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一南一北,兩線出征!
字數:4189 加入書籤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若是往常,這會兒朱元璋早就跳出來指著朱老四鼻子讓他消停點了。
可此時看著興奮的朱老四和一臉篤定的好大孫,朱元璋反而覺著格外的暢快。
他是休養,可在位二十來年的皇帝,朝堂上的事兒怎麽可能瞞得過他?
所以,朱高煜今兒跟他說的這些東西,其實他知道的比所有人都早。
他原本是想等著自家好大孫愁眉不展的時候,出來幫著指點迷津順便讓好大孫學學本事的。
不曾想,自家好大孫做得比他想象的還要好。
眼下這局麵,錢糧解決了,兵將大明本就不缺,好大孫更是把新式槍炮都給加上了。
再加上藍玉和老四都是知兵的老將,威望、手段都不缺。
這等手段,他還有什麽好說的?
頤養天年不香嘛?
真當誰樂意天天看折子看得頭昏眼花?
朱元璋笑眯眯的看了自家好大孫一眼,呲咪呲咪的笑出了聲。
今兒的酒,香啊!
翌日,朱高煜如往日一般一屁股坐在了龍椅之上,接受著眾人的朝拜。
朝臣們看了好些天以後,對於朱高煜這毫不客氣的僭越之舉早已麻木了。
可朝臣們朝拜完後,才發現今兒個朝堂上有些不一樣啊。
燕王,哦不對,應該是燕王殿下怎麽就上朝了?
要知道,自從朱高煜監國伊始。
這位稀裏糊塗就接下了太子寶座的皇四子、燕王殿下可就壓根沒在朝堂出現過。
所有朝臣都明白,這無非是為了給自己大兒子讓道呢。
但既然都已經讓道了,為何今日裏又出現了呢?
朝臣們一個個低著頭互相遞著眼色,可始終摸不著頭腦。
但所有人都明白,這十有八九是有大事要來了。
這不,這朝會才剛剛開始,兵部尚書便出列奏道。
“殿下,臣有本奏,兵部昨日收到加急戰報,阿魯台部今日再次南下襲擾我大明邊疆,戰事一觸即發,如何應對還望殿下示下。”
“另外,東南倭寇之患,眼下也已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還望殿下能盡快給個章程,兵部也好協調一應事務!”
兵部尚書這話一出,所有朝臣的表情都變了。
文臣們就沒喜歡打仗的,因為打仗就是燒錢不說,打贏了都是武將的功勞,可在後方勞心費力組織錢糧的可都是他們。
他們能喜歡打仗就怪了。
朱高煜看著有些躁動的朝堂,抬了抬手沉聲吩咐道“此事孤已有定論,涼國公何在?”
藍玉聞言麵色一肅,自隊列當中站出來躬身一禮,朗聲道“回殿下,藍玉在此!”
看著眼前這位精神矍鑠的老將,朱高煜暗自點了點頭,沉聲道。
“孤受皇爺爺委托監國執政,自當護佑大明全境。”
“眼下小邦賊子殺我百姓、侵擾地方,孤不能坐視不理,故,封涼國公藍玉為平夷大將軍,領十萬精兵,操練三月後出征東瀛徹底滅絕倭寇之亂。”
藍玉哪怕早就知道這消息了,此時聽到這赦封的旨意仍舊心花怒放。
當下一撩衣擺單膝跪地拱手喝到“臣涼國公藍玉領命,臣此行自當身先士卒、奮勇爭先,為我大明一掃陰霾,震懾宵小!”
藍玉舒服了,這一眾朝臣看傻了啊。
這啥意思啊,打個倭寇而已,怎麽就變成十萬兵將出征還是直達倭寇本土了?
而且,這倭寇真有那麽容易打?
朝臣們雖然不通戰事,但也是有腦子的,心裏多多少少覺著此事怕是有什麽內情。
但誰都不傻,有些事兒下了朝打聽歸打聽,但要是敢在這個時候提出來,那怕是當場最少就得扒了官衣。
不過,朱高煜今天是打定主意要畢其功於一役了,再次朗聲說到。
“太子朱棣,曾為燕王,鎮守北平多年,知兵事、擅軍略,加封征北大將軍,領北平軍政事,轄北境諸軍,征討阿魯台部。”
如果說之前藍玉的赦封隻是讓朝臣們震驚的話,那麽此時朱棣的這個征北大將軍一出,那可就徹底把朝堂引爆了啊。
一應朝臣都沒等朱棣出列領命就站了出來,一個個義正言辭的勸諫起了朱高煜。
“太孫殿下,此舉不妥啊!好戰必亡啊!”
“太孫殿下,此舉大謬,我朝如今財貨不豐、糧草不滿,如何撐得住如此大戰,還望殿下收回成命!”
“殿下,切切不可拿國事當兒戲啊!”
“殿下……”
看著一眾朝臣們如同爭先恐後一般的上來勸諫,朱高煜嘴角閃過了一絲冷笑。
他知道,其實這裏麵不是沒有大明的忠臣。
肯定有人是真心為了大明著想的,畢竟按照大明擺在明麵上的情況,確實沒能力同時支撐兩路大軍。
可朱高煜很清楚,這裏麵九成的人其實是為了諫言而諫言,以直邀寵的手段而已,自己又不是沒見識過。
但,自己定下來的東西,豈容他人置喙?
朱高煜拿起禦案上的一方鎮紙在禦案上輕輕一敲,鎮住了眾人後,才沉聲道。
“此事,孤自有定計,諸位臣工無需多言!”
這話一出,朝臣們傻了。
啥意思?
就這麽決定了?
那你拿到朝會上幹啥啊?
這時,又有人以糧草不足為由,試探著再次勸諫了起來。
這次朱高煜就真心沒給人好臉色了。
直接站起身厲聲喝倒“此事,剛剛孤已然講明,孤自有定計,無需爾等操心,怎麽?當孤在看玩笑不成?”
這話一出,徹底沒人敢回話了,連剛剛站出來的官員都滿臉冷汗的連聲說著不敢。
站在朱高煜一旁的內侍也是個聰明人,這會兒眼見著局麵僵住了,幹脆一聲大吼“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見真沒人吱聲了,朱高煜冷哼一聲一甩袖袍去了後殿。
而一眾朝臣雖然不甘,卻也拿朱高煜沒辦法!
畢竟老朱此時不在宮中,朱棣這位太子父王儼然又是個有子萬事足的模樣,此時還真沒人能站出來了。
而就在朝堂上眾人憂心忡忡之際,江南等地暗地裏兩支規模龐大的運糧隊悄悄的奔赴東南和北方。
而同樣就在今天,京城外兵仗局裏同樣離開了兩隻隊伍,趁著夜色分頭向南北兩個方向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