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他們拖不起

字數:3851   加入書籤

A+A-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愛琴海上的風平浪靜被打破,無數戰艦湧入狹窄的海峽,一麵麵“大明”戰旗迎風獵獵作響。
    甲板上的大明軍士也是第一次以這種姿態顯露在大明之外的區域。
    從愛琴海再到裏海,無數人都看到了大明的艦隊。
    位於君士坦丁堡城中的拜占庭帝國,他們看著近在咫尺的大明帝國,陷入深深地絕望當中。
    那怕是同宗的歐羅巴軍隊,他們都將其視作為潛在的敵人。
    來自遙遠東方的大明帝國戰艦,更是被他們當做是敵人。
    在愛琴海上的耀武揚威,穿越君士坦丁堡的舉動,更是一記響亮的耳光。
    哪怕是牧首不斷勸說,拜占庭還是選擇沉默,沒有聯係大明。
    鄭和並不在乎這些,他不斷下令,一艘艘海軍戰艦輕鬆將奧斯曼的貿易線路截斷,一分為二的奧斯曼失去聯係彼此的能力。
    隻有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有幾艘小船冒險穿越愛琴海,前往安納托利亞,奧斯曼在亞洲的部分,前往重鎮安卡拉。
    即便如此,也有大量船隻被攔截,在愛琴海航行的各國船隻也被限製進入穿越愛琴海。
    攜帶軍械,糧食的船隻,更是被大明直接征用,花錢連船帶人直接買下。
    甚至托考一世還建議將這些奧斯曼人出售給突厥部落,將其作為奴隸。
    他為此在鄭和麵前強調“這些奧斯曼人沒有錢財為自己贖身,而在真正結束之前,我們是不能將戰俘出售給奧斯曼,增加他們的軍隊實力。”
    “將戰俘出售給卡拉曼?”
    鄭和來了興趣,倒不是他想要將戰俘出售,而是他想邀請這些突厥人觀戰,看看大明的厲害。
    一個接一個的去說服,需要時間,他想要用更簡單明了的方式表明自己的態度。
    要麽生,要麽死。
    “對,安納托利亞高原上麵的遊牧民族可以大量肉食,糧食。”
    托考一世很認真的勸說。
    在伊比魯斯的時候,他想要承擔大明的補給,以及大明商船免稅。
    再知道了大明的強大之後,他藏起自己的小心思,生怕被大明發現,引來殺身之禍。
    好在鄭和直接拒絕。
    一百艘戰艦,上萬人的消耗,不是一個小小的公國能夠承擔的起。
    隨著時間推移,哪怕是歐羅巴許多國家都在跟大明交易,有大量的糧食,牲口運輸而來,仍舊改變不了大明對糧食的渴望。
    在俘虜眾多奧斯曼人之後,大明的糧食危機愈發嚴重。養著這些人需要糧食,將其出售,又不是一兩天能夠搞定的事情。
    何況大明並無出售俘虜的慣例。
    若是在本國,這些人已經被送去挖礦了。
    當下海軍的主要目標是攻陷埃迪爾內,將奧斯曼的都城攻陷。
    大明素來喜歡斬首,一戰將敵人徹底打垮,也是常有的事情。
    對距離海邊很近,處於大明威脅下的埃迪爾內,鄭和沒有絲毫輕視。
    畢竟海軍上岸之後,能夠發揮出多少的戰鬥力,隻有天知道。
    “大人,來自於伊比魯斯的軍隊已經集結完畢。”
    伊比魯斯雖小,仍舊被鄭和征召。大明需要關鍵時刻有人填線,他不指望這些軍隊能夠發揮大用,隻要能拖延一下時間就行。
    “大人,火炮已經從戰艦上麵拆卸下來,隨時可以對埃迪爾內發起進攻。夜不收稟告,奧斯曼人想跟我們野戰。”
    一旁的千戶拱手稟告,戰爭已經開始,大隊的奧斯曼人騎兵在陸地上麵集結。
    騎兵集結意味著他們將主動出擊,這並非是多不可理解的事情。奧斯曼人來自於首任君主奧斯曼,他們是突厥人的一支,騎兵造詣非常高。
    即便是鄭和,聽到騎兵之後,也是一臉慎重。
    “安營紮寨,不能讓奧斯曼人以逸待勞。”
    “末將遵命。”
    埃迪爾內城頭上,默罕默德一世看向地平線上的大明軍隊。他愈發沉默的聽著身邊親信稟告,奧斯曼的海軍全軍覆沒後,從各地運輸而來的火炮集中在埃迪爾內。
    即便如此,他心中仍然沒底。
    奧斯曼可以一千次擊敗大明的陸軍,但奧斯曼已經失去了擊敗大明海軍的能力,就算能夠控製陸地,也隻能苟延殘喘。
    “諸位。”
    默罕默德一世突然開口,他聲音洪亮,一開口就將在場所有人的目光吸引過來“來自東方的帝國大明封鎖了愛琴海,我們已經跟安納托利亞失去聯係。但我相信,局勢不會比帖木兒人殺來的時候更壞。”
    他一字一頓,目光如刀一樣,看的貴族們不敢與之對視。
    默罕默德一世,是絕對的強者。他是從奧斯曼被摧毀後,扛起大旗,從內戰當中崛起的人。
    衣著華麗的貴族們都是在帖木兒擊敗奧斯曼,奧斯曼四分五裂重新統一的見證者,也是既得利益者。
    他們擔心奧斯曼被大明擊敗,卻又不知道自己能夠用什麽樣的方式維護自己的利益。
    在他們許多人眼中,即便是擊敗了大明,他們也無力挽回敗局。
    默罕默德一世比尋常貴族想的更加深遠,他更清楚大明來自於遠方,這意味著大明無法維持在地中海的霸權。
    五百艘戰艦,上千艘的商船,足夠讓無數人恐懼的龐大數目,足夠讓任何一個國家望而生畏。
    國家的意誌往往都是個人意誌的彰顯,皇帝大臣們的意見將決定國家的走向。
    哪怕是心裏麵沉甸甸的,貴族們也要商討接下來自己該做什麽。
    “大明的艦隊很龐大,龐大到我們沒有任何反抗之力。但大明的艦隊在歐羅巴隻有幾個小國的港口可以使用,每一日他們都會消耗海量的糧食。”
    說實在的,默罕默德一世到現在也不明白大明為什麽要派遣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來到地中海。
    這樣一支軍隊,若是放在奧斯曼,都能活活把奧斯曼吃垮。
    曾經是遊牧的奧斯曼人現在的常備軍也不超過萬人,更多的軍隊是戰爭時期臨時征募而來的輔兵,炮灰。
    “隻要一戰將大明的陸軍擊敗,日複一日的拖延下去,我們就能獲得戰爭的勝利,他們拖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