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我們海軍有電漿炮了!
字數:6278 加入書籤
演習結束幾天後,參加演習的各軍艦紛紛散去,該返航的返航,該出海的出海,而其中一艘明星艦船,550級萬噸大驅也回到了北方某個軍港。
進入軍港前,550大驅要經過一段民用航道、和路過幾個港灣,而在此等待的軍迷們早就等候在此,欣賞著550那修長而又絕美的身姿。
“咦?你們看到了嗎?550的艦炮好像變了?”
一位軍迷透過它的八倍望遠鏡,觀察到遠處的大驅有了那麽一點變化。
“好像是有點變化,炮台的外形好像小了點,而且炮管也被帆布包裹著?以前從來不包的啊……難道是炮管有變化?不用以前的130毫米火炮了?改用……”
旁邊一名軍迷也注意到了,作為550的資深愛好者,他立刻分辨出炮台的微小區別,以及炮管上的帆布。
等下——炮台,還有炮身發生變化……再聯想到幾年前某艘登陸艦上測試過的電磁炮……
兩個人放下望遠鏡,相互露出了興奮的笑容和表情。
兩人立刻把手機掏出,熟練的放在望遠鏡的目鏡處,用這種方式拍下了數張照片。
他們倆人都是資深軍迷,知道有些東西可以拍,但不能拍的太清楚,也可以看,但不能離的太近,這種尺度的把控很微妙,屬於:
你看到的,就是人家想給你看到的。
很快,在網上便出現了550大驅艦炮發生變化,疑似換裝電磁炮的帖子。
而這個帖子也迅速引起眾多的關注,大量的網友湧入該貼內圍觀和留言討論,而長期潛伏在網站中的無數間諜也如同聞到血腥味的鯊魚蜂擁而來。
所有人都在猜測這被包裹著的物體是不是電磁炮,會有多大口徑,射程大概是多少。
而很多自媒體號也迅速發出各種消息、視頻,電磁炮的熱度迅速衝上熱搜榜前十。
對於這些動靜,國家保密機構肯定是知道的,不過這也是他們想要的。
因為和燈塔國在反偵查戰線上交手那麽多年了,對方的偵查手段雙方都是心知肚明。
當時軍事演習區外那些貨船上除了燈塔國的間諜外,還有來自東麵的囊棒子小日子甚至腐國軍情處等等十幾家情報機構,就連白象阿三都派人來了。
這些貨船慢悠悠的在外麵晃蕩,大熱天的舷窗一個個都敞開不熱嗎,甲板上那麽多曬太陽的,也不怕把你們曬成黑炭一樣的尼格!
情報部門能很肯定的說,除了海上之外,內海附近的陸地上還不知道有多少潛藏的間諜,用著各種設備懟著演習區域的天空呢。
所以保密部門和飯爹反諜部門幹脆,與其讓慢慢的發現那兩道光束,不如讓民間這些軍迷們拍到點模棱兩可的東西在網上發,誘導對手往電磁炮方麵去想。
即便不成功,這些虛假的消息也能讓對方的情報機構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去判斷、驗證這些信息的真實度。
餌就這樣下了,就看調上來的是小蝦米還是大魚了!
不過對於海軍來說,知情人當然知道電磁炮隻是對外迷惑人的術語,這次試射的武器,其實就是電漿炮的海軍版。
“哈哈哈!成了!終於成功了!我們海軍有電漿炮了!”
幾位海軍將軍樂嗬嗬的看著拖船頂著著大驅慢慢的靠港,那張大嘴笑的一直合不攏。
早在從小行星帶回來後,章成銘在床榻上將自己對殘骸的研究心得告訴陸英豪後,陸英豪便已經開始著手電漿炮的研究了。
別忘記電漿炮的變體,也就是前身粒子推進器可就是在星海的高度機密廠房中誕生的。
在電漿炮研製成功後自然要拉去進行測試,畢竟廠房裏可沒法測試這玩意的真實威力。
因此電漿炮的測試是被拉到西部的某武器試驗場進行的。
隻是那次測試的效果……
不是很理想!
這個不理想不是指電漿炮的威力。
威力是沒的說的,一枚籃球大小的電漿球被轟出去後,以二十萬公裏每秒的速度轟到被當做標靶的鋼鐵坦克上,電漿體中所蘊含的恐怖能量釋放出駭人的高溫,直接將坦克最堅固最厚實的正麵裝甲直接瞬間熔穿氣化。
電漿球把坦克打了一個對穿後繼續向後推進,直接繼續洞穿了後麵堆放的鋼錠,坦克裝甲和鋼錠上直接留下一個球狀的筆直對穿窟窿。
而窟窿邊緣還殘留著大量被餘溫融化滴落的鋼水……
殘餘的電漿球打穿數米後的坦克和鋼錠依舊餘勢不減,打在最後麵作為防護的山體上,上萬度的高溫碰上岩石泥土依舊毫不留情的將它們氣化、融化,但厚實的山體也消耗掉了電漿球體中的剩餘能量,留下了一個深達數米的窟窿……
“艸……這玩意如果去打某個火山的話……”
這就是當時在現場的陸英豪冒出的話,很快,星海租用的超級計算機就接到了一個優先級別權限僅次於章成銘的計算任務,內容就是用多大的能量引發某個島國的火山……
這也就是上次章成銘在視頻通訊中數落陸英豪的那事。
看到電漿炮有如此威力,也把現場的軍人們給震得是半天都說不出話,對於軍人來說,這玩意能帶來的軍事價值,那絕對比核彈還要恐怖。
而這也就是為啥說那次測試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因為威力是夠了,但沒有準頭啊!
