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1 章 變 (6)

字數:4494   加入書籤

A+A-


    不得不說小皇帝的智商還是沒問題,他想複太祖初的律法,不是覺得現在的天下不夠好。
    而是因為他察覺到皇權的流逝,察覺到原本固有階級在遭到破壞,意識到想要皇權穩固地主的必要性。
    所以他迫不及待想壓製商貿,想要壓製日益強大的顧家,努力想要回到太祖初年時候那樣。
    百姓辛苦種地、徭役任勞任怨、尊卑貴賤嚴明,還有下階級永遠不能反抗上階級的權威。
    可惜大概是沒有好的老師,他又不願意像他父親一樣尋求新發展,導致他過於急躁。
    若是他有一個好老師,他再願意夾著尾巴做人等到親政,在一步步瓦解權勢滔天顧家。
    興許,還有些希望。
    不,其實他是有好老師的,胡太後對他也算是掏心掏肺,可那些掏心窩子的話他都聽不進去。
    他偏偏選了最急躁的方式,選在了敵強我弱的時候發起攻擊,這就注定了他的失敗。
    於謙見他還如此冥頑不靈,忍不住站出來質問。
    “陛下,臣想請問您,若徭役的工錢停發徭役造反怎麽辦?”
    朱遵鈞表示百姓不聽話多半是慣的,天子應該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直接殺一批就老實了。
    於謙見他不拿人命當命,最後一點兒希望也破滅了。
    “陛下真的不配做個君王,不配坐在龍椅上享受萬民供奉,陛下該先當名在烈日下辛苦勞作的徭役,還買不上白麵饅頭吃才會懂事。”
    朱遵鈞雖然年紀小,可他什麽時候聽過這種話?
    說他不配當皇帝?
    臣子指著他這個皇帝的鼻子罵,罵他不配當個皇帝?
    “於謙!你這個無君無父的混賬。”抓起桌上的茶盞朱遵鈞便向他砸去,砸人滿身的茶水還不解氣:“禁軍何在?”
    “將於謙這個無君無父的混賬,即刻給朕拖出午門斬首。”
    可不管他再怎麽憤怒,禁軍卻隻是麵麵相覷等著顧諺發話,根本不聽朱遵鈞的指令。
    見狀朱遵鈞又氣又急,急的是他知道自己今日怕是凶多吉少,氣的是君王的麵子在這一刻蕩然無存。
    “錦衣衛可在?將於謙這無君無父的混賬拉出去斬首!”
    如今的錦衣衛指揮使叫齊墊,他是齊加特最小的小兒子,他爹本身就是向著顧家的。
    更何況他能當上錦衣衛指揮使,還得多謝顧閣老顧衍的好話,否則說不定還輪不到他呢。
    朱遵鈞見他們都不聽自己的話,忍不住向顧譯看去,卻見顧譯隻淡淡地看著自己不說話。
    那眼神不能說冷,隻能說那就是一團刺骨冰。
    “……好好好,你們都是顧譯的走狗,都聽他的話要造反朕的反,好,那朕自己動手。”
    朱遵鈞伸手想奪顧諺手裏的劍,卻被顧諺牢牢抓住了他的手,讓他根本沒有絲毫力氣反抗。
    “論文采,陛下不如太宗、世宗與先帝的文采,論勤奮陛下對玩耍之事倒勤快,可一到批閱奏疏便疲累不堪。”
    到這裏顧譯才開口,而且開口就是數落朱遵鈞的缺點。
    “論武同太祖皇帝也沒法比,略有些小聰明卻又不知韜光養晦,就連好聽的話也不知說幾句。”
    “臣如今是真的很傷心,先帝托付臣好生輔佐陛下,臣覺得很對不起先帝,沒有將陛下教成位好帝王。”
    說到這裏,顧譯忍不住落下淚來,他記得先帝殷切的囑托,他其實也想同小皇帝再續君臣佳話的。
    可惜……
    “陛下拿著大把大把的權利,卻聽信奸臣之言行亂國之事,臣身為顧命大臣不能不管國家和百姓。”
