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改進蒸汽機
字數:4243 加入書籤
大明我一身反骨,你誇我好聖孫!
崇政殿偏殿當中,朱高煜正在批閱奏章。
跟之前的奏章不一樣,這一份奏章歪歪扭扭,就像是小孩子寫的一樣。事實上,這就是小孩子一樣的工匠寫的。
工匠大多沒有讀書,現在進補,識字自然是沒問題。但書法不是一日兩日便能夠練出來的。
“李芳,你從府庫當中將東唐送來的那批橡膠交給天宮院,讓他們用橡膠去做活塞,氣密墊,加以改進。”
“讓東唐將橡膠作為主要貿易品,盡可能的多運輸。”
“奴婢領命。”
李芳刷刷記錄,他心思簡單,沒那麽多複雜的想法。橡膠是什麽,他不知道,但他知道陛下需要。
“蒸汽機現在不斷改進,有了橡膠之後,一定如虎添翼。”
他記得,後世橡膠投入工業當中,已經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候。
那是新的時代。
大明在某些科技上麵走得非常快,前人走過的彎路,在大明腳下根本不算什麽。
大明可以直接越過。
“奴婢雖然不知道什麽是橡膠,但陛下要想做的事情,就沒有做不成的。當初奴婢也以為陛下沒辦法搞出鐵的大牲口,現在我大明有了蒸汽機。”
“如何改進,奴婢不明白,但陛下很清楚。”
李芳很清醒的讚美,他語氣平淡,說的話也並非全都是朱高煜喜歡聽的話。
“不懂就問,聽了還不懂那就多看。朕要的東西,你都看的見,大明重工那麽要讓他們盡快改進。之前是將人力變成機械,現在是從機械變成蒸汽機。”
朱高煜沒有解釋太多,這個行業懂得都懂,不懂得說了也沒用。
隔行如隔山。
大明重工,張老三自從獲得獎賞,升職之後,他第一時間開始學習,甚至連放學回家的兒子女兒也不放過,為的就是盡快學會更多地字。
認字並不麻煩,但大明並無拚音這個東西。這個時代沒有電視,也沒有廣播,方言遍地都是,官話反而沒有太多人會說。
“張老三,你怎麽才來?天使剛剛都宣讀完聖旨,陛下從東唐弄來了一個叫橡膠的東西,據說是可以用來做活塞。”
“活塞?鐵的不耐用,那個橡膠是什麽材質的?”
“據說可以用來密封。”
“密封?”
張老三聞言大喜“那就有大用了,我這邊正好用的上。”
其實他對蒸汽機一竅不通,在簡單拆解之後,也隻是知道現在的改進方向是減少故障率,增加功率。
如何降低成本,反倒是並無人在意。
這是壟斷的時代,多少成本的東西,加個零出售,也有無數人的買。
“行了,都來幫忙。”
重工忙的天翻地覆,張老三這樣的大多都在投機取巧,他們一邊讀書識字,一邊學習機械構造。
本就是木匠的他們,對精細機構信手拈來,這本就是他們的拿手絕活。其中厲害的,還能手搓木車輪,靠的全都是手藝好。
小玩意兒的書桌,櫃子的抽屜,他們也是什麽話兒都能雕刻出來,手段驚人。
“陛下到!”
就在下午,隨著太監的聲音響起,許多人都趕緊放下手中的東西迎接。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海嘯之後,天宮院的院長道“陛下送來的橡膠解了臣的燃眉之急。若非是陛下,改進也不至於這麽快。單單是今天早上,臣的同僚們,便拿出了三個方案出來,都在抓緊改進。”
“繼續去忙,你留下回答朕幾個問題。”
工匠們聞言散去,一時間隻剩下幾個人跟在朱高煜的身邊。
“院長,朕就一個問題,氣密的問題能不能解決了?”
他看向院長,目光銳利,像是在審問犯人。
事實上也是如此,他任何一個問題,對方都要思考許久才能給出一個準確的答案。
“回稟陛下,有了橡膠之後,能夠解決。”
他拍著胸脯保證,氣密最關鍵的就是耐高溫,磨損小。
用木頭亦或者鐵做活塞,用來封鎖住氣體外流,便要不斷更換,才能保證氣密性。
而這一直都是橡膠使用之前的問題。
直到橡膠的作用被發現,材料學往前邁動腳步,許多問題才迎刃而解。
“多久?現在朕準備將第一批出售蜂窩煤的利潤作為天宮院以及大明重工的獎金。這不是一個小數目,我希望你們能夠拿出成果來。”
“最多七天,臣就能拿出一個性能更優秀的蒸汽機。”
朱高煜沒有回答,而是走到一台蒸汽機旁邊,伸手撫摸著冰冷的機身,心思反倒是簡單起來。
“陛下,臣先告退了。”
朱高煜不禁側目,汗顏道“去吧,朕在這裏沒什麽需要你們陪著的。”
“那就努力去幹!”
天宮院院長連連點頭,他幹勁兒十足,早上獲得了新的材料,正準備大顯身手。
一早上的時間,他都在忙碌,若非皇帝到來,他會忙碌到天黑為止。
不是不想加夜班,而是在大明,上夜班的成本太貴,一盞盞油燈燒的是油,能夠照亮的區域又十分有限。
以商業而言,自然是極為不劃算的。
更別說天宮院加上大明重工無數人,一夜消耗起來便是一個龐大數字。
“李芳,你看到了什麽?”
既然已經來到大明重工,朱高煜的心思便不僅僅是在這些工匠身上。
這裏是大明,是大明工業的開端。
“奴婢看到了蒸汽機。”
“這不是蒸汽機。”
朱高煜擺擺手,笑道“這裏是朕的天下,是朕最喜歡的工業!”
李芳不明白,他無法理解朱高煜秒回的科技藍圖。
對這個時代的老人來說,這裏的一切都讓他們感到新奇,哪怕李芳見證了大明重工悄然無聲的誕生,也看到了蜂窩煤從無到有。
也看到了陛下壓住關於蜂窩煤的奏報。
他承認自己走眼了,蜂窩煤能賺錢,還是大錢!
哪怕是四文錢一塊這樣的價碼,也能一石激起千層浪。
一日瘋狂出售四十萬塊,七日便出手了三百萬塊。
這一數目還隨著蜂窩煤出現在京師左近的府縣而激增。
三百萬塊,一塊一文錢,也是三百萬文,也是三千兩白銀。
而這隻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