也就是說,這電漿炮現在隻能固定的打固定目標,瞄準都特麽的用粒子束光線來做瞄準,雖然是指哪打哪,可這種全憑運氣的瞄準方式絕對不是軍人想要的!
測試完當天晚上,總裝那邊便著手如何運用電漿炮的可怕威力。
而第一個運用的地方,就是反彈道導彈係統中。
要知道,核戰是懸在人類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核戰中最令人頭疼的,就是各國之間運用最多的戰略彈道導彈。
因此在很早以前,大家都在搞反彈道導彈的防禦體係,可彈道導彈之所以難防,就是因為它們個頭小、速度快、反應時間短,還特麽的會分身有分彈頭……
軍事武器打擊無外乎要發現、鎖定瞄準,然後發射,最後命中這四個步驟。
從發射到落地種蘑菇,半個小時就全部結束了。
可發現目標時基本上敵方導彈都已經升空,再發出警報準備攔截……
敵方導彈基本上都已經走了一半路程,己方攔截導彈升空也需要時間,能留給己方的時間那都是以秒為計的。
而且隻有一次機會,如果攔截不中,是沒有機會補射攔截的,那就意味著一枚導彈中十幾個分彈頭會落在己方的大地上綻放出核蘑菇。
但是電漿炮的出現,恰恰正好就解決了這個痛點。
電漿炮速度接近光速,在藍星上用基本上屬於指哪打哪,所以發射和命中就連成了一體不用考慮。
正是這一點,這種武器是對付敵方彈道導彈的最佳利器,它完美的能貫徹燈塔國幾十年前提出來的那個未來軍事發展的終極目標:
發現——即摧毀!
那麽現在要解決的,就是如何發現,以及讓電漿炮鎖定瞄準目標的關鍵問題。
為此軍方腦海中立刻想到了盾艦上的大功率探空雷達和配套的火控係統。
畢竟盾艦本身就具有防彈道導彈的的用途,而且前段時間,已經有若幹盾艦已經改造完畢,裝上了核聚變反應堆……
總裝立刻調集相關的武器研究機構,立刻配合陸英豪研究如何將其小型化和上艦的相關技術。
之所以是陸英豪那是因為章成銘故意為之。
別忘了第一台粒子發動機就是陸英豪負責搗鼓出來的,第一門由粒子發動機升級出來的驗證形電漿炮也是陸英豪負責的。
在很早開始,章成銘發現垚不可告人的背後陰謀後,章成銘便有意識的將一些高端科技理論、理念傳授給靠譜的人,同時也將實際研究交給對方;
除了陸英豪之外,像核聚變理論、應用章成銘是交由國內核應用的技術泰鬥陳老,合金、零鋼這些技術交給材料學杜老……
這些都是章成銘在做前期的準備。
不僅減輕了自己的研究壓力,同時也保證了如果自己一旦遇到什麽意外,賽裏斯整個國家的科技進程不會受到太嚴重的影響。
說回電漿炮的實戰應用研究。
海上艦船安裝對象不多,就是550大驅和後期建造的部分520驅逐艦。
這些驅逐艦在設計,以及改進時,就已經考慮到已經逐漸成熟的電磁炮武器上艦,因此在船身內部預留了給電磁炮蓄能的設備空間,所以改造起來比較方便。
可真要把電漿炮搬到這些驅逐艦上使用,還有兩個攔路虎需要解決。
第一個就是能源問題。
550大驅畢竟最初設計就是常規動力船隻,雖然預留了升級的空間,但裝上去的核聚變反應堆依舊隻是小型堆,要想滿足電漿炮的巨大消耗還是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
不過還好,有石墨鈉鋰鎳基電池可以提供補充,再加上射程要求沒那麽變態幾十萬公裏,也足夠實用。
能源問題解決了,其次就是火控係統。
從雷達發現目標到鎖定,然後在作戰人員的控製下發射攔截導彈,這套流程對於常規武器來說已經很成熟了,但是電漿炮不同。
它在發現並鎖定後,需要更多計算的,是讓電漿炮以多少角度、多大能量進行發射。
前者還好說,但用多大能量很關鍵,因為蓄能太大的話會浪費電漿炮的發射效率,30的電漿球和100全威力需要的時間肯定有差別,同時還要考慮到海麵的波浪起伏對船隻晃動產生的影響。
這個和傳統武器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可以說,後麵的程序是需要一群工程師、程序員們全部重新編製的一套控製程序。
還好賽裏斯國有著完整的工業體係和科研體係,各種武器都能自產,包括軟件。
一群工程師、程序員們通過整合,將大型有源相控製雷達係統數據進行整合,再將國內最先進的1130近防炮,和大驅上的火炮火控係統進行嫁接整合,把兩個原本各司其職,一遠一近的係統和武器完美的結合在一起,配合上高精度、高速度的機械傳動、控製設備,解決掉最後一個攔路虎。
同時,基於國內經常是把海基武器改吧改吧就拿上來當岸基武器用,岸基武器改吧改吧拿到海上用的一分錢掰兩半的摳門遺傳,功率更大的岸基電漿炮防禦裝備也在迅速的在同步跟進中。
畢竟戰略彈道導彈之所以讓人那麽頭疼,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數量太多,哪怕電漿炮再能打,也不可能依靠幾門電漿炮就能防禦住近千萬平方公裏的國土和海域。
同時也隻有搞定這套係統,才能將電漿炮這玩意搬到最終的太空戰艦上使用。
到那個時候,電漿炮才能從防禦性武器,變成一個從空中直接向下打擊的藍星戰略戰術兼備的攻擊型武器!也才能變成和?體生命太空作戰的星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