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手工課

字數:4290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大明重生景帝,我把景泰搞沒了! !
    “誒~對!王恭廠!”
    陶有道說著,雙眼一亮,說道:“我們設計圖紙,請聖上讓王恭廠做出來不就好了!”
    “這能行嗎?這種事勞煩聖上。”
    有人提出了質疑。
    “不然呢?你現在去學打鐵?”
    陶有道反問讓對方也沉默了下來。
    “哎,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對方也沒有抬杠,反而很現實。
    “我覺得,其實可以讓生員們試試,他們很多都是工匠之子,從小耳濡目染,與你我不同。”
    劉升想出了較為曲折的辦法。
    “我覺得你覺得行。”
    陶有道也是點了點頭,表達了認可。
    “我們先捋一捋,請示開一堂公開課?”
    劉升打開的思路,讓其他老師覺得可行,公開課就像是辯經,隻不過學校的公開課,多是實踐操作課,比如熱氣球,理論並不清晰,但是能讓人意識到某種原理。
    “行,那我去申請!”
    公開課不是你說開就能開的,特別是上千人的公開課,總不能讓你用於傳教吧?
    所以,公開課陛下向上級領導申請,目前來說,他們往上的領導,那就是景泰學校的校長,大明至尊,睿智的開拓者,皇帝陛下。
    “哎,漫漫長夜,無心睡眠啊!”
    一人起身坐到椅子上,一手撐著臉頰,似乎在抱怨。
    “那就別睡,年紀輕輕,睡不著就睡不著,我們是在做一項偉大的事業!”
    陶有道沒好氣的坐到了那人的對麵。
    “對,這個年紀,你們怎麽能睡得著覺!”
    另一人起身出去,再回來時,手裏拿著蠟燭。
    “喲,這是要秉燭夜談了?來來來!誰算學最好,某可有很多問題要問!”
    劉升興奮坐到椅子上,拍了拍桌子,示意所有人都坐好咯!
    熬夜對他們來說,真算不上什麽。
    自打開蒙之後,學的都是什麽鑿壁偷光,懸梁刺股,就學習態度而言,在場的老師並不弱於人。
    隻不過,第二天學生上課,都看到老師們頂著黑眼圈,頭發也沒有以前那麽規整。
    今天景泰學校的課,無論是語文還是數學,都在介紹著一種很神奇的現象。
    呼呼的水壺聲從各個班級裏發出,而老師則是在旁邊跟學生們講解著。
    因為老師們自己不會打鐵,就詢問了學生,哪個學生的家長有這本事?
    結果就是,每個班級都有,而他們的父親或者爺爺,就在王恭廠當工匠。
    可當老師們詢問學生,能不能讓他們家長幫忙的時候,得到的反饋也是一樣,不能!
    王恭廠,那是大明的兵工廠,熔爐裏煉的是鋼,對於每一個工匠,那都是有嚴格的規章製度,而且這些工匠也不用去接私活。
    而且,就算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要是沒聖人允許,工匠們也不會答應。
    師徒製下,尊師重道,聖人算是他們的半個師父,而且,工匠們又不傻,沒有聖人同意的情況下,幫了你,那就是背叛!
    現在日子剛過好點,你就想讓人家背叛恩人?真當別人和你一樣自私自利了?
    不過,老師們也看得開。
    於是乎,朱祁鈺第一次收到學校教師的主動請求,那便是在學校開手工課。
    鑒於自己動手能力不足的這一客觀事實,老師們自然不能讓自己教的孩子和自己一樣,死讀書。
    對於手工課,朱祁鈺是想過的,但是這些孩子,是有農忙假的。
    所謂農忙假,其實就是放孩子回去幫忙幹農活,依據節氣,開春、夏收、秋收,主要就是這三假。
    目前隻有京城景泰學校會這麽實施,這不是死規矩,而是需要靈活調整的。
    畢竟現在大明沒有高考,而且,相比於學習,對於農戶來說,最重要的還是活下去。
    因而朱祁鈺很相信這些孩子的動手能力,那肯定比書香門第或者寒門要強的多。
    不過,隔壁大院倒是有手工課。
    朱祁鈺捏著下巴,想了想,便批複了一個圓圈。
    “興安,去王恭廠挑幾個技師,每五天去一個,到景泰學校指導學生煉鐵。”
    將批示遞給興安,朱祁鈺開口說道。
    “陛下,是煉鐵對嗎?”
    興安雙手接過批示,確認道。
    “對,煉鐵。”
    朱祁鈺當然明白興安的意思,身為兵仗局掌印,對於鋼鐵自然格外重視,哪怕是學校,也不行。
    聞言,興安躬身垂首道:“臣這就去安排。”
    昨日劉升回去,是搞了什麽?
    朱祁鈺也不知道這裏麵的內情,但是多少能猜出一些。
    無非就是劉升大概或許可能想要把蒸汽機搞出來,但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能力,就隻能從基礎一步步做起。
    這也是朱祁鈺樂於看到的。
    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某個人突然掏出一個大寶貝,然後所有人就嗷嗷的學會了。
    現在的朱祁鈺,更多的是將自己看成一個保險。
    等劉升他們成功了,或許對於學閥的衝擊比建幾座學校的衝擊還要大。
    雙眼回到桌麵,看著需要批複著奏折。
    事情很多,兵部調動兵馬,都督府任命大將,戶部需要聖人批複讓王驥部隊能沿途取糧草,工部則是上奏要修路,至於吏部,則是推薦官吏。
    現在司禮監名存實亡,決定權握在朱祁鈺手裏,不管是興安還是舒良,都不曾主動說什麽陛下日理萬機,操心勞力這種話。
    之前的皇帝就是這樣漸漸放出權柄,最後造就了大明第一個權宦。
    目前來看,除非內閣有意隱瞞,或者是下麵的官僚,不然任何大事都不會逃過朱祁鈺的雙眼。
    對於貨幣政策,內閣並沒有把消息放出去,主要是害怕有人趁機囤積銀兩。
    而在內閣大臣們看來,大明確實需要一個穩定的貨幣,去代替那私發的銅錢,和不值三文的寶鈔。
    可是,他們也清晰知道,大明的銀礦不多,害怕到時候銀貴物賤,商貿停滯的局麵,所以這種大事,依舊還是需要由聖人做決定。
    他們所做的,就是將想得到的問題,不斷上書給聖人,或者和聖人討論解決辦法。
    “世上哪有萬世法,總是想著一勞永逸,難怪改革那麽難。”
    朱祁鈺看著內閣大臣的奏折,不禁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