障而無法動彈。
    孫良淏遙控駕駛的玖爪則支撐了31個小時後也在酸雨的腐蝕下損壞了肢足的活動關節導致失去了行動能力。
    雖然這兩台玖爪在金星地表堅持的時間並不長,但它們發回來的數據和數塊殘骸以及泥土樣本卻給後續的工作帶來了寶貴的數據。
    都知道金星的地表大氣壓力高,站在地麵上就相當於在藍星一千米深的水下所承受的壓力,而且大氣中超濃度的二氧化碳不僅極具保溫效應使得地表具有四百多度的高溫,而且還伴隨著有酸雨的滴落。
    但這些數據都是當年紅色毛熊的金星探測器發送回來的,數據是否因為地理環境的變化而有偏差呢?誰都不知道。
    而且玖爪的設計之初就沒考慮過高壓、高酸腐的環境下使用,即便是臨時在藍星上經過改造也僅僅是增強了防護能力而已,能堅持那麽久已經是出乎大家的意料了。
    也得益於這兩台玖爪傳回來的數據和資料,現在深潛管理中心的這些新玖爪和蘑菇體,就是為下一步的大量采集做好準備。
    這就是擁有著全產業鏈和獨立科技研發技術國家的好處,現在能具有海底深潛探測的國家本就不多,就連號稱宇宙大國的囊棒子,也才是2021年時,才剛剛改造了原有的載人水下深潛器,變成無人深潛器具有了1000米的水下作業能力。
    而賽裏斯……
    則擁有著蛟龍、潛龍等多種型號,從幾百米到幾千米,甚至是一萬米最深海底的載人下潛探測作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