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縱地金光

字數:5929   加入書籤

A+A-


    妖仙重劫!
    話說古惡和尚來到軒轅墳想要把寶相夫人等名門正派一網打盡,就算再不濟也可以偷幾件法器,沒想到偷雞不成蝕把米,被蕭逸塵看破蹤跡,被雷火符燒傷軀體,弄得大敗虧輸,隻好一路駕土遁狼狽逃竄。
    古惡和尚正駕土遁向西北方向逃去,不想一下子撞在一桶石碑上麵,弄得七葷八素,鼻梁骨都給撞折了,滿麵流血,腦門兒腫脹。和尚頭暈目眩,破口大罵“他娘的今天真特麽晦氣!”
    又一尋思自己是江湖上成名的劍仙,又擅長土遁,怎麽會不小心撞到石碑上去,古惡左顧右盼,還好左右無人,不然事情傳出去,自己身敗名裂,還不讓江湖上的人笑掉大牙。
    古惡和尚一屁股坐地上氣喘籲籲,突然背後一陣大笑“哼哼,古惡和尚你大難臨頭,惡貫滿盈還不知錯麽?”
    古惡和尚大驚失色,把身子從地麵一下子彈了起來,左手掐劍訣,厲聲喝道“何人裝神弄鬼,有種的出來和貧僧大戰三百回合!”
    古惡話音剛落,臉上左邊就挨了一記重重的嘴巴,眼冒金星嘴角淌血。古惡和尚惱羞成怒,又驚又怕,知道來人的神通廣大絕對淩駕於自己之上,嘴上卻硬氣的很,破口大罵“狗日的有種的你打死貧僧,你不敢露麵是不是怕貧僧實力,不敢當麵交鋒,暗中傷人,算什麽東西!”
    話音剛落,右邊又挨了一記耳光,古惡和尚被打翻在地,突然身側衝過來一個叫花子,把古惡和尚拎起來,一連摔了十幾個跟頭,古惡和尚接近於地仙的修為,竟然被一個叫花子戲弄的如此狼狽不堪。
    古惡和尚又驚又怕,口中求饒道“上仙饒命啊,弟子知錯了,弟子知錯了。”叫花子這才把和尚放下來,往地上一摔,古惡和尚感覺一股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整個人被重摔,疼的嘶聲裂肺,要是凡夫俗子早就成肉泥了。
    古惡和尚厚著臉皮,跪在叫花子腳底下,磕頭流血不斷求饒道“老前輩饒命啊,貧僧被王歸蓀迷惑了,一時糊塗才鑄成大錯,求老前輩網開一麵,給貧僧一次機會吧,俺和尚一定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洗心革麵。”
    老叫花子道“大丈夫生在天地之間,人無信不立,如果你口不應心,虛與委蛇,又當如何?”
    古惡和尚抱住叫花子雙腿,痛哭流涕道“貧僧已經心灰意冷,再也不摻和鐵刹山黑水宮的事情了,遁入空門,不問世事。貧僧若口不應心,天誅地滅,被活活兒凍死。”
    叫花子道“上天有好生之德,你修行不容易,如果肯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洗心革麵,那就去吧。”古惡和尚口中稱謝“俺和尚謝謝老前輩……謝謝老前輩……”
    古惡磕了半天頭,不見動靜,仗著膽子抬頭,叫花子已經不見了蹤跡,和尚一陣後怕,心有餘悸,本是寒冬臘月不覺自己的灰布僧衣被汗水浸透了,古惡和尚就好像做了一場噩夢,不知道這叫花子什麽來曆,怎麽這麽大的神通法力,百思不得其解。
    古惡和尚不敢再到鐵刹山,回自己老窩去了。鐵刹山黑水宮,王歸蓀在丹房打坐,忽然心神不寧、坐臥不安,於是從袖子裏掏出三枚銅錢,算了一卦,發現古惡和尚被人教訓了一頓,身受重傷,回自己寺廟去了。王歸蓀大驚“古惡和尚接近於地仙修為,江湖上很少遇見敵手,究竟是何方高人逼走了古惡和尚,自己失去了一個左膀右臂,實在可恨!”
    王歸蓀正在懊惱,把門弟子袁天剛來到“啟稟師父鐵冠道人求見。”
    “有請!”
    不一會兒鐵冠道人來到大殿道“貧道已經煉好三十六口陰魂劍,威力無窮,勢不可擋。”
    王歸蓀道“賀喜道兄飛劍煉成。”鐵冠道人見王歸蓀愁眉不展的樣子,趁機問道“宮主大人何故愁眉不展,心事重重?”
