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台灣回歸 二
字數:5430 加入書籤
烽火耀中華!
一個人又站了出來。
“劉先生好大的口氣呀,想當年如果不是軍閥從中作梗,日本人侵略救了你們,今天還有你說話的份嗎?”
劉洪壽眼睛一翻,氣不打一處出“這位先生,你也真夠可以的,到今天還不服氣呀!委曲得不得了是吧!”
“你為什麽不想一想當年中國是個什麽情況?民國初年人才輩出,無論在國內的,還是出國的有誌青年,都在為中國尋找一條能夠實現民族救亡的道路,或者是力量,從本質上說那是中華民族奮起的一代,有為的一代,可是世界上的模式何其多,君主產憲製,三民主義、總統製、議會製,分裂製、共產主義製,殖民製,何其多,當時大小黨派不下於300吧,手握實權的人,今天聽這個說有道理,明天聽那個說有道理,國民政府期間也是不斷變換政體,為的就是一樣,能夠將一盤散沙的中國人團結起來。”
“可是團結起來了嗎?為什麽團結不起來呢?是因為隻有老子是正確的,你們看一看美國那個發達樣,就知道老子是正確的!結果大家不服氣是吧,大家從正常的政治討論中走向了軍事對抗是吧。軍閥混戰,相互禍害是吧。”
“後來共產黨得了大陸政權是吧,搞了個政治協商會議製是吧,結果呢?軍閥在哪?不見了!這你們為什麽不多研究呢?”
“你還說是日本人救了共產黨是吧?那共產黨執政後呢?有沒有外國侵略?美國帶著聯合國軍在朝鮮與誌願軍打是不是?為什麽共產黨就沒有台灣反攻大陸的機會呢?美國與日本比哪個更強?這還用比嗎?是吧!”
“我想啊,如果當年是共產黨執政,還能讓小日本那樣猖獗?你們說是不是。”
很多人在點頭,也有人在搖頭。
“那為什麽在兩個時期發生驚天之變呢?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是吧。我們從一些現象中可以看到一點問題,民國政府整天說自己的國民素質不高是吧,這是的確是當時的實際情況,老百姓沒有什麽文化?不能生產出與日本人相抗衡的武器裝備,得依靠我們的政府官員,想盡辦法從美國、蘇聯那裏鬧點東西。我們能否解讀出,國民政府的官員認為自己是不錯的,問題都出在老百姓身上的意味呢?是吧?反過來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共產黨認為這些國民的力量大得很,是最牛皮的力量是吧,那麽是否可以解讀為國民牛皮,發揮出來就能天下無敵是吧?”
“不同的思路,得出不同的結論,如是出台了不同的政治構想,有人可能會說,蘇聯最後失敗了,蘇聯模式是錯的!美國勝利了,美國模式是正確的,應當堅持!猛一看道理大得很哩。可是為什麽中共就能走到今天,而且越發強大呢?這就是內適應與外適應的問題了。”
“什麽是內適應呢?剛才說到政治模式的選擇與引進問題,現在我們還可以重新審視,這個曆史選擇,清政府將君主產憲製拖著不辦,為什麽不辦?曆史上說法多了去了,但有一點,那就是慈禧委曲得很哪?是吧!我要是慈禧,我也委曲,也不辦,打了敗仗,就割塊肉賠銀子是吧,你們搞改革,怎麽就不拿我當會事呢?沒有協商的政治,沒有廣泛協商的政治,沒有將最主要的實際控製者作為協商對象的政治,你們說這事怎麽辦?如果你是慈禧,你辦不辦?最後要死大家一塊死,如是就成了死局。是吧。”
“民國成立了,總統製了是吧,應當沒事了吧,可是誰服誰呢?袁世凱又開始委曲了吧,總統沒人理,一南一北兩套政府,管不了,那老子升級來管你們,當皇帝管,結果效果更差是吧。”
“既然誰也管不了誰,隻有一南一北兩個政府不熱鬧,就多搞幾個吧,反正模式多得很哩,軍閥混戰開始了。軍閥誰不委曲?又有誰能說那些軍閥是想將國家搞壞?他們也想好,既然民主了,那我的意見就應當得到尊重,可是誰又能將他們的對手當會事呢?看來還是拳頭利害。是吧?”
