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江湖傳說摸魚郎
字數:7809 加入書籤
“亨九先生,湯若望與鐵敢,你覺得誰手藝更好?”
多額琿突然想到鐵敢,正好聽一聽洪承疇這個老狐狸如何分析鐵敢。
洪承疇一怔,沒有料到攝政王會突然發問,有些慌了陣腳,他沉思片刻,說了一句模棱兩可的話。
“微臣沒見過鐵敢,他與湯若望的技藝,微臣認為,各有所長。”
多額琿輕笑,並不認同洪承疇,而是轉向寧完我:“公甫先生覺得呢?”
景國入主帝都後,寧完我負責新火器製造事務。
他斟酌後,小心回複道:“主子,奴才以為,鐵敢不過是一個少年工匠,天資聰穎,於工匠一道確實少見。然,經驗尚缺,略遜於湯若望。”
“哪些方麵遜於湯若望?”多額琿很直接,不想聽模糊結論。
“據湯若望所說,軍工廠的燧發槍與野戰炮,皆由其參與指導工匠製造。
且,奴才向湯若望打聽過鐵敢,湯若望讚揚鐵敢很聰明,是他見過的工匠中最聰明的。不過,他認為鐵敢還需要時間雕琢技藝,鐵敢打造的火器主要是仰仗東勝神州鐵料。”
若是鐵敢聽聞湯若望如此評價自己,會毫不猶豫給他幾個**兜,這老騙子太擅長暗戳戳設計話術。
話語裏不直說他指導鐵敢,但會不斷暗示鐵敢是他指導出來的。
湯若望就是要踩著鐵敢,確立自己新火器專家的地位。
多額琿又笑了笑,問道:“於近直如何評價鐵敢?”
“回主子,於近直認為鐵敢是靠東勝神州鐵料出名,實際水平他不認為有多高。”
“哈哈哈!”多額琿忍不住笑出聲來,說道:“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奴才愚笨!”
“微臣愚鈍!”
......
“本王且問你們,東勝神州鐵料由誰引入軍工廠?”
“聽聞是一個福建的海商售賣的。”寧完我配合多額琿的話題。
“十五弟,你說說。”
“嗯?”多鐸懵圈,你們聊你們的,問我幹嘛?
“本王不是讓你去查鐵敢的消息麽?”
多鐸思路總算接上話題:“原來是說鐵敢啊,這個我熟,我派人四處打聽鐵敢在帝都的各種事跡,這小子,對我胃口,哈哈哈!”
進帝都後,多額琿安排多鐸去搜集鐵敢信息,為啥這樣安排呢?因為多額琿認為多鐸對鐵敢很感興趣。
“那你將打聽到的,說來聽聽。”多額琿耐著性子催多鐸。
“你們知道麽?那小子年初的時候在酒樓把成國公揍了一頓,然後揚長離去,成國公得有多慫,他的侍衛得有多廢物!哈哈哈!”
多鐸說到精彩處,又再次大笑起來。
房間裏的眾人雖然驚訝鐵敢的膽大,但皆冷著臉,沒有附和一起大笑,心中均埋汰豫親王,大家在談東勝神州鐵料,不是聽戲文。
多額琿臉瞬間黑了下來,我讓你說重點,不是讓你說傳奇故事。
他揮手製止了興頭十足的多鐸,親自出馬說重點。
“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麽鐵敢造燧發槍,造野戰炮,能買到東勝神州鐵料,而於近直和湯若望卻買不到?”
是啊!範承疇、寧完我等人俱醒悟,以前從未聽說過有東勝神州,海外之州,太過神秘。
“能買到東勝神州鐵料,本身就是一種才能!”多額琿很得意,這一點是他分析出來,在坐心腹沒有一人注意到重點!
“王爺高見!臣遠不如也!”
“主子大才!奴才佩服得五體投地!”
“主子英明!大景之幸也!”
.......
無論任何時代,領導一旦展現高人一籌的判斷,下屬一定要發自內心、全力以赴拍馬屁,此乃最佳彩虹屁時間!