    “哎,道兄別提了,古惡和尚瞞著咱們夜探軒轅墳,結果大敗虧輸,半路遇見一個叫花子……然後……”
    鐵冠道人道“然後如何?”王歸蓀歎了一口氣“古惡和尚被叫花子震懾住了,不敢回鐵刹山,不知所蹤啊。”
    鐵冠道人若有所思“叫花子?江湖上沒有聽說過這樣一位高人精通縱地金光名字是張福安家住南海金蛟島和九龍島煉氣士的領袖大羅金仙冷月華是莫逆之交,此人無疑是鐵刹山頭號敵人,是勁敵啊。”
    王歸蓀憂心如焚道“如之奈何?”鐵冠道人微微一笑道“宮主大人放心,貧道一人足矣對付那叫花子,何況貧道已經練就三十六口陰魂劍,怕他何來!”
    王歸蓀聞聽此言大喜“在下的鐵刹山仰仗道友了。”叛逃的九龍島煉氣士王魔道“鐵冠道人神通廣大,法力無邊而且劍術高強,三十六口陰魂劍想必也不是吃素的。”
    鐵冠道人放聲大笑“不是貧道口出狂言,俺這三十六口陰魂劍,乃是聚集地底千年玄冥之氣又配合九九八十一對死去的母子之精血淬煉一百零八天而成,不怕至陽的法器、飛劍,無堅不摧。”
    袁天剛道“鐵冠前輩雖然法力無邊,但是軒轅墳的寶相夫人也不是好惹的,咱們得加強戒備。”
    王歸蓀道“天剛言之有理,立刻調三百名弟子加強巡邏。”
    “是,弟子遵命。”袁天剛領了法旨,立即去集合弟子,輪流防守。
    且說豫陽王朝西北三州之一的庸州北屏山,一家客棧人滿為患,打東北方向來了一位行走江湖的刀客,此人身長八尺有餘,頭上戴著軟底六棱抽口軟壯巾,頂梁門倒拉三尖慈姑葉,鬢插青絨球,周身穿青,遍體掛皂,腰紮五福絲鸞板帶,抓地虎的靴子。
    此人來到客棧門口,大夥兒都感到奇怪,七月的天氣烈日炎炎似火燒,這位刀客卻穿著一身蓑衣,頭戴鬥笠。
    刀客大喝一聲“好酒好菜招呼著!”話音剛落,店小二急忙衝出門口,滿臉陪笑道“溫大俠裏麵沒有座位了,旁邊席蓬有幾個座位,涼風習習倒也舒坦。”
    這位被店小二稱作溫大俠的刀客,不過二十三四歲麵似黑鍋底,劍眉星目,短鋼髯,在席篷坐了,不一會兒鹽水豆腐、青菜炒香菇、一盤熟牛肉、三斤狗肉、一壺杏花酒擺上了。
    這位溫大俠對麵坐著一桌,兩個農民打扮的人在喝茶。一人道“最近聽說中原珞珈城附近的鐵刹山出了一夥子妖人,為非作歹和當地賊寇蛇鼠一窩互相勾結,不少黃花閨女慘遭毒手,官府無能為力。”另一個農民道“哎,誰說不是呢,老天爺不長眼啊……”
    溫良聞聽此言,氣的臉色鐵青,暗自尋思道“鐵刹山是妖人盤聚的所在,早就聽江湖上傳聞為首的妖魁王歸蓀法力高強、妖術邪門的厲害,以前不少江湖高手、武林豪客抱打不平,結果都死在鐵刹山,屍骨無存。”
    溫良飲了一杯酒,夾起來一塊兒牛肉放進嘴裏咀嚼。溫良是土生土長的庸州人,自小父母雙亡流落街頭,飽嚐人間冷暖。
    一個寒冬臘月,溫良病倒在一道觀前。兩個采藥的道士路過,見一少年衣衫襤褸,倒在路旁人事不省,急忙救回道觀。
    原來這座道觀是西北三州頗負盛名的無量觀和江西龍虎山的名聲並駕齊驅,香火鼎盛,觀主便是杜厄真人,散仙修為,弟子徒孫星羅棋布,大小分院不計其數。
    兩個道士急忙啟稟觀主“啟稟師父,我師兄弟二人采藥見山門前路旁病倒一少年,性命垂危。”
    杜厄真人急忙道“那少年現在何處?”二道士說“在偏殿的木床躺著呢。”於是兩個道士和杜厄真人急忙到偏殿,吩咐兩個道士“去拿兩床被子來。”不一會兒,被子給少年蓋了,到第二天早上,少年哎呀一聲蘇醒過來。
