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軍事與藝術的關係
字數:6147 加入書籤
烽火耀中華!
“那我就問了,第一個問題,是誰得出兩次戰役日軍潛在戰力已經損失了50,我想如果有資料可否給我看一看”
參謀長說“這是軍委的將軍們得出的結論,具體日軍潛在戰力到底是多少,我這裏也沒有資料,我參加了上次軍委的部署會議,其依據是上次東海作戰日軍損失的水上飛機是250架,本次作戰,再次損失250架,大家都知道,日本在美國的管控下,無法發展自己的軍力,現代海軍的標識是有多少海軍航空兵,1000架的水上飛機,對日本是最高的上限。”
“我記得在上次東海戰役我軍被偷襲之前軍委給我們的情報是日本有水麵艇8條,也就是所謂的88艦隊,有潛艇4條,沒有核動力潛艇,地麵導彈部隊有發射架20具,空軍65架各種飛機,可是日本突襲時,從天上,到水下,到底有多少,飛機好數,250架,潛艇有多少參加了戰鬥,我們到現在還不知道,或者說我們當時根本就沒有發現日本的潛艇部隊,聽司令之前的介紹,日本潛艇過來後又安然退出,來了多少條,性能如何,我是一概不知。”
“我們知道海軍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兵種,軍艦之貴不是隨隨便便就能造出來的,可是如果戰爭再次失利,我們還有多少錢可以丟進海裏。”
“我個人推斷與軍委的推斷剛好相反,我認為日本目前還強大得很!剛才我們從軍委的部署中,可以聽到力量對比的自信,因此可以決定對日進行海上決戰,那麽日本人是怎麽想的呢?他們為什麽敢於在東海演習時發動偷襲?為什麽在索利無果的情況下對我青島基地進行襲擊呢?那是在他們的計算中,他們的實力遠遠超過了我們!”
“那麽到底是軍委的推斷正確呢?還是日本人正確呢?這個問題我不知道,我隻知道,軍委不能給我們準確的日軍兵力情報,就可以確定軍委的推斷有錯誤,而整個軍事部署全部建立在一個錯誤的推斷上,我想第二次東海戰役又是一次更大型的東海戰敗。”
左黑子的話尤如一盆冷水,將歡快熱烈的氛圍澆了個透心涼。
半天胡司令開口道“那你說怎麽辦?軍委的部署難道不執行嗎?”
“如果錯了,我們如何執行?我的想法是如果軍委真的搞不到日本軍力的情報,我們可以自己搞,情報機構如果搞不到,我就到海上去搞,去和日軍接觸,進行交戰,這樣我們不僅可以了解日軍真實的力量,也可以搞清楚他們的戰略戰術意圖。”
“你有把握?”
左立軍歎了口氣說“沒把握,但我們可以試,一旦摸清日軍的虛實與戰略戰術,那時候再談決戰。”
胡司令的頭上在冒汗,東海艦隊完了,這個左黑子上次就是一個逃兵,拒不執行軍委的命令,他這個司令怎麽當哦。
金老看了半天沒人開口,就說了句“我呢,不是海軍,正式職位是所謂的監軍,對象這是左隊長,主要是中央怕他在關鍵時刻範迷糊,這就是我的職責,也就是說,我在東海艦隊裏麵,是不能說話的,今天我看大家都不說話,我就說兩句”
“第一,如果大家對軍委的基本判斷沒有把握,那就不能聽,因為那就是瞎指揮,如果基本情況有基礎,那這仗就可以打,因此大家爭論的焦點是軍委的情報準備性倒底如何,我們可以將我們的意建向上反應嘛”
“第二點,就是左隊長不執行命令,另搞一套的問題,這個問題與第一點有關聯,軍委對,那就是左隊長錯,如果左隊長對,那就是軍委錯,這看起來是個矛盾,我不這麽看,軍委下達的部署是為了打倒日本吧,我們可以從左隊長的話中,也能聽出左隊長,也是為了打倒日本吧,目標是一致的,矛盾的焦點再次回到第一點,情報到底準不準,或者有多大的比率,最高限到底是多少,最低又是多少,而且我也明白了海軍的特點之一,那就是技術水平問題,這是一個關鍵性因素,比數量多少更致命,所以情報中一定要有技術指標的參數,另外左隊長提出的日本戰術問題,也有確要摸一摸,不知道對方的路數,做不到知已知彼,我看這仗難打。”
“第三點就是時間問題,離戰役時間發起我們還有點時間,我們能否一邊做部署,一邊進行匯報呢?我就這三點想法。”
胡司令一聽大喜,“好,就按金老說的辦,大家加緊部署,左隊長也要放下包袱,積極準備,向上反應情況的事,我就包了!”
