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挺好啊,洋葷都開上了?

字數:4372   加入書籤

A+A-


    又說了會兒話,蘇泊舟才搓著手說起了家裏的難事。
    “父親如今年紀大了,家裏生意也做得越來越大。”
    “為了防止被納入商籍,所以逼著言哥兒讀書,想著好歹有個功名在家裏,會合適些。”
    他長子蘇安言,是蘇家孫輩裏唯一一個讀書還行的。
    “到時候一直當個縣丞也好,或者有個功名庇護家裏也好,當然,嶽父還是覺得在家中最好。”
    家裏都是熟人,辦什麽事都方便,妹夫是吏部尚書,這不過就是妹夫一句話的事罷了。
    顧晨點點頭,認可嶽父大人觀點,若是被納入商籍便是賤籍,家裏掙再多錢都不能穿絲綢了。
    “隻要小侄子能過鄉試,想留在家裏自是沒什麽不可以的。”
    若是不能過的話,蘇家還想當官,隻能找機會捐官。
    可這是洪武朝,想要走這條路的機會非常渺茫。
    後門可以走,可也不能太離譜,起碼你得有些本事,或者運氣奇好,遇上朝廷需要花大錢的機會才行。
    “若是能有個秀才的功名也好,沒有其實也不要緊,他是我侄子,家裏曾經又給朝廷捐過糧。”
    “哪裏有災缺糧,打仗缺糧,築城要人要糧要錢,蘇家一直都是積極出力,上麵心裏都是有數的。”
    “不過,最好還是得考一個,有光明正大的理由才最好。”
    一般家裏隻要出過當官兒的,就不會被打成商籍。
    可蘇泊舟生意做得越發大,很多事也就不太好說了,難免不會有人嫉妒,背地裏搞點小動作。
    還是直係親屬有個功名庇護,這才是護身的金剛罩。
    蘇泊舟也知道這個理,打定主意回去好好督促兒子讀書,便也揭過這話茬,另說些閑話了。
    他在顧家不過歇了三天,便要啟程回南昌府。
    知道家人等得著急,顧晨和蘇婉盈倒也沒有留他。
    送他離開的時候,他再三推拒不讓兩人前去相送,說什麽日頭大,怕曬著妹妹和妹夫。
    可蘇婉盈怎麽可能答應,這可是她嫡親的哥哥。
    中間隔著好幾百裏遠,常年都不能見上一麵的。
    顧晨原本還感動兄妹情深,當哥哥居然舍不得妹妹走幾步路相送,生怕人家給熱著。
    可當他看到馬車裏的異國女子時,這感動便也就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無語。
    顧晨見媳婦兒臉色越來越黑,連忙說冷笑話幫忙打圓場“……兄長,整挺好啊,洋葷都開上了這是。”
    隻不過貌似這個笑話不怎麽樣,因為媳婦兒不僅黑了臉,還朝自己瞪了過來,殃及池魚啊這是。
    東宮。
    聽說呂宋有金山,朱標的眼睛先是狠狠地亮了亮,隨後又迅速收斂起來,滿臉嚴肅地道。
    “金山不金山的不重要,咱們大明也不缺番邦小國這點東西,就是私藏倭寇的事肯定不能忍。”
    回頭就派人狠狠責難,找借口敲詐一船回來再說。
    顧晨“……是。”
    標兒果然是個黑心湯圓,幹敲詐勒索的事都這麽滿臉正氣。
    可等顧晨和標兒說完武校的計劃,還有長期以文製武的想法後,標兒的眉頭便緊緊地皺了起來。
    他來回踱步幾圈以後,才掀袍坐在顧晨對麵道。
    “光曦,你知道的,父皇因為前宋時的原因,向來重武抑文,生怕再因重文輕武顛覆國策。”
    “武校可行,長期以文官監軍,形成朝廷的製度,從而讓文官指導軍隊,隻怕父皇不會答應。”
    不止父皇不會答應,他也不答應,他更崇尚平衡之道,絕對不用以文抑武,也不會以武抑文。
    顧晨點頭,他當然清楚標兒的意思,當年陳橋兵變,趙匡胤被迫黃袍加身,建立宋朝。
    然後為了防止武將們奪權,讓天下繼續大亂,頭幾個皇帝便開始打壓武將,提升文官地位。
    此後,宋朝的國策便一直重文輕武,導致軍備廢弛,國家尊嚴掃地,亡國後大家也稱宋為"弱"宋。
    隻不過,顧晨的意思,並不是要重文抑武。
    “殿下理解錯了臣意思,萬事皆要找到平衡點方才妙,不管重文還是重武都不是好選擇。”
    顧晨見他誤會也不著急,隻是再次笑著強調。
    “臣的意思是,以文製武,而非是重文抑武,製與抑怎能相同?”
    “製,乃製衡,抑,乃打壓,文武之間需要的是製衡,而並非打壓,不管打壓任何一方都會有問題。”
    “過於重武,武將會跋扈危害社稷,過於重文,國家會失去血性,會變得沒有好戰之心。”
    “一旦沒有好戰之心,那這個國家便幾乎是廢了。”
    宋朝便是個例子,朝廷沒有好戰之心隻一味地求和守成,官場的文化更是腐朽不堪。
    他們明明有天下最好的弓箭手,還有天下最先進武器,比如突火槍,可他們偏偏就是不敢和北狄痛快一戰。
    為什麽?
    因為文官說“官家啊,咱們可不能和人家打啊,打起來多少百姓顛沛流離,多少百姓無家可歸啊,多少我大宋的好男兒命喪黃泉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官家當以仁德之心感化蠻夷,讓他們看到官家的仁德,從而放棄戰爭,天下則太平矣。”
    可結果就是,等到宋朝滅亡,北狄也沒有被感化那麽一點,倒是把他們大宋給感化地亡國了。
    要麽就是文官兒指揮軍隊,啥也不懂就胡亂指揮。
    還看不上賣命的武將,對待武將就跟對待奴才似的,還訓斥他們好戰好鬥,沒有仁慈之心。
    狄青明明立了那麽功,卻要被文官集團群起而攻之,被詆毀,被貶、被辱罵,想想就心疼。
    朱標聽得連連點頭,他坐直了身子滿臉地認真道。
    “光曦,你繼續說下去,這個以文製武是怎麽個製法?”
    他和爹也為這個煩心,這些個開國勳貴一上戰場就跟脫韁似的野馬,什麽混賬事都幹得出來。
    回來也會縱容惡奴為禍,實在是令人頭疼不已。
    若是不加以管束,遲早有一天連自己也護不住這些個叔叔伯伯,到那時才是真正頭疼的時候。
    顧晨笑著道“武人最大的問題便是性急易燥,凸顯於放縱家奴、義子行惡,殺俘掠女掠財等方麵。”
    “文人最大問題便是優柔寡斷,而且尤其看重名聲、重視穩定,所以他們監軍其實是有好處的。”
    朱標點點頭,算是認可顧晨的觀點,文官縱然會弱國,可武將也會禍國,趙匡胤最開始的想法其實也是對的,隻不過用力過猛了而已。
    顧晨便接著道“可文人大多隻會紙上談兵,讓他們帶兵打仗風險也確實大,武將無人管束也是堪憂。”
    當然,曆史上那幾個厲害的,比如王陽明他們不算。
    喜歡大明,我給老朱當噴子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給老朱當噴子的那些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