    兩個道士見少年轉危為安,急忙通知杜厄真人“啟稟師父,少年蘇醒了。”杜厄真人精通醫術,急忙帶了藥匣子,給少年把脈。
    杜厄真人道“少年並沒有大礙,隻是凍餓的厲害,以至於病倒在路旁。”兩個道士急忙奔廚房,盛了一碗麵條、幾個花卷兒、一碟鹹菜。
    杜厄真人扶起來少年,少年身體虛弱不堪,隻是臉蛋子多多少少有血色了,口中斷斷續續道“多謝道長救命之恩……”說了半句話便劇烈咳嗽起來“咳咳……”。
    杜厄真人一擺手“不要太激動,好好休息,十天半月保你安然無恙,恢複如初。”一個道士把食物捧過來,一口一口喂少年進食。
    少年本來就體格健壯又加上幾天杜厄真人的悉心照料,精氣神逐漸飽滿起來,臉色恢複了紅潤。
    少年後來一打聽才知道觀主便是散仙修為的杜厄真人,怪不得仙風道骨,氣宇軒昂,談吐不俗愈加敬佩。
    一天一個道士找到少年溫良道“我家觀主有請溫居士。”溫良欣然接受,麵見杜厄真人。
    真人道“不知道居士來曆,尊姓大名、家在何處?”溫良道“在下自幼父母雙亡,流落街頭靠乞討度日。”
    杜厄真人道“貧道與你有緣,算定你二十歲有滅頂之災,除非皈依三寶,拜貧道為師,做一個俗家弟子,方能災消難免,不知道居士意下如何?”
    溫良淚流滿麵泣不成聲“想我父母被北羌兵所殺,自幼孤苦無依、飽嚐艱辛冷暖,如今有安身之所,又能躲避災劫何樂不為,師父在上受弟子一拜!”
    杜厄真人微笑道“無量天尊,如此甚好。”旁邊大弟子吳倫道“恭喜師父再收高徒,小師弟心胸開闊,頗有慧根,將來一定能修成正果。”
    “好吧,吳倫呐溫良就拜托給你了。”吳倫稽首“謹遵師父法旨。”溫良挺會來事兒“參見大師兄。”
    杜厄真人道“其實你大師兄今年三百餘歲了,看起來和一三十多歲的漢子。”溫良大驚失色,好家夥大師兄按年齡來說應該是祖宗輩兒了,不過還得師兄弟稱呼。
    溫良一向不喜歡清規戒律,經常偷偷下山到酒館喝的酩酊大醉,按說俗家弟子不是不可以喝酒,隻是有一個規矩不準把酒肉帶回道觀。
    一眨眼六七年過去了,溫良特別喜歡練刀,對於法術卻一竅不通,隻學會了一個道術就是土遁,這土遁也馬虎眼,經常磕的頭破血流。
    一天杜厄真人找到溫良問道“徒弟到寺廟多長時間了?”溫良撓了撓頭道“隻記得山上杏樹被俺吃了七次飽。”真人道“七年了整整七年,你可學會了辟穀之術?”
    “不曉得。”
    “練氣之術可會否?”
    “不曉得。”
    “結丹會否?”
    “也不曾曉得。”
    杜厄歎了一口氣“看來你與塵世有緣,該下山了,明天就闖蕩江湖去吧。”溫良大驚,繼而磕頭不止“弟子哪裏做錯了,還請師傅明示。”
    真人道“你並沒有大的過錯,不過吃肉喝酒而已,下山曆練十年後保你修為大進,下山去吧!”
    溫良還想說什麽,杜厄真人便已經化作一陣清風,蹤跡不見了。半空中傳來真人諄諄教誨“下山後你會遇見一個名字是蕭逸塵的少年,此人天賦異稟,是得道成仙修煉法術的好苗子。”
    溫良擦了一把眼淚,到俗家弟子的住所,收拾收拾包裹,帶了镔鐵雙刀,裹了六七十兩銀子,便望山路走去。
    溫良闖蕩江湖一年有餘,聲名鵲起,瓦舍勾欄、茶樓酒肆到處都是他的傳說,如何武藝超群、如何俠肝義膽,來無影去無蹤。
    這一天溫良來到中原地帶珞珈城郊區附近的虎頭岩,突然山坳裏喊殺聲大起,塵土飛揚,其中夾雜著短兵相接的金鐵交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