    “臣也記著先帝的信任,所以隻要陛下將旨意下了,保證自己再也不過問朝廷的律法和政事。”
    “臣保證龍椅上坐著的永遠姓朱,皇家依舊受萬民供養,受臣民敬仰,若是陛下不答應的話……”
    說到這裏顧譯頓了頓,朱遵鈞連忙指著他的鼻子問道。
    “你待如何?”
    還能殺了他不成?
    顧譯閉著眼睛轉過了身,不去看那張酷似先帝的臉,隻是望著殿外長階一字一句地道。
    “世宗次子霍王殿下有一子,從小聰慧愛讀書,習武也好,許多人都說頗有世宗皇帝的風姿。”
    哪怕隻是沒有實權的皇帝,這天底下願意當皇帝的也多了去了,可他這種行為不是所有人都理解。
    那些儒臣便有幾個膽大的,站出來指著顧譯的鼻子罵他大逆不道,可他的手剛指著顧譯的鼻子,就被顧諺給削了手。
    下一刻腦袋也跟著飛了,血液濺到了朱遵鈞的衣裳上。
    見顧家敢當著自己麵前殺人,他才意識到自己是真的鬥不過,擺在他麵前的隻有兩條路。
    要麽下旨,要麽就被廢……
    當個傀儡皇帝日子好過,還是當個廢帝日子好過都不用想。
    沒有親政的皇帝,就像是還正在長乳齒不具備捕獵的老虎,再怎麽凶也隻能乖乖趴著說話。
    顧譯按照他爺爺留下的東西,軍政商都各選五位大佬入閣,以後朝廷的大事全都要通過內閣商議。
    決策權利不再任何人的手裏,而在於投票多少來決定,因為他爺爺說過利大於弊的事便是對的。
    讓誰入閣也有嚴格規定,隻要是持反對多過讚成的就不行,軍政商三方利益不同立場也不同。
    如此一來的話,短時間也不怕他們抱團禍害國家。
    顧譯勝利了!
    他拿著明黃的聖旨走出宮門,忍不住回頭望向黑夜下,燈火通明的紫禁城,心裏卻是說不清的滋味。
    先帝啊!我愧對你啊!
    回頭死了還是得葬回南昌,葬到北平他怕先帝找他說話。
    雖然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可多少還是有些心虛。
    顧衍得知隻是限製了君王的權利,他忍不住撇了撇嘴。
    “爹這人也是,還讓譯哥兒留著皇帝收百姓的稅幹啥?”
    這什麽事兒都不幹,還要收百姓的稅來揮金如土……
    “投胎是個技術活兒啊,還是當皇帝比較好命!”
    這場巨變讓皇權遭到了大大的限製,皇帝的權利被限製到隻能管理宗室,和大節日時是出來走走就成。
    他們不能修改律法,不能拘捕臣民,更加不能組織訓練屬於皇室的親兵,說錯一句話就會被砍頭的日子一去不返,皇家成了人人可以討論的對象。
    因為這事臣民們開始言論自由,為此後的多種變革、思想文化覺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交給皇室的那份賦稅,在皇權被徹底廢棄之前卻從來沒變過。
    朱家子孫在往後的漫漫歲月裏,依舊享了許久許久的榮華富貴。
    針對這場巨變史稱:奉天奪權,關於為何是這個名字,後世的人們則是有兩個解釋。
    第一個這事在奉天殿發生,所以叫奉天奪權。
    還有學者認為這個奉天奪權,是當時的人認為朱遵鈞太不當人,所以顧譯認為自己是奉天的旨意奪權。
    和朱元璋大明的奉天承運皇帝……這個的意思是相同的。
    至於到底是怎麽回事兒,大抵隻有當時的史官兒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