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昔有佳人公孫氏(上)

字數:8046   加入書籤

A+A-


    長生隱居地球,鎮諸天神魔!
    許仙端起了茶杯,君山銀針的芽頭肥實,茸毫披露,色澤鮮亮,衝泡時芽尖直挺豎立,雀舌含珠,數起數落,奇觀可人。
    其味甘香凜冽,啜之濃烈,又如卓蘭楚楚,持劍佳人。
    許仙看著清冽杏黃的茶水沉浮,掩映出他無悲無喜的破碎目光。
    公孫世家……那個持劍的公孫佳人啊!
    ……
    獨孤伽羅、楊堅和楊廣死後,許仙又在人間遊曆了段歲月,就再變幻了樣貌和身份,變成了“元林宗”,選定了當時最負盛名的道門大派——上清派,很順利通過了考察,拜入上清派道士胡紫陽門下,就此重新受度入道。
    胡紫陽是上清派十三代宗師李含光的嫡傳弟子,正經的掌門嫡脈。
    許仙之所以選了上清派,是因為那時的上清派是一個閑散粗放又很有文化的道派,而且很有影響力,這可以讓元林宗身份的許仙避免很多小麻煩和問題。
    上清派始創於魏晉時期,前幾代祖師如魏夫人、楊曦、“四許”,不是士族子弟就是自己本身擔任官職。
    他們沒有固定的門派駐地,也沒有廣收門徒,基本都是朋友、同事、親族之間互相交流傳授。早期的上清派與其說是個門派,不如說是一個士族修仙愛好者沙龍。
    上清派主要修行方式以“存神”“誦經”為主,通過“服氣餐霞”進行日常修煉,平時還要不定時服用多種藥材進行補益。
    上清派這個極具“仙味”的門派,因其修行方式和理念天然就符合上層人士的口味,從九代宗師陶弘景開始,便以祖庭茅山為中心快速發展壯大,到許仙派入時已是上清派鼎盛時期。
    當大派的道士都是有門檻的,不僅要識字,還得正確理解經文中的各種意象和內涵,有誌於成為著名道士的還得會寫詩作文,與王侯公卿交遊。
    特別是上清派這種“儒道合一”性質的門派,曆代宗師都具有極高的文學素養,這一點在選拔和考察弟子方麵都是很看重的,當然,這方麵許仙完全沒有什麽問題。
    成為上清嫡傳弟子的許仙在胡紫陽門下“修行”(演戲敷衍)數年後,便獨自出外雲遊。
    ……
    成都是大唐劍南道益州的首府,西南一大都會。
    成都不僅風光美麗,氣候溫潤,而且工商繁茂,四方貨物雲集。
    南接南詔,西連吐蕃,北通長安,東下吳楚。
    這裏以盛產蜀錦聞名,傳說在錦江洗濯的錦帛特別亮麗,是有名的貢品。
    因此成都有個雅號叫錦官城,又叫錦城。
    開元八年720,許仙在成都的街市中徜徉。
    這裏有背著貨物辛苦討生活的行商小販、有佝僂著身子的挑夫,有穿金戴銀的富賈貴婦、有青衣羅裳的良家少女,有鮮衣怒馬的遊俠公子,有蓬頭垢麵的乞丐,手拿折扇、身著長衫的書生士子,還有身披甲胄的巡邏走卒、腰配長刀的衙門不良人等。
    其間還雜有身穿異國服飾、碧眼金發的胡人,耳朵上及脖頸上穿著金銀環飾、眼神透著凶悍的巴人苗人、吐蕃人和黝黑幹瘦的天竺人及粗魯強壯的昆侖奴。
    兩旁琳琅滿目的商鋪有賣錦緞的,賣珠寶玉石的,賣香料的,賣山貨的,賣川藥的,賣皮毛的,賣竹器的,賣水果的,賣小吃的
    還有馬騾牛羊等交易場所,土產和外來貨應有盡有。
    至於那高樓處,還有姹紫嫣紅、妖豔嫵媚的漂亮女子們或倚坐妖嬈或亭亭玉立,卻是男人的溫柔鄉和銷金窟了。
    林林總總,盡顯錦官城的繁華。
    錦城的散花樓依錦江而建,是當時的錦城名樓。
    午後,陽光斜照,許仙身著玄裳道袍,頭戴高冠,腰挾長劍,步履從容地登上了散花樓。
    站在散花樓上,許仙縱目遠望,隻見錦江如一條銀色的絲帶,在城市的懷抱中蜿蜒流淌。
    江麵上波光粼粼,映照著藍天白雲和岸邊的綠樹紅花,美不勝收。
    整個錦官城的美景盡收眼底,如一幅生動的畫卷展現在許仙的眼前,讓人頓覺神氣清爽,塵累頓消。
    許仙點了一壺醇香的“劍南燒春”酒(上清派唐時並不禁飲酒)和十幾樣成都當地的特色菜,一人憑窗遠眺,獨酌江景。
    “日照錦城頭,朝光散花樓。