多額琿從容享受心腹們的吹捧,半晌後接著分析鐵敢。
“於近直明顯是妒才,十五弟多方打聽來的消息,軍工廠造槍造炮皆是由王承恩統籌,與於近直無關。
可見崇真最後幾個月不算昏庸,無奈時間太短,燧發槍和野戰炮產量有限。”
“王爺,為何鐵敢投了張賊後,又率軍離開?”洪承疇很想了解更多細節。
鐵敢如今在北直隸和山東,聲名顯赫,於民間廣為傳播。直隸山東行俠義,義薄雲天摸魚郎,都快編成戲劇了。
洪承疇知曉鐵敢率軍南下,一路收攏流民,扶危救困。但不知道為什麽鐵敢會投靠張自成,然後又率軍離開,這裏麵到底有何糾葛?
“亨九先生認為呢?”多額琿反問。
洪承疇又是一怔,今日多額琿兩次考核,讓他覺得有些不爽,可自己乃一介降臣,不得不努力證明自己的價值。
“回王爺,臣以為,鐵敢是不得已投靠張自成,張賊發兵上海關後,他抓準機會,收編降兵,反出帝都。”
多額琿點頭,繼續分析道:“亨九先生所言極是,從打探來的消息看,張自成封了他官,好像中間有什麽誤會,差點斬了他。
但張賊看得明白,需要鐵敢打造火器。可鐵敢並不看好張賊,給什麽官也不願在張賊手下做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既然張賊有湯若望,為何還要給鐵敢封四品官?張賊可沒有給湯若望封官,連一個七品都沒有給。”範文程突然插了一句,他知曉鐵敢被張自成封為工部摸魚郎。
幾位謀士互相對視,然後一起高喊道:“王爺英明,大景之福。”
多額琿雙手虛按,示意無須再拍馬匹了,他知道自己英明,很明顯,張自成明白鐵敢的價值遠高於湯若望。
“三件事,一,如亨九先生所言,攻打山西若順利,繼續追著張自成打,張賊乃梟雄,重視火器,不能給他成長時間;
二,廣平府繳獲的東勝神州鐵料,由湯若望督造,全部鑄造野戰炮,告訴孔友德,不得挪為它用;
三,弄清楚鐵敢為何和河間民團攪到一塊,派說客去找他,允諾封他為侯爵,執掌軍工廠,他喜歡賺錢,讓他賺,帝都的鋪子隨他挑。讓說客多挑一些奇珍異寶帶過去。”
“喳!”眾心腹齊聲應答。
“主子,廣平府繳獲的東勝神州鐵料,共七千餘斤,有不少王爺貝勒想要拿去打造鎧甲。”寧完我抓準機會,趕緊匯報。
“一概不允!若有侵占的,一律退還。”
“十四哥......”多鐸有些急了,打一套鎧甲咋了?
“老十五,好刀用在刀刃上,以後招攬到鐵敢,自會有東勝神州鐵料。”多額琿態度堅決,不給多鐸機會。
說客的任務再次交給李慶康,李慶康真心想一走了之,不幹了。你們當初要幹掉鐵敢,現在想起了他的好,又要重新招攬,還能談麽?我這是去送死!
最後,在寧完我的安撫下,李慶康踏上南下鬆江之路。
李慶康南下尋訪鐵敢之時,應天府權力鬥爭暫時平息,內閣開始運轉,準備啟動兩件大事:
一是北上求和,洽談聯虜平寇,順帶著把吳二桂爭取回來;
二是是否組建軍工廠?
內閣決議,北上使團由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左懋第為主使,太子太傅陳洪範、太仆寺少卿馬紹愉為副使,結果使團還未出發,就鬧得不可開交。
為啥?左懋第和馬紹愉兩人不對付,左懋第一直是主戰派,而馬紹愉是主和派,兩人因政見不合,早就有怨,如何攜手?
人選出現爭執,遲遲無法達成一致之際,求和的內容照樣出不來一個結果,聯虜到底要聯到什麽程度?朝廷願意付出的好處又具體是什麽?內閣沒給出內容。
求和的內容都無法確定,你讓使團去談什麽?
左懋第隻好自己上書,提議景國退回遼東,並出兵協助名朝剿滅張賊,軍餉由名朝支付,同時開放互市。
這咋可能?景國到手的肥肉如何會吐?還要拿景國的軍隊當槍使!這分明是過去宣戰!
