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天工學院引發的轟動

字數:4243   加入書籤

A+A-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朱高煜準備組建一所天工學院,並將分校開遍大明。
    隻有這樣,才能流轉大明被腐儒汙染,將一切技術都視為奇技淫巧的風氣,培養出科學思想。
    科學思想生根發芽後,才能誕生大明的本土科技!
    總不能大明的一切,都要靠朱高煜來推著走。
    若是這樣,有一天他去世,難道大明要退回原來的地步不成?
    “建設天工學院,勢在必行!”
    雖然全名基礎教育會更好,但這個步子就邁得太大了點。
    朱高煜還沒有發瘋。
    如今的大明,雖說條件好了點,百姓們也能吃飽飯了,但想要他們將自己的兒女從小送進學校學東西,簡直是天方夜譚。
    朱高煜不是神仙,做不到這一點。
    所以,他隻能退而取其次,先建一所專門教工科的天工學院。
    至少,凡是從天工學院出來的學生,可以直接分配就業,讓他們有事做,可以自己養活自己。
    朱高煜相信,這種畢業包分配的設計,會讓很多普通老百姓,舍得將建家裏的孩子送進來的。
    ……
    皇太孫要建造天工學院,並親自掛名做校長!
    這個消息一傳開,立刻引發,民間無盡轟動。
    “什麽?天工學院?”
    “這是教什麽的?要讓人去當工匠嗎?”
    在大明老百姓的觀念裏,學院是讀書人去的地方。
    而讀聖賢書,隻要取得一點點功名,即便是再貧寒,也會得到極大的尊重,無論是鄉裏還是族群裏,都會供應資源,想方設法讓他更進一步。
    考上秀才,就足夠在鄉間立足,當個私塾老師了。
    而若是中了舉人,隻要舍得投入錢財人脈,是可以出仕當官的。
    所以,但凡有點條件的,無不想自己的子孫後代,讀書科舉。
    但實際上,書生這個群體是相對小眾的。要麽是官員的後代,其次是地主的後代。商人有錢讓子孫讀書,但一般都是私塾。會識字算數就行了,能不能繼續讀,去參與科舉,還要看天分。
    至於大多數普通百姓,是沒有條件讀書的,連私塾的大門都摸不到!
    所以,對這所教工匠之學的天工學院,大部分人都是一頭霧水,不理解朱高煜的想法。
    在大明,工匠是賤籍,天生低人一等。
    雖然說是說士農工商,但誰都知道,官員高高在上沒的說,商人有錢富裕,生活條件好,地位實際並不低。
    隻有農民工匠,才是真正的難兄難弟,一直處於社會的最底層。
    誰要給你吹當工匠好,有手藝能夠吃飯,你可以讓他來試試。
    平時累死累活,也不過維持個溫飽。
    有活的時候還好,一旦沒活找你,就等著餓肚子吧!
    如今皇太孫殿下,要親自教授工匠技術,讓所有人都看不懂,持觀望態度。
    “不去不去!”
    “傻子才去這個天工學院,學不學得到東西另說,便是學成了,難道出來當工匠,能做工部尚書不成?”
    能夠培養的起讀書人的家庭,官吏富商階層,都不看好天工學院。
    誰都知道,工匠沒前途。
    工部雖然說也是六部之一,但別說正二品的工部尚書了,就連一個小小的從五品員外郎,六品七品的主事、所正,都得是正統科舉上來,起碼得有個舉人身份。
    乃至於最末流就九品的大使副使,都很少有工匠出身。
    工匠做得再好,都當不了官,他們才不會傻到去天工學院。
    唯有真正的底層貧苦百姓,聽到公告上最後的幾行消息,才驚喜意動。
    “凡是願意進天工學院讀書的,包所有食宿,不用話一文錢!”
    “甚至畢業後,還可以直接分配工作,讓他們有一個掙錢吃飯的活計!”
    “這也太好了吧!”
    “我家大娃子半大不小了,家裏人口又多,吃沒吃的住沒住的,還不如送去天工學院,讀幾年書!”
    “就算什麽都學不到,將來能夠分配個活計,養活自己也成啊!”
    第底層百姓來說,不求富貴發達,隻要有一個謀生的出路,就足夠了。
    俗話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
    半大的孩子不僅吃得多,還逐漸懂事,在家裏和父母擠在一間房也不方便。
    雖然他們已經可以算是大半個勞動力了,但普通百姓家裏的田地也有限,根本用不上那麽多人手,人多地少,反而是矛盾。
    要是長大後沒分分到田地,家將來連個媳婦都娶不上。
    相反。
    送到天工學院可以說是好處多多,混不出來也能夠溫飽,要是萬一被皇太孫殿下另眼相看,將來說不定也能夠出個大人物呢!
    抱著這樣的心思,不少底層老百姓,紛紛將自己家裏的孩子,送到各地的天工學院。
    當然。
    聖旨公告上還有另一句話,卻沒有多少人注意。
    “天工學院不限性別男孩女孩都可以進來讀書?”
    “開什麽玩笑,誰家會把女兒送去讀書啊,還是讀工匠之學!”
    幾乎大明上下所有人,都對這個規定嗤之以鼻。
    普通百姓家裏的女兒,隻想著早點養大嫁人,當一個賢妻良母。
    富貴人家的女兒,即使疼愛有加,願意讓她們讀書識字,讀的也是聖賢書,學的也是女戒、列女傳這些。
    最多研究研究詩詞歌賦,博個才女名聲,也好攀附高枝。
    誰會將女兒送去讀工匠之學?
    腦子再昏也不會如此。
    所以。
    沒有半點意外,第一屆天工學院開學後,雖然明確規定了女孩可以進來,卻沒有收到一個女學生。
    來報名入學的男孩,還是有不少的,將天工學院擠得滿滿當當。
    經過一番簡單的篩選,大部分人都得以順利入學。
    朱高煜一早就定下標準,隻要不是瞎子聾子,傻子癡呆,哪怕手腳後點殘疾,都可以順利入學。
    反正他又不是養不起!
    安南三百萬人他都養了,難道還缺學生們這一口吃的?
    等他們讀幾年出來,哪怕是最普通的學生,也可以勝任不少工作。
    大明正在飛速發展,缺人的地方多得是,總有他們一個謀生的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