“這樣大家各自找道,有力量的,用力量說話,結果一個國家就搞得七零八落,日本人又不傻,看準了機會就來了,是吧?”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民主在當時的中國是不適應的,因為中國人,那怕就是哪些達官貴人,高級知識分子,也不能完全能心幹情願地按照民主製度的方式來配合,做到行為規範,這是數千年來,中國封建傳統的結晶,不可能在短短數年內,完成從中央集權製,轉變到民主法治的模式上來,也就是所謂的曆史必然”
“後來大陸是什麽政策呢?高度的中央集權是吧?可是又有變化是吧?隻要頂層使用民主方式是吧?無論是共產黨內部的決策機製,還是政治協商製度、都是如此是吧?人們稱為民主集中製是吧?結果呢?成了!是吧。政協委員是選舉產生的嗎?不是,是吸納製是吧,看你有多少個不同政治派別,有多少個握有利益集團的影響者,都給老子進框裏來是吧,大家一起討論是吧。”
“大家也看到了大陸在民主與法製的進步了是吧,有些人說慢了,我看也是有點慢,但我們也應注意到,政治上的安定與進步在協調推進,國家一點一點地強大起來,這才是我們想達到的目標,不是一定要明天必須實現普選是吧。”
“也就是說,我們的政治生態,不是一成不變的,必須時刻把握住內適應這個牛鼻子,不然就會出問題。”
“那什麽是外適應呢?我認為就是世界格局,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有時還會出現劇變與質變,能否適應又是一個大問題,我們知道工業革命的到來,給我們上了一堂慘痛的大課,如是有了洋務運動,世界貿易的發展與經濟上的大區域合作,讓台灣成了四小龍之首,這些都是成就。大陸也搞了個改革開放是吧?與此同時還搞了個韜光養晦的政策是吧?大陸與世界一接觸,發現了一樣,我們的法律沒有西方完善是吧,如果要建立完善的法製,得花數百年是吧,如是他們發現了運用政策這個方案是吧?不斷地調整政策,進行對內對外的適應是吧?台灣在堅持民主與法製,大陸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更主要的是大陸不再討論主義了,一個勁地變。政策與時俱進,你說大陸能不起來嗎?發展才是硬道理,管你是白還是黑!台灣能做到嗎?動不動就是誰誰誰是間諜,誰誰誰買台,誰誰誰是叛徒,台灣政治相關的案件頻發?是吧,這樣不是去追求成功,而是給人進行畫像,搞泛政治化,這與當年大陸的特殊時期運動有什麽本質不同?經濟上能好得起來嗎?大家還能集中精力搞發展嗎?”
“大陸在想辦法搞發展,自然就能發展,台灣搞泛政治化,自然政治上就會分崩離析!這位先生你還不服氣?還委曲嗎?”
那位先生既不點頭,也不搖頭,而是成了木頭,眼神發暗。
另一個人站了出來,還是不服氣“劉先生,我很佩服你的詭辨,你是想說大陸的社會主義比台灣的三民主義好是嗎?”
