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中式教育

字數:6361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當古人看到我的日常後 !
    第93章  中式教育
    【中式教育是有點東西的#
    還真是,想過紫砂都沒想過退學#
    不得不說,咱們中式教育確實是有點東西的,學不下去的時候想過去嘎了,也沒想過退學……
    甚至是假設穿越重生回到過去的第一件事,也是想好好讀書,高考的時候考個好學校=_=
    看到男主為了女主死,好man好浪漫~
    男主為了女主退學,有病吧,戀愛腦!
    上學的時候遇到破事,想的都是,至少把畢業證拿到吧……
    聽到說有人跳樓,正常並表示惋惜。
    聽說有人退學,啊,瘋啦?!
    每天請假還要看課表……
    連抽血也是要說抽左手,因為右手要寫字……】
    啊著,確實啊,不說蘇粒都沒發現,讀書真是克進華國人骨子裏了~
    評論區
    網友a:想過學校炸了都沒想過退學[微笑]
    回複
    (畢竟學這麽多年,退了感覺怪虧的[躺平])
    (誰不是呢)
    (新的一年居然發現我是個上學腦[捂臉])
    (生日願望都是上岸或期末不掛科[九轉大腸])
    (上大學一個字沒聽,一節課沒曠[淚奔])
    網友b:好好好,確診上學腦,終於理解那些過的不幸福但是不肯離婚的人了[尬笑]
    回複
    (遇到不如意的事,都會想著當初好好讀書就好了[捂臉])
    (我可以是流氓但不能是文盲[尬笑])
    (做過最多的幻想是重生回小時候當個大學霸[苦澀])
    (男女主可以為了對方死,但是不能為了對方退學控分[尬笑])
    (戀愛腦都無所謂,放棄前程直接就是一個開罵的大動作[酷拽])
    網友c:這可能說明我們並沒有自己想象中那麽討厭學習。
    我們難過的隻是遇到挫折時的不被理解和強迫,獲得成就時的被打壓。
    我們不是不愛學習,隻是希望自己的情緒能更好地被看到。
    ——————
    天幕下的眾人感同身受,可不嘛,能學習是多重要的事,沒什麽比得上這個重要了!
    光看那些什麽囊螢夜讀,懸梁刺股,就知道古人對於讀書的執著。
    甚至董仲舒都有什麽學習太過專注勤奮,三年都沒有進書房後花園觀賞的“三年不窺園”典故。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古時的底層人想要向上尋找出路,讀書可能是唯一的一個辦法。
    哪怕皇帝也不能不學習,若想做一個有為之君,要學史,學馭人,學各種各樣的東西。
    不是要你精通,但絕不能被蒙蔽。
    李世民:所以說科舉製度有多重要啊。
    不隻是百姓的出路,對於皇帝來說,也是一件利器。
    它能打破氏族的特權壟斷,擴大了統治的社會基礎。為朝廷提供了人才,官員素質上來了,處理政事的效率自然而然跟著上升。
    必須要說的是,科舉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們的思想,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讓古人們忽視了其他領域的重要性,阻礙了社會的發展。
    但科舉初期的唐朝,哪裏能顧及這麽多,隻要科舉能順利施行,就非常不錯了。
    可惜,如今科舉的作用無法發揮到極致,還是得受製於一些東西,李世民歎息。
    他隻希望高明不要辜負他的期望,大唐能愈來愈好。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長子,李世民對他寄托了無限希望,自然對這個兒子的教育非常重視,然而,不正確的方法卻釀出了一係列的悲劇。
    李世民是愛自己這個兒子的,而且一心想將他培養成一個毫無瑕疵的繼承人,但人哪有十全十美的。
    他命老師們對李承乾嚴加管束,不但時時對其勸諫,而且還在暗中監視李承乾的一言一行,事後向李世民匯報。
    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
    貞觀年間的李世民積極主張讓大臣們對自己進行勸諫,對李承乾的諸多老師們,李世民也這般要求。
    朝臣自然跟著皇帝的喜好來,李承乾一點小事都要被拿出來揪著念叨。
    麵對著這些不分對錯的一味勸諫,處處被挑毛病的李承乾忍受著巨大壓力,很多時候,他甚至已經無法判斷怎樣是對,怎樣是錯了。
    更何況天幕的後人對李世民這樣喜愛,這是一位雄主,可雄主的兒子太難當了。
    朝臣們忍不住就要拿他與父親對標,弟弟們可以做的事,他卻處處做不得。
    李承乾對後人此刻並不能共情,因為他一點也不想再學了,周圍人的目光快要把他逼瘋了。
    ……
    陸遊對天幕很認同,他們家三代愛書、藏書,也編撰整理刻印了大量珍貴書籍。
    對於這樣把學習觀念刻進骨子裏的後人非常欣慰。
    他曾在《白發》一詩裏寫道:“自憐未廢詩中業,父子蓬窗共一燈。”記錄父子深夜共同讀書的場景。
    後世文武雙全,真是令人豔羨。
    ——————
    【女兒就是他們的小耳朵#
    這世上的聲音對他們來說都是奢侈品。
    博主偶然發現一家三口在賣雞蛋仔,覺得特別美好,就拍了下來。
    送上照片時,才發現爸爸和媽媽耳朵都聽不見,這時,小女兒出來了,帶著人工耳蝸和助聽器,吃力著說:“謝謝叔叔。”
    小女孩給博主分享自己的小零食,給博主搬凳子,眼睛亮亮的說自己4歲了。
    博主問小女孩爸爸,為什麽隻有女兒戴人工耳蝸?
