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北平受災

字數:4833   加入書籤

A+A-


    “倒也是。”
    見光曦沒有好法子,朱標雖然有些失落倒也不多。
    “就算沒有風倒也不至於讓我大明兒郎命喪海底,這已然不錯了,我也不該貪心要什麽十全十美。”
    光曦又不是天上的神仙,他倒也不該有這麽多要求。
    顧晨和朱標聊得很開心,兩人都為打日本國做著充分準備。
    前者是想打,後者是為了那座冒著金光和銀光的山。
    老朱放過了李善長,正是因為他這次放過了李善長。
    所以他那位和李善長有點關係的八皇子朱梓,也在今年免於害怕自焚而死,算是體驗不成喪子之痛了。
    哦。
    八王妃於氏是於顯的女兒,於顯父子坐了胡惟庸黨而死。
    所以老八怕自己爹爹會弄死自己,曆史上的他就自己王妃一塊自焚了,可給老朱傷心的。
    顧晨當年看了也是無語,你自己爹爹你還不知道?
    那是個護犢子的,最多殺你王妃,怎麽可能對兒子下手呢,這膽子也是忒小了一些。
    不過顧晨看著撂挑子,平白給標兒和自己增加工作量的老朱,多少覺得有那麽點兒後悔。
    真的,他挺想看老朱喪子,然後痛苦不已的模樣了,眼下就隻能指望魯王殿下不要辜負眾望。
    不要被他大哥管住繼續偷吃丹藥,然後讓老朱傷心痛苦,他要求不高,折老朱壽十年就可以了。
    洪武二十三年六月,鐵嶺衛成,遼東寶船廠也開始建了起來,七月開京戶籍稅薄史書被運往大明。
    “嗯?”
    隨意翻開高麗史書,才看了幾個字老朱便忍不住皺了眉,他略帶疑惑地把書上的內容念了起來。
    “我國即高句麗之舊也,故號高麗,這不太對吧?”
    “唐滅高句麗的時候,早就把當地居民都遷走了。”
    “哪裏還有什麽繼承者,他們的祖先不是新羅嗎?”
    高句麗是他們新羅的敵人,這怎麽成了繼承者了?
    顧晨輕笑道“高句麗強盛,不肯臣服昔日的大唐,他們王氏在國名上打出高句麗的旗號,本就是對中原不服氣,是野心的象征。”
    若是不讀曆史的話,人家聽了高麗這個名字便覺得他同高句麗是一家,會以為原來高麗也強大過,甚至以為他們曾經打敗過大唐。
    嗬嗬,他們偷東西的習慣,可謂是從未變過。
    從前一直和顧晨唱反調的詹徽,這次也難得同他想法一樣“高麗野心勃勃,心比天高,表麵一套背後一套,這是條不叫的狗。”
    顧晨笑著點頭,等哪天他開始張嘴叫喚也不一定是強大起來了,而是說明他們有新爸爸了。
    老朱也點點頭,接著往後看,可他的眉毛卻越皺越緊,覺得手中這本高麗史越發離譜了起來。
    “他們開國君主王建,身上還有唐皇室的血統?”
    就算是那也是私生子,怎麽他們還寫在史書上頭呢?
    難道這事很光彩嗎?
    顧晨略微有些無奈道“或許是當時的高麗王,想繼承唐朝的法統,有窺伺中原當天下共主的念頭吧。”
    不過這倒是也不奇怪,他們還說他們的祖先是蚩尤呢,還有什麽話是他們說不出來的?
    彼時中原正亂,四周國家都想進中原分杯肉湯喝,他們想入中原,編出這個借口很正常。
    可惜當年高麗向北擴張時,遇到了正風光無限的大遼。
    所以在被蕭太後暴打了幾次後,便迫不得已又跪下汪汪叫爸爸了,可謂是說最狠的話叫最快的爸爸。
    顧晨此話一出,朝堂上的大臣都沒忍住發出陣陣笑聲。
    “我等也算是開了眼界,沒叫過如此到處給自己認爹的,這叫他們真正的祖宗情何以堪呐?”
    這一邊認高句麗當爹,另一邊又說自己唐皇室的血脈,所以他的祖先,到底是有幾家啊?
    朱標笑道“高麗國小力微,當時有蒙古女真,還有遼國西夏,他完全不敢反抗。”
