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朱皇帝的態度!
字數:4139 加入書籤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君臣之間互相問候幾句之後,幾位老臣對視一眼,終於歎了口氣說起了今天的正題。
“陛下,老臣今日來,是要跟陛下談及一件動搖國本的大事的!”
“今日,太孫殿下在朝堂堂而皇之的言稱要更改宗室製度,讓除了世子以外的子弟再無繼承權。”
“陛下,此事非同兒戲啊,若是真頒行天下,必然山河動搖、人心不穩呐!”
朱元璋聽到這消息,深深的看了來人一眼,而後往後一靠,再次倒在那躺椅上,雙眼微眯的曬著太陽。
一眾老臣不知道這位曆來殺伐果斷、脾氣暴躁的陛下,這舉動到底是什麽意思。
但他們敏銳的感覺到,似乎這次冒險前來求見朱皇帝,似乎並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麽順利。
良久,朱皇帝才幽幽一歎道。
“你們呐!”
“這是在咱的心尖子上戳了一刀啊!”
“你們難道以為高煜要行此大事,會不跟咱商量?”
“你們以為高煜若要對他那些叔叔下手,會不跟咱先說一聲?”
“可咱之所以不出聲,實在是因為以往的宗室政策,是咱弄錯了啊!”
朱皇帝難得的自承錯漏,看著眼前幾位瑟瑟發抖的老臣子,苦笑著搖了搖頭道。
“你們也不想想,若所有子嗣都能成為宗室,需要國庫供養,那是何等恐怖的數字?”
“咱如今有十幾個兒子都是藩王,這是咱這個當爹的,給他們一份安身立命的本錢,也算是全了咱跟他們的父子之情。”
“這其實並沒有錯,國庫供養他們一家,他們便鎮守邊疆、拱衛大明。”
“可若是他們所有人的一應子嗣都由宗室供養的話,那麽不出百年,這天下需要供養的宗室就會有幾萬人!”
“這是何等恐怖的數字?”
“大明固然蒸蒸日上,可哪裏跟得上這等恐怖的消耗?”
幾位老臣一聽就知道,這其實跟朱高煜在朝堂之上所說的理由一模一樣。
也就是說,朱皇帝跟朱高煜爺孫倆,是真心覺著這宗室製度會為禍大明,故此才痛下狠手打算一改之前的政策?
幾位老臣此時已經滿頭冷汗了。
既然這爺孫倆都已經認可這政策了,那他們最後一點希望也沒有了啊。
畢竟當朝皇帝和監國太孫都認可的國策,哪裏容得他們反對?
更何況,他們如今已然是一介白身,連上奏折的資格都沒有了啊。
而且,他們不傻。
他們辭官之時,朱高煜那隱含怒氣的話,他們可是聽了個明明白白。
說要他們以後在老家含飴弄孫,其實說白了就是明確告訴他們,這輩子別想著再當官了。
以後就老老實實在家裏當個田舍翁就行了。
這就是朱高煜對於他們以辭官相威脅的懲罰啊。
幾位老臣麵麵相覷之下,忽然問出了一個問題。
“陛下,臣還有最後一問。”
“若真造次行事的話,那豈不是一應藩王的利益都會受損?”
“陛下春秋鼎盛之時尚且能壓製得住,可若是陛下龍禦歸天之後,那後來的帝王又當如何?”
“那些藩王手中的兵權可不是玩笑啊!”
朱皇帝扭頭深深地看了說話的老臣一眼,那雙老花鏡後的眸子,此時如同深淵一般想要擇人而噬。
這目光是如此的冷冽,讓被盯著的老臣仿若被什麽猛獸盯上了一般,不自覺的就打了個寒顫。
可該說的話,他都已經說了,難不成還能把之前的話給收回去?
朱皇帝臉上原本的笑容也不見了,顯然這人的話已經說到老朱心裏了。
可他看了半晌後,卻隻是輕輕一點頭。
“那又如何?”
“隻要咱在世的時候,那些小崽子不造反,之後的事兒,自有後來帝王去處理!”
“如果連這點事情都處理不好,那他們那皇位坐不穩也是應當!”
說到這裏,朱皇帝長身而起,背負著雙手看著眾人道。
“咱這天下,不是誰送到手裏的,是咱一刀一槍豁出命去搶來的。”
“這後世子孫,若是沒那本事坐穩這龍椅,不夠賢明、不夠聰明,被其他藩王覓得空子造反成功了,那又有何不可?”
“反正都是我朱家子孫,無論誰坐在這皇位上,隻要對得起天下萬民,能讓這大明蒸蒸日上,咱都不怨他!”
“這總比一個蠢貨拖累整個大明,弄得民不聊生要好得多!”
這話可謂是驚世駭俗了,幾個在一旁聽著的老臣恨不得把自己耳朵給戳聾,好讓自己壓根沒聽到這番話。
實在是,這番話可以說直接給了一應藩王造反的合理性了。
這話要是流傳出去,這天下難道不會亂起來?
可還沒等他們開口,朱皇帝直接一揮手打斷道。
“咱知道這番話有何效果!”
“可咱不在乎!”
“這段時間,咱沒困守在那深宮之中,反而於市井之間遊走,於一應老臣交談,更是看了不少書。”
“回顧了咱這一輩子以後,咱發現過往咱還是想得太過淺薄了。”
“不是每一代都能如標兒那般適合當皇帝的。”
“就好比允炆,難道他繼位了這大明能好?”
“不說其他人了,高煜其實在跟咱相認的時候,就已經在準備造反了,一旦咱走了允炆繼位,他第一時間就會造反。”
“而以他準備多年的實力,還有他那諸多手段,你們以為允炆頂得住?”
“他頂不住的!”
“所以,與其等咱死了鬧得天翻地覆,還不如咱在世的時候就把規矩定下來。”
“你有本事,那你就安安穩穩當皇帝,可若是你不能壓製住這天下,那其他在野的藩王自然也不會光看著。”
“如此一來,大明壓根就不會出現昏君,因為昏君連皇位都坐不穩。”
“頂多就是一個平庸之主罷了,反而更適合大明休養生息!”
幾位老臣聽到這,知道今天他們來的目的可謂是全部失敗了。
這位開國皇帝可謂是早已把事情想了個明明白白,壓根不留一絲縫隙給後人啊。
而朱元璋則在默默感歎,大明或許能成為曆朝曆代第一個千年王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