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工程籌建,太孫不滿意
字數:4132 加入書籤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沒錯,對於一眾官員來說,他們壓根不相信這在他們眼皮子底下就那麽糊弄著弄出來的墩子能有這麽結實。
所以,隻有一個答案,那就是剛剛那小崽子在演戲。
沒人覺著不對,演戲嘛,這朝堂之上的袞袞諸公,誰還能沒點演技來著?
隻是,有人眼神不善的看了看剛剛那個小崽子。
娘的,這種能在太孫麵前露臉的好機會,怎麽就讓這個小崽子搶先了呢。
看著眾人那迷茫、疑惑、嫉妒、誇獎等等不一的眼神,這名翰林院新晉翰林苦笑著搖了搖頭。
隻有他自己心裏清楚,剛剛他是真沒打算演戲啊。
他是川蜀人,如果說在場的誰對直道這事兒體會最深的話,那恐怕就隻有他們川蜀人了。
這個時代的川蜀,出來一趟是真心不容易,少小離鄉老大回可不僅僅是一句詩,而是非常現實的情況。
所以,他想看看,太孫殿下所說的這個“神器”到底是真是假。
如果是真的,那麽他會請旨自己去修路去。
作為一個川人,他希望自己的後輩,不用再跟自己一般,辛辛苦苦的跋山涉水了。
不過眼見著沒人出來再試試了,另一位武將有些待不住了。
他有個很秀氣的名字,張玉。
可實際上,他乃是朱棣最為信任的心腹部下。
這次北征結束後,直接被朱高煜一封聖旨給調了回來。
對於這位在靖難之中為救朱棣而犧牲的將軍,朱高煜的好感度無疑是很高的。
更別說,他的三個兒子就沒有一個廢物,英國公張輔便是他的兒子。
張玉對於朱高煜的忠誠度自然不用說,他此時站出來隻有一個想法,那便是覺著小爺是不是被人蒙蔽了?
所以,他沉默著走上前來,撿起地上的鐵錘,在手上掂量了幾下後,有些詫異的看了之前的官員一眼。
顯然他沒想到這錘子居然沒摻假,真是大鐵錘。
而後,他也沒說多話,直接雙手握住錘把,高高舉起後鼓蕩起全身力氣猛的一錘,砸在了這墩子上。
砰!
武將的力氣,自然不是之前的文官能比的。
光聽響聲就知道,這一下是下了死力氣了。
可眾臣再一看結果,咦?居然還沒壞?
這次倒沒跟之前一樣毫無變化了,至少崩裂了不少碎屑不說,有幾道裂縫也露了出來。
一眾朝臣們這時候才驚訝的發現,似乎、大概、也許、可能、應該朱高煜說的是真的?
想明白這個事實,百官們頓時鴉雀無聲的看向了朱高煜!
朱高煜沒有嘚瑟什麽,這個結果在他看來理所當然,所以非常坦然的看著眾人補充道。
“今日這個測試,其實隻不過是臨時弄出來,準備不充分、用料也不齊全。”
“若是真到了築路、建城的時候,用熟悉的工匠慢慢來,弄出來的比眼下這個還要再硬上幾分!”
“最重要的是,這東西是真的便宜!”
“諸位都是熟悉庶務的老臣了,應當明白,其實青石板那東西好歸好,但實在是開采困難、運輸困難、維護起來更困難。”
“正因為如此,才讓築路顯得耗費如此驚人!”
“可有了水泥之後呢?”
“直道,真有那麽大的耗費?”
事實就在眼前,雖然朱高煜沒有詳細說這水泥到底便宜到什麽程度。
但誰都不傻,這東西擺明就是能批量製造的,不說其他的,單說運輸起來就比青石板可要方便太多太多了。
而且細心的官員之前可是注意了,眼前這個他們守了一天的墩子,實際上壓根沒用多少水泥。
那……搞!
想明白以後的一眾朝臣,立馬成了朱高煜最忠誠的擁躉!
誰說不讓修直道了?
這特娘的可是大秦之後,曆朝曆代都沒能幹成的大事兒!
但凡能做成這件事兒,這要是不能青史留名、標榜史冊,那絕對是寫史書的收錢黑人了。
一時間整個廣場上都有些群情激奮了。
這些人都不傻,既然朱高煜證明了這水泥確實經久耐用而且還造價便宜,那這事兒還有什麽好說的,哪怕摻和不到裏麵去,也不能跟大勢作對吧!
最終,事情還是落在了工部身上。
工部尚書是不可能專門隻幹這件事的,他要對應的是整個大明上上下下所有的營造事務,哪怕直道修建確實是一件大事,他也隻能掛個名。
所以,工部侍郎就得站出來了。
說白了,他就是那個具體負責主持工作、認真幹活的。
事情到這裏,基本上也就結束了。
其他官員今天看了一天的熱鬧,興致勃勃的回家、聚會去了,可工部侍郎可不能走。
他還有很多問題要跟朱高煜溝通呢。
“殿下,不知對於知道修建一事,您有何示下?”
“高侍郎,此事,我倒是想先聽聽你的想法!”
朱高煜沒直接說自己的想法,反而想聽聽看這位大明時代“工程總監”級別的人才對於這項國家工程的想法。
這位高侍郎也是在工部工作多年的老手了,他倒也沒拒絕,沉吟片刻後認真答道。
“殿下,直道之事耗費驚人不說,動用的人力、物力哪怕有水泥這等神物在,也是嚇死人的存在。”
“最關鍵的是,此事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完結的,所以臣的想法的是,在人手上監工的自然是我工部出身的大匠。”
“可幹活的普通勞力,臣的想法是征調那些失地、貧困的農民。”
“此舉既能靖安地方、改善吏治,又不會給我等帶來過多的耗費,畢竟給個飽飯吃就行了。”
“這樣以來便能把人手問題解決了,剩下的無非就是監工以及其他的技術活了,這些事情工部到也可以照章辦理!”
朱高煜默默地點了點頭。
這高侍郎多多少少還是有點本事、有點眼光的。
至少能清楚的明白失地農民以及貧困線下掙紮的人減少對當地治安以及執政環境的改善。
同時還能一舉兩得的給工程省錢。
至少從這一點來看,算是一個比較不錯的官僚了。
但是,朱高煜不滿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