劉洪壽笑了笑說“看來這位先生沒有聽明白啊?把一個東西說分成好的與壞的,把人也分成好的與壞的,這事我也經曆過,那是小時候,我媽教我的,這個人給我幫助他就是好人,那個人對我使壞就是壞人,是吧?可是長大後發現,人的本性居然差不多,是吧,人家憑什麽一定要幫你?人家憑什麽要壞你的事呢?那是因為看你的行為或者是行為後果,是否對對方也會形成同樣幫助與破壞是吧?所以以好壞來判斷事物那是幼稚園的兒童掌握的。”
“在我眼裏沒有什麽製度一定是好的,一定是壞的,而是看這個製度是否內適應與外適應,中國幾千年的文化是吧?從部落製到分封製到中央集權的皇製,我認為都是適應當時的內外需要,是吧,到清朝時期,皇權模式完美吧,可是海洋國家興起是吧,這種製度就不適應了是吧,就得變是吧,世界上哪裏有最好的,最完美無缺的模式,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停滯的開始,開始向保守方向前進,人們不再為完美的模式繼續動腦筋,大清就是如此,所以有個老外就寫了一本書叫做停滯的帝國,從馬可波羅的天堂之國的描述到完全停滯,就是因為這個完美的帝製造成的,與此同理,英國人適應了大航海時代,崛起了是吧,成了日不落帝國是吧,為現代科技文明做出了貢獻是吧,為什麽日不落帝國還是落了呢?大量的殖民地獨立了呢?這就是不適應,情況變了嘛,雖然二次世界大戰都是戰勝國,可是呢?英國現在比得上戰敗的德國嗎?比得上完全淪陷的法國嗎?這也是因為歐洲想明白了,要和平,不要戰爭,我們大家一起發展,可是英國人呢?還抱著離岸製衡的成功祖典不放,如此這般英國不衰落也就沒道理了,好不容易加入了歐盟,可是他們真的加入了嗎?你們說英國是否會繼續衰落?是吧。”
“帝國夢幻,美國人可以說是做到最牛皮了,哪美國為什麽也會衰落呢?自從美國人在世界上宣傳,他們的民主自由理念、他們的法律製度,社會模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時候,大家是否就可以判斷出美國衰落的開始,是吧?局勢發展到今天,大家也都看得很清楚了吧。”
“回到這位先生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沒有好與壞的製度,不是說台灣模式就一定不行,大陸模式就一定行,而是說大陸的政策適應了內部與外部的生態環境而已,也就是正確的選擇了,台灣的發展也明確發現台灣目前的製度不適應內部與外部,就是這個問題是吧,在大陸有句話很是厲害,叫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看這個標準對台灣也適用。因此我們不僅要看昨天台海兩邊的局麵發展,還要看今天的發展,更要看明天的發展,在未來我敢肯定,誰開始陷入自己的完美主義,不能隨著內部因素、外部條件的變化,進行自我更新升級,哪誰都跑不了衰落的下場。”
聽到劉洪壽這樣講,那個先生反而不好意思起來。媽的老子的思維水平居然是幼稚園的兒童。
劉洪壽的答複已經不是讓台灣滿意了,而是給了台灣政界再次沉重大擊,可以說林毅夫給台灣人指了條路,而劉洪壽則將台灣的過去與未來提出了嚴峻的看法,更否定了台灣政界各種借口。
可是情況不是台灣政界所想的,他們發現年輕人遊行更猛了,一句話,他們不僅僅知道他們將麵對的舞台,而且更明白在這個舞台上要發揚出來,必須摒棄的東西。
時局更是急轉直下,各黨各派雖然密謀不斷,又不敢再請人來台解釋,無奈之下,大家一合計,請大陸一把手來台吧。
這個把一把手高興壞了,奶奶的,統一問題在老子手中解決了。
一把手一到,前護後湧的人一下子不見了,他們分頭跑到一個個台灣商政大佬家中,還有寺廟、道觀中,還有鄉村中,一個個滿臉笑容,或高論闊論,或觸相談,或者恭敬有加,或者稱兄道弟,一句話,有什麽想法,全部拿出來,我們談,合理的全部滿足,不合理也要解釋原因,大家有文化基礎,談得來,引經據典都是同一個經同一個典。
一把手的對象則是台灣的總統,一把手稱對方為“總統先生”,這是台灣方麵的要求,其實也是台灣在臉麵上的要求,要統一了,尊重台灣的領袖也就是尊重台灣全體人民是吧。
總統先生稱一把手為主席,就這樣談。
上上下下都搞定了,意見一出來,結果讓世界大驚,台灣的條件就是學生所要求的那樣,不搞特殊化,以普通的方式實現統一,就是一個省,這樣台灣人也有機會在大陸從事各種活動,當然也包括爭當全中國的一把手!
的確這種前景是台灣最好的前景。兩岸百姓都樂觀其成。
宏大的慶典儀式在兩岸搞了起來。
林毅夫也終於實現了回台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