一個熱鬧的大會,被左黑子攪黃了。
第二天,天沒有亮,左黑子被叫醒,座高鐵前往北京。
被帶進八一大樓的一個寬大的辦公室,一名中將進行接待,將軍姓有,也就是天下少有的有,有姓的人特別少,傳說在清雍正年間,天下姓有的人不足一千,皇帝下特詔,免其賦稅勞役,結果與有家有點關聯的人,都改姓有,人口猛增,後來人們發現這有家生男孩的機會就是少,人口又降了下來,於是在百家姓中就有了“天下少有”的說法。
有將軍在軍隊係統裏可不簡單,當然中將的軍銜不是那麽容易得到了,在軍中表現不錯,從不出錯,又得得到上級肯定的人,從軍校出來一步一個腳印,年老後可到上校,再了不起一點的到大校,將軍嘛那可是一步登天的事,沒有特殊的作為太難,有少量的關係太硬,祖宗福蔭極強的人,可到將軍,比如毛家的後代。
有將軍在軍中有鐵算盤之稱,他曾經為多個國家間發生的戰役作出了準確預測,當然用的並不是古代預測學,而是用科學的依據與數理模型,可以說是中國軍事思想上的一個重大突破。
有將軍說“聽說你對我們的推斷有疑問,偏偏我對金老非常佩服,佩服他的學問,更佩服他的為人,還有就是我與你們胡司令私交不錯,被他們軟磨硬泡,一定要我當麵對你進行推斷說明,要你在戰場上堅決執行軍委的意見,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論公論私,我就將我的思路和你交個底。”
“謝謝將軍”
有將軍說“那你可知道二戰時期,美國英國轟炸德國的事件?”
“看過”
“那你知道他們是如何進行轟炸安排的嗎?”
“不知道”
“我說給你聽,任何轟炸的效率都是有限的,美國人通過計算後認為,轟炸德國的軸承廠最有效,這是當年德國裝備最核心的零部件之一,當美國人做到這一點時,德國就再也不可能大規模生產坦克、飛機、汽車和大炮,這就是產業鏈條中的關鍵環節理論”
“哦,這倒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是啊,我當年就是被這段記錄迷住,於是創立了關鍵環節理論,也就是說事是美國人做的,我是理論的提取者。既然是理論,必然要發展,也要跟著時代不斷前進,需要從現代戰爭要素中,找到關鍵,最好是不可替代的關鍵性要素,通過這個要素的數量,產量、產能,可以推演出各個國家的戰力基數,比如飛機數量、比如軍艦數量、潛艇數量、核彈數量等等”
“有將軍的理論果然不簡單,你就是依據你的關鍵環節理論,推斷出來日本戰力的?”
“不錯,我給你拿資料看一看,你看這是日本三棱重工的月度報表匯編,這是川奇重工的月報表匯編,這是”
一句話,有將軍有辦公室裏集中了日本涉及軍工的企業的全部月報表資料。
“這麽多資料,你是怎麽研究哇!”左立軍的學習並不好,不然也不會跑到黃岡上技校嘛。
“首先當然是要找到關鍵環節,隻不過以前我用稀土測算的值,被上次日軍在東海作戰時的戰力所打破,於是我改用最大值進行測算,我將日本十年來,軍事裝備庫存,加上所有軍工企業的全部產出,加上美國購置部分減去日本出口的軍品,這是一個總合計,得出日本最多有一千架飛機,十條潛艇,和8條水麵艦,作戰坦克1200輛,自走火炮8000門,20架導彈發射車,這些主戰裝備的數量和一百個基數的彈藥儲備;目前對導彈發射車作了調整,調整到200架,導彈基數也作了調整,大約300個基數,這是我最新論斷。你還有什麽問題嗎?”
