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貨幣與經濟
字數:3964 加入書籤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這些話就有些不太好理解了,涉及到許多概念。
好在朱高煜說得很慢,而且都是用的大白話,並時不時的講解各種名詞概念,方便朱元璋聽。
一番理論,讓從來沒有接觸過這種說法的朱元璋,聽得目眩神迷,很是入神。
“貨幣,商品,經濟……”
“有意思!”
“好大孫,你接著說!”
朱高煜越聽越來興致,不由眯著眼,一邊思考一邊聽。
雖然年紀大,已經算是退休了,但朱元璋還是樂於接受這些新東西,特別是從好大孫口裏聽來的。
他知道,這些都是可以對大明產生深遠影響的新知識!
朱高煜也沒有吝嗇,繼續細細說來。
“黃金、白銀、銅錢古董,字畫玉石,田地,都可以充當一般等價物,而這種一般等價物就可以被稱之為貨幣,又或者是錢。”
“貨幣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目的是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換所遇到的困難。”
“貨幣的產生經曆了四個階段偶然的物物交換階段;擴大的物物交換階段;一般等價物的產生階段;以及最後廣義貨幣的產生。”
“在眾多的商品中,金和銀因具有體積小、價值大、數量稀少,便於攜帶、久藏不壞、質地均勻、容易分割等天然屬性,因而最適宜充當一般等價物。”
“於是貴金屬用來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這便標誌著貨幣正式產生……”
這一番概念,對聽不進去的人,就像念經一樣,讓人昏昏欲睡。
但等人有了一點見識,對社會運轉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經曆,再來聽這些,卻如聞仙樂,不覺入迷。
朱元璋就是如此。
他執掌大明朝政多年,對朝廷稅賦,錢財流通,物資運轉。都有自己的見解。
但直到今天,聽到朱高煜這番抽絲剝繭的概念後,才對很多東西,有了全新的理解。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啊!”
“咱大半輩子過來,經手了無數的錢財,但直到今日才明白,這其中的道理。”
“那些儒生,整日說什麽聖賢大道理,怎麽就從來沒人研究過這些呢?”
“他們不知道,這才是真正對朝廷,對社會有用的知識啊!”
朱元璋理解完這些理論之後,一時之間產生很多感想。
比起玄之又玄,光講大道理的儒家聖人之學,這些東西明顯更務實,更貼近百姓生活,更能夠對社會發展,有用的建議。
緊接著。
他又想起自己以前發的大明寶鈔,它顯然不符合,數量稀少擁有珍貴的價值這兩大特點。
大明寶鈔他想發多少就能發多少,顯然談不上數量稀少,而且本身也隻是紙鈔,談不上擁有珍貴的價值。
“怪不得,咱以前發行的大明寶鈔,根本推廣不下去,百姓都不樂意用呢!”
“看來他們不是抵製朝廷,而是大明寶鈔,沒這個價值啊!”
聽朱元璋提起大明寶鈔,朱高煜也不由心中一動。
這可是紙幣啊!
紙幣的產生,遠在宋朝時就發明了,名為交子。
但這隻是類似銀票的不記名債券,可以拿著它到指定的錢莊,隨時兌換出銀兩。
而大明寶鈔不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朝廷背書,主動發行的貨幣。
可惜,朱元璋對經濟學理解不過,手段糙了點,大明寶鈔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承認。誰都不想收。
可如今,朱高煜已經拿著數十億兩白銀當本錢,開設了大明皇家銀行,建立了全新的金融體係,有了發行紙幣的基礎。
隨著大明的經濟發展,金銀銅錢這種貨幣遲早會不夠用,發行紙幣是勢在必行。
於是,他便試探著詢問一下朱元璋,了解一下他的想法。
“皇爺爺,你認為為什麽大明寶鈔能夠像金銀一樣成為錢?”
“當初發行它的時候,又是怎麽想的?”
朱元璋並沒有隱瞞,思索回憶一番,緩緩開口。
“咱當初的想法,是認為朕是大明天子,九五之尊的皇帝!”
“咱金口玉言發行大明寶鈔,能夠賦予它像金銀銅一樣的價值,卻不想……”
後麵的話就不用說了。
雖然朱元璋為了推廣大明寶鈔,連朝臣的俸祿,都部分折算成大明寶鈔發放,想鼓勵他們帶頭使用。
可誰知道,官員們拿到大明寶鈔都心懷不滿,一下朝便將其送到集市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將其都花光,換成糧食布匹等各種物資。
而收了大明寶鈔的商家,卻沒辦法將寶鈔花出去,隻能白白承受損失。這也導致大明寶鈔的信用進一步破產,人人避如蛇蠍。
朱高煜對此當然有所了解,沒有選擇虛言安慰朱元璋,而是實話實說。
“皇爺爺,你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執行出了問題。”
“這個事情的本質原因是公信力。天子固然有著至高無上的公信力,有資格發行寶鈔,百姓們也應當承認。”
“關鍵是大明寶鈔推出之後,卻沒有去維持信用,導致了公信力的喪失,人們也就越來越不認可了。”
朱元璋聽到這裏,愣神半晌,才若有所思。
他嘴裏重複著朱高煜的話,神情也變得鄭重起來。。
“公信力,公信力……”
他對這個詞,還不是特別理解,但有所感悟。
朱高煜微微一笑,繼續解釋。
“所謂的一般等價物的本質就是公信力。而公信力就是使人們都相信的一種力量。”
“如果隨便一個普通人,拿著一張紙說,這東西值多少錢,沒有人會相信的。可他拿的若是有官府簽字畫押的房契地契,別人就會認可了。”
“兩者結果的不同,就是因為兩者的公信力不同。”
“而大明寶鈔,正是因為有大明的公信力在,才能被很多人認可。可如今,這種公信力,也就越來越低,越來越多的人,都覺得大明寶鈔就是一張廢紙!”
“這破壞的,不僅是大明寶鈔的信用,更破壞了朝廷的公信力!”
“皇爺爺,要認識到事情背後的嚴重性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