    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
    飛梯綠雲中,極目散我憂。
    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
    今來一登望,如上九天遊。”
    一陣清越激揚的吟詩聲在許仙耳邊響起。
    那聲音像是泉水叮咚,詩句便如珠落玉盤,有一種獨特的韻律。
    許仙微微一笑,心中想道,也不知又是哪位文人墨客被這眼前的景色所打動,觸景生情,詩興大發。
    不過這詩寫得也還不錯。
    許仙尋著聲音望去,便看到了一個飛揚自信的青年男子。
    這位青年大約二十左右的年紀,正是風華正茂,渾身洋溢著活力。
    他的麵龐俊逸潔白,線條流暢而有力,透出英氣勃勃的氣質。
    他的眼睛非常明亮生動,帶著一種天真爛漫的熱情。
    青年的鼻梁高挺,如同山巒般峻峭,使他的麵容更顯立體。
    他的鼻梁不僅挺拔,而且線條優美,給人一種堅毅而又溫柔的感覺。而嘴角掛著的自信微笑,更是為他增添了幾分瀟灑不羈的氣質。
    青年男子的身材修長而勻稱,肩膀寬闊而堅實,猶如一棵挺拔的青鬆筆直矗立。
    他穿著一襲青色的長袍,長袍輕盈柔軟,光澤蘊轉,顯然材質名貴。
    青年腰間懸掛著一方名貴的和田黃玉佩,那玉佩色澤溫潤,質地細膩,在陽光下散發出淡淡的光芒,與青色的長袍相互映襯,更顯得他氣質非凡。
    此時青年左手輕提著腰間配著的一柄三尺長劍的劍柄,右手輕輕拍擊在欄杆上,正對著錦江吟詩。
    青年眉宇間英氣逼人,整個人都透著一股飛揚至極的神采,如金石般棱角分明,又張揚耀眼,顧盼自雄。
    許仙看著這個氣質非凡的青年俊彥,忍不住高聲讚道“好一首望江詩!好一個遊俠公子!”
    ……
    許仙就這麽認識了李十二。
    李十二不是個能藏事的人,幾杯酒下肚,許仙已知道這個李十二號稱五歲誦讀六甲(即六十花甲子),十歲讀諸子百家,十三歲習劍,十五歲便開始在蜀中遊俠,十八歲師從梓州大匡山名士趙蕤,一年學得縱橫術,前幾日剛返回成都。
    許仙便與他閑聊起諸子故事和縱橫陰陽。
    這話一投機,一壺酒就不夠了,兩人又叫一壺,然後又一壺,又一壺。
    “劍南燒春”乃是蜀中名酒,以高粱、大米、小麥、玉米、糯米為原料,以名泉為水基,以秘法製釀而成。
    “劍南燒春”酒味芳香濃鬱,醇和回甜,清洌淨爽,餘香悠長,然而後勁極大,故有“燒春”之名,即“人麵如春,飲過如燒”之意。
    許仙善飲無敵而不嗜飲,李十二則明顯是個既善飲又好飲的。
    棋逢對手,酒逢知己,隨著日頭漸斜,兩人的興致也越來越高。
    四壺“劍南燒春”酒後,李十二白麵如燒,頰色酡紅,明顯酒勁上來了,話也更多了,該說的不該說的,原來還遮掩著的,都說了出來,透了自己真正的底。
    “元兄,你知道嗎?家父是這座錦城裏最大的鹽商,我家裏的錢財堆積如山。我雖然排行隻是十二,兄弟姐妹眾多,但是我這一輩子也都不必愁吃愁穿的。”
    李十二凝視著許仙,他的舌頭已有些許含糊,但是他的眼睛卻越發明亮,如星火,如劍光。
    李十二解下腰中長劍,“啪”了一下拍到桌上,氣勢凜然道“然,富貴非吾願,我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封侯萬裏,經邦濟世,方是我輩所為!”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如金聲玉振。
    許仙臉上露出溫和的笑容,舉杯道“元某誌不在此,願祝李兄順利。”
    兩人碰杯一飲而盡,再將酒杯倒滿。
    許仙輕輕歎了口氣,看著飛揚自雄的李十二,道“本朝律令,商賈子弟不可參加科舉取士。李兄想要報國濟世,怕是要有諸多不便處。”
    《唐六典》有規定,犯過法和工商子弟都不能參加科舉,如果隱瞞身份參加科舉,是要被處死的。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李十二皺了皺眉,但還是豪情洶湧,道,“我如今隻是潛龍在淵,鯤鵬未變而已,終有時!”