“將軍的理論果然不簡單,有理有據,我不能不信服,隻是我有個問題可以提嗎?”
“當然可以,這次就是專門給你答疑的”有將軍態度和謁可親。
“我小時候,常看日本動畫片,不知道將軍小時候是否也看過?”
“嗬嗬,看過怎麽不看,我那年代最流行的是就數遊戲王、家庭教師了,我還喜歡奧特曼,也常幻想自己成為奧特曼,動畫是多,也吸引人,如果中日友誼,是多少代人的願望啊,沒想到他們敢再次侵害中華,時勢易也,他們不再是我們的對手。”
“是啊!將軍,我也有同感,我提這些動畫片,是因為我在長大後,看了小朋友們在看日本動畫片後,突然發現一件事?”
“什麽事?”
“以小博大!”
“什麽意思?”
“先說你所熟悉的奧特曼吧,動畫中奧特曼的對手都是些巨大無比的怪獸,可是小小的奧特曼就能將巨大的怪獸,摔倒在地,甚至一掌打到天際中,做一顆星星,有這樣的場景吧?”
“有”有將軍認同。
“在我們看來不可能的事,在日本動畫中,卻極為廣泛”
“那是藝術描寫,算不得依據。”
“是嗎?我們回頭看中國電視,武力最高的都是那些老家夥,這是不是也是藝術描寫。都是藝術為什麽有這麽大的反差呢?”
“你是什麽意思?”
“我的意思是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那個民族內心真實的寫照,看似寫的不相幹,可是他們在向世人表達了自己的能量所在,日本人在二戰前,以小小的日本,擊敗了滿清和民國、擊敗了俄羅斯,擊敗了英國,在最初也擊敗了美國,這就是日本的力量,這也是他們的藝術作品給日本人的預言與兆示,一直以來他們並不認為被中國擊敗,也不認為被蘇聯擊敗,甚至不認為被美國擊敗,他們認為擊敗他們的是胖子和小男孩,這兩枚原子彈。”
“有道理,可這與我的推斷沒有關係啊!”
“將軍所做的是戰力推斷,關鍵環節理論的確非常神奇,我說的是,日本不能用常理推;我在這裏再用另一個日本武士的最高境界,來加以說明,日本的武士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隱忍,我想將軍一定聽說過”
“隱忍是一種傳說,能練成忍者就不簡單了”
“如果在現在的日本人中出現了他們最高的境界,達到了隱忍,我們的理論還靠得住嗎?就一個隱字,是否能打破將軍所有采集的資料,他們已經開始新一輪的以小博大,不正說明日本現在已經重新建立了一些自信嗎?他們三番二次地在東海製造事端,不正說明他們有後招嗎?這些也許就在將軍的數據之外。”
將軍一下子倒在了椅子上“這這這不可能。”
“將軍熱愛自己創立的理論,說句實話我佩服不已,知道我中華有人,但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那就是擊敗日本人,無論他們明裏暗裏有多少強大,就是他們隱忍成群,我們也要將他們斬落馬下。”
“那怎麽辦?”
“我有個想法,想與將軍交流一下”
“什麽想法”
“示弱!”
“示弱?這可行麽,你難道不知道每天有多少網名在罵我們軍隊,說我們是一群酒囊飯袋,所以我們才策劃了決戰東海的戰役方案。”
“如此說來那就更不應當了,將軍不可奪誌啊!如果不小心出現戰場失誤,將軍就是以死明心,也難解國家之危難呀。幾千來中日的交往史,說明了一個道理,不能小瞧了日本人。”
“我想想,我想想。”
“謝謝將軍解惑”說完起身敬禮離開。
又座高鐵回到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