內閣不得已,倉促提出以長城為界,將關外讓於景國;二是可以同意歲幣,以三十萬兩銀子為上限。
左懋第不同意,甩袖不幹。
最後,史明法出麵,“強硬”勸說下,左懋第才勉為其難地同意北上出使。
北上求和一事暫時擬定,新火器製造迫在眉睫,與北上求和不同,閣老們一致讚同組織工匠開工,拖不得。
但圍繞是否延續先皇組建軍工廠一事,內閣大學士們意見相左,再次爭吵不休。
南京作為留都,一直保留了六部、都察院等一整套與帝都相對應的中央機構,軍工廠剛設立,所以留都暫時未搭建。
“諸公,單獨成立軍工廠,打破六部五寺之製,曆朝曆代未曾有過,非良策也。”首輔馬士英旗幟鮮明反對。
禮部左侍郎薑曰廣臉色鐵青道:“先皇下旨成立的軍工廠,難道要廢在吾等手上?”
薑曰廣的觀點代表朝廷不少人的觀點,天師的戰績擺在那裏,且強敵環伺,組建軍工廠製造新火器,名正言順,有何不可?
馬士英心中火起,帝都的軍工廠把工部軍器局和內府兵仗局糅合在一起,滑天下之大稽!
科舉出身的官員與太監一起管理,能管理得好麽?看看他們在帝都做了啥?扯皮三個月才開工,先皇糊塗啊!
況且原南京守備太監,現司禮監掌印太監韓讚周不同意,這是搶了內府的事權,兵仗局不能並到軍工廠。
雖然新朝剛立,內府兵仗局沒幾個工匠,但涉及到內府的權力,豈可輕易讓步?
“國事危急,一切從簡,新火器製造交給工部軍器局,兵仗局如若想造,他們自己去找工匠。”
馬士英厭惡掣肘,想一攬權力,加快決策速度,他認為這是當前應對北方大敵的唯一策略。
尤其是薑曰廣,西林黨出身,自己提什麽方略,他的任務就是反對,為反對而反對,不管是非與對錯。
禮部尚書王鐸是和事佬,不願多發言。
史明法作為裱糊匠,一心推動政事落地,隻好勸道:“少宗伯,不如工部軍器局先行打造新火器,軍工廠組建一事暫緩,等北方危機解除,再組建不遲。”
薑曰廣見四位閣老中有兩位反對組建軍工廠,隻好妥協。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馬士英是急性子,當即安排工部軍器局負責人。軍器局特殊,直接設主事,不設正使、副史,級別提上來,這倒是顯示出馬士英的雷厲風行,以及對軍器局的重視。
“帝都逃過來的原軍工廠官員,可否安排一些人進入軍器局?”史明法補充道,他認為這些人業務熟,能加快軍器局的新火器打造。
馬士英搖頭,不讚成!他知道史明法要推薦方以智等人,方以智是三皇子的老師,且與自己的政治搭檔阮大铖有仇,如何能用?
方以智、安吳陽、宋銘仁等人,因帝都失陷投降大同,名節有虧,一直被閑置。
方以智名滿江南,複社四公子之一,西林黨重點培養對象,曾經在複社異常活躍過。所以,近幾日重新啟用他的呼聲很高!
“聽聞帝都軍工廠有不少國子監學子參與打造新火器,可讓這些人到軍器局來指導工匠製造。”
馬士英說出自己的主意,他前些日子看到一位國子監學子關於軍工廠的策論,認為撿到了寶!
這名國子監學子是誰?
當初的軍工廠七君子之首劉俊彥是也!
方以智、宋銘仁是官員,投降便有了汙點。而劉俊彥等人是國子監學子,沒有官身,逃回來反而成了英雄,重新就讀國子監,被眾多學子追捧!
為啥?經曆豐富呀!能吹牛逼!就問你們應天府的學子們,誰見過大同軍?誰經曆過國破時刻?
劉俊彥當初並未跟隨鐵敢一起南下,而是跟著表兄宋銘仁,一路受盡磨難才抵達應天府。
英雄劉俊彥在眾星拱月中,過得很滋潤,古代人若成為名人,會想幹啥?自然是指點江山,他整理經曆,寫了一篇軍工廠的得失利弊策論。
策論中提及燧發槍與野戰炮的製造,也順帶罵了鐵敢幾句,認為鐵敢有名無實,不過是先接觸海商弄到東勝神州鐵料而已!
帝都的江湖,南京的江湖,鐵敢已飄然而走,遠離是非,但這兩處江湖依然有他的傳說!
喜歡工部摸魚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