    爸爸在手機上打字說:這個人工耳蝸太貴了,我和老婆可以聽不見,但是女兒必須聽得見……
    博主又問小女孩媽媽:如果能聽到聲音,你第一個想聽到的聲音是什麽?
    媽媽打了一段手語。
    評論區說,這段手語的意思是——想聽到女兒喊媽媽。
    聲音對他們來說是遙不可及的東西,於是,他們為女兒戴上了耳蝸,讓女兒能離這個世界近一點兒。
    而女兒聽得見聲音後,就成了爸媽的小耳朵……】
    評論區
    網友a:剛疑問爸爸媽媽聽不見,女兒怎麽能聽見。以為是莫大的奇跡,但其實父母的愛才是最大奇跡[流淚]
    網友b:原來自己天生看得見,摸得著,會說話也能聽見,已經比大部分人幸福1萬倍了[流淚]一定要樂觀
    網友c:下班了感覺很煩躁,突然刷到這個視頻,把我微不足道的矯情捏滅了
    網友d:人工耳蝸多少錢呀,更貴嗎
    回複
    (最便宜的10萬起步,進口的基本20萬加了)
    (我之前看的科普就是,人工耳蝸這個東西就是定製的,如果損壞了,隻能重新定製)
    (要做開顱手術的,在腦袋裏先放一個東西,然後外麵再有一個耳蝸[流淚])
    (人工耳蝸和助聽器不一樣,助聽器對一些殘疾人來說沒用的)
    (一直不明白,為什麽這種救人的東西都是天價[流淚])
    (因為需要的人少,分攤在需要的人身上就多,不然就沒人願意研究了[泣不成聲])
    (國家有政策的,符合條件的免費做)
    網友e:去當地居委會殘聯申請人工耳蝸,是免費的,希望當事人能看到[抱抱你]
    回複:我就是社區殘聯,去你戶口所在地社區,殘聯每年都有輔具申請名額,需要先辦殘疾證然後申請,都是免費的有些需要付郵費大概二三十塊,完全聽不見屬於聽力殘疾一級,助聽器每年大約有十個
    網友f:家人們,已經有很多好心人去聯係那個家庭啦,大家不要擔心,眾人拾柴火焰高,相信那個媽媽可以聽到女兒的聲音的。
    回複:這才是自媒體存在的真正意義,這樣的流量是應該的,真好。
    ——————
    眾人有些驚訝,原來這一家三口竟都是聾子。
    可他們把自己收拾的整整齊齊,還在做小販,看起來就和平常人無異樣,甚至活的比古代一些普通人家好的多了……
    聽到那母親的願望竟然是聽自己女兒喊媽媽,不少人紅了眼眶。
    人工耳蝸,聽起來真是個神奇的東西,竟然能聾子恢複聽覺,不過過程可太恐怖了吧。
    開顱啊!還往腦子裏放東西,想想就害怕的很,這樣竟然還能活下來,還恢複了聽覺!
    再一次感慨後世技術之高超,這個耳蝸又貴又難弄,聽起來就嚇人的緊,不過也不是正常人用的東西,後世朝廷還肯給補貼,也是很好的了。
    我國自古就有扶弱濟殘的文化傳統,在朝廷的主導下,對包括殘疾人、災民、流民、貧民在內的社會弱勢群體給予醫藥和食品等物質幫助,並且加以安置。
    主要有施粥、施藥、發放寒衣以及居養等。
    《周禮》有雲“疾醫,凡民有疾病者分治之;司救,凡有天患民病,則以王命施惠”。
    漢代已有相對固定的政府機構收養並照料殘疾人等社會弱勢群體,保證其生存並施以醫療措施。
    到了唐宋,對物質供給與實施居養的具體事項與運作方式給予了詳盡闡釋。
    唐朝有“悲田養病坊”實施救助,宋代更是集前代之大成,設立了多種形式的殘疾人居養機構,如安濟坊、居養院、福田院和慈幼局等。
    而各朝各代的醫者對這種技術非常好奇,往腦袋裏放什麽,他們如何開顱的,這女娃娃看起來沒有一絲異樣,還有些活潑,可見這項技術已經成熟了。
    他們趕忙翻起醫書,想找找有沒有類似的病例,都是如何醫治的,能治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