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字數:2656   加入書籤

A+A-




    都市之肆意人生!
    賀明宣驚訝的看著王建國,轉身對林春曉和於全方說道“你們的農村領導素質很高嘛”。趁這個機會,王建國回頭看了一眼丁長生,丁長生微微點頭,並隱晦的豎起了大拇指,這讓王建國放心了。
    賀明宣轉身繼續和王建國這樣的底層領導聊天,並不時的鑽進大棚裏和裏麵勞作的黃水灣村的村民說話,以證實王建國介紹的情況,這讓王建國感覺到,這個領導不好糊弄,所以在介紹情況時不再滿嘴跑火車,涉及到實實在在的東西,他都是實話實說。
    雖然丁長生站在林春曉和於全方兩人身後,他對王建國的隱晦動作兩人沒有看見,但是兩人都看見王建國看向丁長生的眼神了,所以兩人都想到了,這是丁長生教的,但是此時不是追究這件事的時候,說實在的,王建國說的一點沒錯,能追究什麽呢?
    有了這個認識之後,兩人都對丁長生這個家夥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這小子不愧是給總經理當過助理的,腦子好使是一方麵,關鍵的是還能跟得上領導的腳步,這難能可貴,因為下級的配合往往會使上級的工作事半功倍,試問,一個下級每次都能在工作上做事做到你的心坎裏去,你能不喜歡這樣的下級?
    漸漸的,上級領導來視察的消息就在田野裏傳開了,大夥漸漸圍了上來,走了一陣子,大家夥也走得累了,於是坐在路邊的田埂上休息,服務人員拿來幾個馬紮,但是除了林春曉這個女同誌之外,其他人都是坐在了地上,包括賀明宣。
    “老王啊,我看你們村這片土地也不少,現在種花的有一半嗎?”
    “差不多一半了,因為決策上優惠,前幾年廠裏也號召過種無花果,但是種了賣不出去,都砍了,還賠了不少的錢,但是呢……”
    “這次我們相信丁廠長”。王建國還沒說完,旁邊一個種花的大戶,一個叫做王英娥的婦女搶先答道。
    “噢?相信丁廠長?為什麽?”賀明宣笑著問道,其實基本情況他已經問個差不多了,但是好久沒有像現在這樣和最底層的老百姓麵對麵的聊天了,但是這裏民風樸實,不像市區的那些老百姓那樣現實,在那裏,你聽不到實話,因為那都是領導安排好的,你深入底層去調研,老百姓不理解,又說你是作秀,也不會聽到實話,還是鄉村好,不會有那麽多的騙子。
    “丁廠長說了,要是賣不出去,他都收了”。王英娥指著丁長生說道,此時丁長生正坐在外圍的第二圈,一下子在場的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奧?這位女同誌,你說的清楚一點,這是什麽意思,什麽叫他收了”。
    “開始的時候,丁廠長說成立合作社,讓趙華生教我們種花,但是這花不能吃不能喝的,一到夏天,漫山遍野都是野花,農村老百姓誰願意看這個,所以都不願意種,主要還是怕投了錢,種出來賣不出去,就像是當年種無花果一樣,到後來喂豬豬都不吃,更別說這花也不能喂豬了,所以大家都不願意種,怕賠錢”。
    “那後來為什麽又願意種了呢?”賀明宣看了一眼林春曉和於全方,這一點兩個人都沒有向自己匯報過,林春曉第一天來,這有情可原,但是於全方為什麽也不知道,是沒有調研還是丁長生沒有匯報過,但是這事好像也沒有什麽可匯報的吧。
    “後來丁廠長說,你們先種,他和合作社負責跑市場,如果到最後跑了市場,還是實在是賣不出去,他自己收購,而且還和我們簽了合同呢”。王英娥不知道出於什麽目的,是想將丁長生托底收購這件事在領導麵前做實了還是出於其他的目的,反正竟然現場從腰帶拿出一個塑料袋裹著的包,裏麵就是丁長生和全村二十七戶簽訂的托底收購合同,這下可讓賀明宣開了眼了。
    “來來,長生同誌,你過來,看看,是你簽的嗎?”賀明宣朝丁長生招招手說道。
    丁長生在眾目睽睽下走向賀明宣,邊走邊說“賀部長,沒錯,不用看,是我簽的,黃水灣的鄉親們不會騙我”。這句話讓在場的人都鼓起了掌。
    賀明宣看了一眼丁長生,又將合同還給了王英娥。
    “那你全家一共投了多少錢?”賀明宣繼續問王英娥道。
    “我們家沒有投多少自己的錢,都是貸款,也是丁廠長做的擔保”。
    “是廠裏做的擔保嗎?”賀明宣問道,他知道,現在廠領導工作難做,而且動不動就是公司擔保,搞的現在公司呆賬,壞賬,欠賬,那是很多的,已經成為影響底層公司正常運轉的一大毒瘤。
    “不是,其實也不是擔保,是我找了一家小額貸款公司,他們現在相應號召,是專門針對農村的小額貸款,無需擔保,隻要來了看看項目的可行性,就可以貸款,數量都不是很大,但是可以作為農民自己創業的啟動資金,這個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總部在白山市,海陽這是有這麽一個辦公室,我和他們老板認識,所以也算是擔保吧”。丁長生說的很自然。
    “那他們要是還不上,這錢不是找你要嗎?”
    “他們不會還不上,我相信他們,其實在他們這些人裏麵,有很多能人,他們缺的隻是一個杠杆,隻是稍微的撬一下,他們就會發展起來,這個杠杆就是啟動資金,這一點信心,我還是有的”。
    賀明宣好像也受到了這種現場情緒的感染,使勁拍了拍丁長生的肩膀“說得好,群眾裏,從來不缺少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