    年輕人的自信,總是這麽盲目而可愛。
    許仙笑了笑,放下酒杯,看著李十二,幫他分析道“李兄無法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眼前便隻有三條路可走。”
    “第一條路是從軍。隻是軍中苦寒且不說,又講究令行禁止,軍功累積也不易,不僅要搏命,還要講運氣,似也與李兄性情不合。”
    許仙看著飛揚跳脫的李十二,搖了搖頭。
    李十二也毫不猶豫否定道“軍中禁酒,光是這條我就受不了。我嗜酒如命,若是入了軍中,怕是會因為飲酒被軍法處置。”
    “第二條路是終南捷徑。”許仙看著二十歲的李十二,又搖了搖頭,道“隻是就李兄的年紀而言,走隱居見招的終南捷徑似乎是太早了。”
    “終南捷徑”的說法出於武則天時。
    幽州範陽人盧藏用少時即有才名,得中進士,有意處世為官,卻始終得不到朝廷的任命。
    於是,他便與哥哥偕隱都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並通過交流賢達士宦,以及家族為其張揚,營造聲名。後武則天聽說有位高士隱居在終南山,便召集他來做官,盧藏用於是被授命為左拾遺。
    後來,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道長打算從長安回天台山隱居,盧藏用送他。
    路過終南山附近時,盧藏用指著終南山說道“此山中大有佳處,你又何必非去天台山呢?”
    司馬承禎回答“以我看來,這裏的‘佳處"不過是通往仕宦的捷徑罷了。”
    盧藏用不由得麵紅耳赤。
    由於當時在場有不少名流,“終南捷徑”的說法便傳揚了開來。
    李十二想了想,也是搖頭不已道“我信以我之才華,自不必去走受人指摘垢病的終南捷徑的。”
    他頓了頓,看著許仙,信心十足道“我自是要走第三條路投書幹謁,尋一個慧眼識才的大人長者,為我薦舉。”
    許仙點了點頭,微笑道“李兄詩才俊逸,投書幹謁,確實是最可能成功之途徑。”
    “幹謁”語出《北史·酈道元傳》“弟道約好以榮利幹謁,乞丐不已。”即為謀求祿位而請見當權之人。
    唐以科舉取仕,通過進士、明經等選拔人才。但僅依靠考試,對於人才選拔又過於單一,因此科舉考試之外的幹謁行為也是受到認可的。
    “竊名偽服,浸以流競,權門貴仕,請謁繁興”便是廣大士子進出權貴之門的形象寫照。
    所謂幹謁薦舉,即無官者自恃有才,則可自投書於顯達高官,彰顯才能,謀一帳下幕僚之位以待機或獲得被向上再薦之機會。
    雖然幹謁薦舉很多時候不過是士族門閥之間利益交換的內部遊戲,但是寒門平民確實還是有一定機會的。
    隻是,李十二出於商賈之家,士農工商,商居於末,李十二的政治地位卻是連一個尋常農家子也不如的。即使去幹謁薦舉,也是希望渺茫。
    不過再渺茫的希望也是希望,許仙自然不會去打擊年輕人的熱情。
    許仙舉起酒杯,祝願道“李兄今錐處囊中,他日必當脫穎而出!”
    李十二看著眼前這位出於上清派嫡傳、博學多聞的清逸道人,同時也是罕有的不鄙視自己商賈之子身份的人物,也是歡欣非常,倍受鼓舞!
    李十二很高興地舉起酒杯與許仙對飲而盡,然後他放下了酒杯。
    李十二右手握住桌上長劍的劍柄,抽劍而出。
    劍如秋水,寒光凜凜。
    李十二右手輕彈長劍,旁若無人,坐而高歌。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名餘曰正則兮,字餘曰靈均。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汩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此度……
    駕八龍之婉婉兮,載雲旗之委蛇。抑誌而弭節兮,神高馳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樂。
    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仆夫悲餘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亂曰已矣哉!
    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鹹之所居!”
    縱飲狂歌彈劍事,一曲《離騷》訴平生。
    歌罷,李十二與許仙舉杯相賀,同時仰頭,一飲而盡。
    烈酒如火,直燒心胸,盡焚胸中塊壘。
    兩人將酒杯反扣在桌上,對視一眼,哈哈大笑,淋漓酣暢,笑傲快意。
    大笑了十幾息後,李十二收斂笑容,站起身,扯住許仙的衣袖,便要往樓下走。
    他行動間醉意已有四五分,眼睛卻愈發明亮發光,帶著興奮和憧憬,道“元兄,今晚長史府宴請賓客,邀了蜀中劍舞第一人公孫佳人演劍。我午時剛從父親那偷拿了請柬,我們一起去見識下這個劍舞獨步、美名盛傳的公孫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