    “他想在蠻夷逐鹿中原時,自己也跑進去分一杯羹卻又不敢,所以才編出這些啼笑皆非的事。”
    “讓他們的後人以為祖宗多厲害,以他們為榮而非以他們為恥,不過是跳梁小醜的把戲罷了。”
    要說他們學了中原的文化沒錯,卻是沒有學到他們的精髓啊,比如高麗的史官就沒什麽風骨。
    不像他們大明的史官,刀架脖子上也寫不出這種亂認祖宗的事,實在是令人發笑啊。
    顧晨癟嘴一笑,心想你們爺倆是沒看到人家李氏咋寫你們家朱老四的,大明天子衝冠一怒為紅顏,為了他們的貴妃權氏殺了幾千宮人的大笑話。
    若是看到了,還不得給氣死咯?
    老朱看了眼手裏的史書,瞬間覺得它像是一坨臭抹布,還沒有小顧寫的話本子看著有趣兒呢。
    他嫌棄地把手裏的高麗史扔在桌上,叫劉三吾搬下去研究研究,看看有沒有什麽有用消息提取精華。
    反正他是看不下去了,才看了幾行字就想罵人。
    若是再繼續看下去的話,他都怕自己把這玩意兒當垃圾丟了,所以又開始談起自家國內的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八月初,顧晨奉帝命到北平、真定二府巡視武校事宜,卻在北平府遇到了連續五日的大暴雨。
    暴雨還沒有停下來呢,緊接著就是恐怖的洪水。
    顧晨被困在衙門裏,根本沒法子去地方查看災情,隻能派出顧安出門打探,看看情況到底如何,順便再想辦法把受災奏疏送出去。
    他在衙門等了一天一夜,才在第二天早上等回了顧安。
    “大人,大人。”顧安穿著蓑衣冒著大雨從門外跑回來,匯報道“外頭雨未停,也沒有見小的趨勢,河水泛濫成災,不少百姓的房子都倒了。”
    “燕王殿下派了將士們,用竹筏劃出城查看,發現隔壁真定府也受災了,甚至比北平府還要更嚴重些。”
    “霸州、保定、深州、衡水幾縣受災很是嚴重,其中深州最甚,至今也沒見有百姓逃出,怕是淹死了不少人呐。”
    “大人請陛下救災的奏疏,已經交給了燕王府的護衛,他承諾一定幫咱們送到還未受災的驛站去,想必沒幾天就能有京師的糧食送到。”
    顧晨搖搖頭,如今北平府許多百姓已經流離失所,可大暴雨和洪水卻讓隔壁縣府沒法救濟。
    老朱就是想救也沒法子,隻能夠等到洪水退了,才能給活下來的百姓發放錢糧,可如今在洪水裏掙紮的百姓怎麽辦呢?
    顧晨拿起蓑衣道“走,咱們去見燕王殿下。”
    戰時去打仗,災時去救濟,王爺們的護衛也不能光站著不動,也該為百姓們做點兒什麽才是。
    到了燕王府,顧晨渾身早已濕透,而他以為威嚴華貴的燕王府,前院的走廊裏卻已經擠滿了老百姓。
    十幾口大鍋正冒著熱氣,燕王朱棣正吩咐人往裏倒米,燕王妃也不停讓人拿出衣裳來發給百姓。
    見他來了,兩人都迎了上來,顧晨連忙拱手行禮。
    “見過燕王殿下、王妃娘娘,殿下肯容納百姓避雨,這實在是大義,也是大明百姓的福氣。”
    他這一路看過來,發現各衙門也收留了難民躲雨發放吃食還有衣裳,聽說是朱老四吩咐的。
    顧晨不覺得意外,朱棣曆史上本來就是個愛惜百姓的皇帝。
    可是用自己王府收留難民,他還真是沒想到。
    “這本就是本王該做的,談何大義?”朱棣倒也不邀功,隻滿臉擔憂地道“隻是不知鄉裏沒逃出來的百姓如何,他們此時該多麽絕望?”
    “我正是為此事而來。”顧晨忙道“臣想請燕王殿下吩咐諸護衛,用竹筏營救水中的百姓。”
    喜歡大明,我給老朱當噴子的那些年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我給老朱當噴子的那些年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