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創辦報紙
字數:4007 加入書籤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大明以前的馬車,隻有輪沒有胎。
硬質的輪子缺乏耐磨性,很容易就會損耗,而且缺乏彈性,不能適應各種路況,缺乏減震作用,碰到障礙物會產生巨大的顛簸,翻車現象在過往經常出現。
坐這樣的馬車,哪怕隻有小半個時辰,就會顛簸得屁股痛,哪怕是再下麵墊上厚厚的棉布也沒用。
所以才有舟車勞頓,不便遠行的說法。
直到混凝土路出現之後,才好了很多。但也依舊有許多問題。
以前的那些木質輪胎,抗壓能力非常差,馬車上一旦裝的東西過重,就很容易壓垮車輪。
可換上橡膠輪胎之後,有彈性的橡膠不僅怎麽都壓不壞,還可以讓馬車行走得更加輕鬆,極大的減少了摩擦阻力。
“好東西,真是好東西啊!”
“我就知道,皇太孫殿下拿出來的,絕對不是凡物!”
“趕緊去采購大量輪胎,將我們府上的所有馬車……不!是所有帶輪子的,都換上橡膠輪胎!”
體驗到橡膠輪胎好處的貴族官員,立刻就喜歡上了這種新奇的好東西,並招呼管家車夫,對馬車進行更新換代。
隨著第一批貴族官員使用橡膠輪胎,表現出來的性能永遠超過以前的輪胎。橡膠輪胎的好處,也迅速傳開,變得廣為人知。
許多有馬車的人,或者搞客運貨運的馬車行,立刻反應過來,隨之跟進,將他們的馬車,也都換上橡膠輪胎。
橡膠輪胎一經上市銷售,很快被銷售一空。在京城區域,很快幾乎全城的馬車都用上了橡膠輪胎。
橡膠鞋子,橡膠輪胎的好處,也迅速被更多人知道,連帶著其他各種橡膠製品,也都開始大量銷售。
大明百姓都切切實實體會到了,橡膠真是一個好東西,從而認識到,東唐州還有這樣一項神奇的物產。
一時間,橡膠在大明,有了極高的熱度。
可惜,它的產量有限,從東唐州運過來的一批,迅速消耗一空,隻能等著後麵有新的原材料,才能繼續生產橡膠產品。
“橡膠,真乃神器也!”
“要不是東唐州太遠,大明的氣候又不適宜種植,我肯定去承包荒山,開墾橡膠園,大麵積種植!”
“將來橡膠這種東西,一定有這無盡的用途,無盡的需求。種上橡膠,就等於開了一座金礦啊!”
而大明百姓認識到橡膠的重要性,大恨橡膠的產量不足,不能滿足方方麵麵的需求,恨不得自己前往東唐州,去開辟橡膠種植園。
當這些消息,被往來貿易的船隊傳遞到東唐州後,原本不怎麽願意開墾橡膠園的人,也紛紛意識到機會,主動參與到天然橡膠林的搜尋,和橡膠樹種植中。
大明的橡膠產量,由此開始大規模增加。
並且可以預見,等種植的橡膠園可以收割之後,還會有大量橡膠供應,不會缺了消耗。
……
橡膠的風潮,隨著時間慢慢平息下去。
這天,朱高煜帶著新鮮捕捉,用冰塊冰鎮的南海大龍蝦,送到朱府,給皇爺爺品嚐。
“皇爺爺,快來看!”
“這可是來自深海的大龍蝦,足足有十多斤重,味道無比鮮美!”
“讓禦廚去做好,讓皇爺爺嚐嚐鮮!”
朱元璋見此,不由哈哈大笑,滿臉欣慰,感受到了好大孫的一片孝心。
“哈哈,好!”
“說來咱爺孫也好久誒呦聚聚了,正好嚐嚐這深海大龍蝦!”
兩人對坐閑聊,很快,禦廚便將大龍蝦蒸熟,配上各種醬汁。
朱高煜和朱元璋一起,美美的吃了起來。
這種深海稀奇食材的美味,讓朱元璋很是過癮,讚賞連連。
對一有好東西就想著自己的朱高煜,也更加滿意了。
“好大孫,海裏的物產,還真是豐富了,竟然能夠長出這麽的的蝦子。”
“光是一個鉗子,就比咱的拳頭還大!”
“皇爺爺我啊,也是長見識了!”
朱元璋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大的龍蝦,很是感歎。
朱高煜笑了笑,不以為意。
“皇爺爺,海裏的好東西還多著呢!”
“這大龍蝦也不算什麽,在海裏很是泛濫,一網就可以撈一大把。”
“隻是咱大明認識不夠,對很多東西都不了解。要是人人都知道了大龍蝦的好,恐怕這東西也就價值連城了!”
如今的海洋,還沒有經過大規模開發,裏麵有無數物產。
大龍蝦這種食材,十分平常,甚至都沒人吃1
至於什麽生蠔鮑魚,就更是如此了,海邊的漁民看都不看一眼!
朱高煜對此,提出了一個想法。
“皇爺爺,咱大明現在是飛速發展,各方麵都有極大進步。但普通老百姓的眼光,卻還是局限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一畝三分地。”
“我想辦一份報紙,刊登從國家大事,到海外奇聞,生活常識,乃至鄰裏趣事等東西,讓老百姓都能夠看到。”
“既可以加強識字教育,又可以增長見識,睜眼看天下!”
朱高煜計劃創辦報紙,和朱元璋介紹的報紙的各種用途和意義。
如今的大明,都走上工業革命,對外開拓殖民的道路了,可普通老百姓,卻還是老眼光,隻會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種田,這可不行。
不看到世界日新月異的變化,怎麽適應這個時代,跟上時代的步伐?
至於報紙還能夠做宣傳,控製輿論什麽的,也都提了一提,讓朱元璋知道其作用。
朱元璋仔細聽完這些,眼神一下子就明亮起來,但並沒有迅速做什麽決定。
他反複沉思半晌,才緩緩開口。
“好大孫,要真是如你所說,報紙的確是個好東西。”
“不過,咱也得提前做好控製規劃,不能在上麵亂印!”
“比如不能一開始就印刷朝廷動向、官員八卦,那樣一定會遭到大多數官員的反對,應該要循序漸進。”
“要是鬧得不可收拾,就丟臉了!”
報紙畢竟不是小事,而是要麵對所有大明百姓的,一舉一動都有深遠影響。
一旦出了點風波,就會鬧得滿城風雨,天下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