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慫恿標兒
字數:5205 加入書籤
下朝之後,剛回到都察院,顧晨就被韓宜可叫走了。
“光曦,你想幹什麽?”
都說知子莫如父,可作為老師,他帶了顧晨十一年。
他太了解顧晨,知道他從來不會說沒用的話。
“老師,學生不想幹什麽。”顧晨並不想和韓宜可說太多,隻是問道“郭桓的案子到哪一步了?”
如今老師都快退休了,何苦要讓他跟著煩惱呢?
“快收尾了。”
說起這件事,老韓就頭疼得更厲害,他把自己的官帽摘下,露出去年更加花白的頭發。
“官吏抓了一萬多,為了追贓,地主鄉紳也抓了兩萬多,此案死了三萬多人,吳庸日子不好過啊。”
其實,吳庸隻是想上進,想當官,算不得什麽大過錯,也算是有能力的,死了確實可惜。
他看向顧晨“你有事,要同我說,雖說我身子不如以前了,但好歹也活了一把年紀。”
“懂得、經曆得比你多些,說出來,我也能幫你參詳參詳,我是得意你的,你可別走吳庸的路。”
不值得,沒用的!
“老師,學生明白。”
從韓宜可那兒出來,才拐了個彎兒,顧晨就遇到了詹徽,和已經垂暮之年的韓宜可不同。
他此時正朝氣蓬勃,還有一身的幹勁和野心。
顧晨彎腰行禮,詹徽客氣回禮,然後各自忙各自的事,心思各異,各有所想、所圖。
一個想利用對方,一個因為對方升官而感到濃濃的危機感,生怕對方會越過自己了去。
很快,範從文他們在溧陽縣就碰了一個大壁。
不但各地官吏陽奉陰違,讓他們常常跑空不說。
當地富商還公然威脅,並且時不時對他們下黑手。
追捕逃犯的過程中,被突然冒出來的人打一頓更是常事。
就這,人都還沒有抓到。
老朱的忍耐也到了極限,最後直接派了北鎮撫司的前去相助,並對這些地主富商起了殺心。
顧晨抓住機會,立刻找到標兒,把自己寫了幾個晚上。
關於攤丁入畝、改胥吏錄取的奏疏給遞了上去。
“這法子,是你想出來的?”
朱標拿著顧晨的奏疏,臉上沒有驚喜反而是一派嚴肅。
“讓各地知府,以考試交換胥吏的法子倒是挺好。”
舉個例子,你是張三府的人,我是李四府的人。
因為我想當衙役胥吏,所以我必須得參加考試。
考試合格後卻不能在李四府當差,我隻能聽從安排去別府當差,而且需要舉家遷徙。
但是你的兒子長大了,如果還想當衙役就不能在同一個地方,就得去別的地方另外考試。
這樣就杜絕滿縣的衙役都是自己人,從而一同架空知縣,或者逼著知縣和他們同流合汙的情況。
當然,胥吏考試很簡單,家世清白而且不能是富人家的人,貧苦人家的孩子優先錄取。
然後能夠外加認識幾個字,思想品德課能過關,這也就可以了。
不然要求太高,工程太大,太過於麻煩。
如此一來,就可以規避,地方鄉紳成為衙役架空知縣的情況。
隻不過,這土地嘛……
朱標沉聲道“我朝如今已有黃冊,有裏長、還有甲長,各地的土地也在丈量,編纂魚鱗冊,官府按冊收賦稅。”
“且每十年更新一回,孤以為,應當沒什麽問題。”
當然,顧晨的這個法子,自然是要更好一些、長久一些,也能讓百姓少交不必要的稅。
可他光是看著,就知道地主鄉紳會如何跳腳。
而且,現在政治平穩,折騰起來可能起反作用。
他是覺得,這樣做,會不會激進,而且對顧晨、對父皇的名聲、對政權的統治都不太好啊?
“目前是沒有問題,可是殿下,若是以後裏長和甲長,同地主鄉紳狼狽為奸,壓迫百姓呢?”
還能如何,自然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了。
顧晨道“殿下知道民生疾苦,應該不會天真地以為,百姓們可以告官,不會太慘吧?”
大明往後麵數許多許多年,百姓告官都艱難得不得了。
何況是古代?
朱標心裏自然是清楚的,他手裏拿著奏疏沒有吭聲。
通讀史書的他,當然知道這種事有可能發生。
顧晨又問道“若是他們蛇鼠一窩,逼著百姓們賣掉土地,然後兼並土地,自己隱瞞田地,那國家的稅收又會如何?”
那自然會急劇減少,國家財務銳減,最後嘛……
前麵幾代可能顯現不出這個問題,可若是再往後幾代,難免不會遇上顧晨說的這些問題。
“如今陛下在,太子殿下也在。”顧晨索性把話說明白了一些“殿下以為,後麵的君主能有陛下的鐵血手腕麽?”
曆史上,張居正死後,一條鞭法便立刻荒廢了。
若是這個規矩,從太祖就開始實施,崇禎能窮成那樣?
想起那個渾身補丁,被活活窮死的皇帝。
顧晨心中有些同情,請問曆史上還有比他更窮的皇帝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殿下,日本國有金山銀山,想要拿下日本國,最好先拿高麗,想拿高麗,咱們就得收拾遼東。”
“也就是說,咱們得打仗,打仗就必須要糧食,糧食是土地長出來的,是老百姓去種出來的。”
“打仗也需要人,需要人,就得讓老百姓多生娃,想要老百姓多生娃,就得給他們減輕壓力。”
“太子殿下若是覺得太激進,咱們也可以先把人頭稅取消,讓大明的人口迅速漲起來。”
“咱們隻要有了人口,到時候不管是國家的稅收,還是向外擴張要征兵也好,又有何所懼?”
“地主們囂張,連朝廷命官都沒有放半點在眼裏。”
“而且就連範從文都挨了打,到現在都沒抓到潘富。”
顧晨越說越激動,順到最後,唾沫星子都快飛標兒臉上去了。
“殿下,大明朝,到底有多少潘富,怕是有千千萬萬,數都數不清吧,殿下也該為以後想想。”
想什麽?
當然是想雄英和他的孩子,以後當了皇帝以後遇到的困境。
父母都想為孩子掃平一切障礙,朱標當然也不例外。
他捏奏疏的手指,因為太過用力,都有些泛白。
你以為大明如今最缺什麽?
武器,他們現在用的,還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至於錢糧,老朱現在也不缺,他的鐵血手腕讓如今的大明很是富饒,所以大明最缺什麽?
答,缺人!
沒人比顧晨清楚,四大爺攤丁入畝這條政策的好處到底有多大,它直接導致咱們人口爆炸性增長。
乾隆六年時,大清人口突破一億,等到了乾隆五十七年時,大清的人口就突破了三億。
道光十四年人口突破四億,直接占了全世界百分之四十的人口。
可以說,四大爺的功勞最大。
他個人淺見,大清所有的皇帝,在治理國家這方麵,摞在一起,都不如人家四大爺一個。
而且,他後麵緊跟著的,就是官紳一體納糧。
當然,也有紅薯土豆的功勞,但這政策的功勞也不小。
可惜了,乾小四這個敗家子,把他爹的官紳一體納糧給廢了!
隻要人口多了,那還會像如今這般,給官員那麽多特權,難道朝廷還會害怕,沒人來當官嗎?
這麽大個鐵飯碗,他們怕是擠破腦袋也要上吧?
那時候,就是官紳一體納糧的時候。
喜歡大明,我給老朱當噴子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給老朱當噴子的那些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