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塵埃落定

字數:4648   加入書籤

A+A-


    翌日,天剛亮,陛下就火速傳召,將政事堂、六部、大理寺、都察院、......各個要害部門,凡是名字沒有出現在膠東王“賬本”中的高級官員全召進皇宮,然後正式將楚宗寶、膠東王犯下的累累罪行,以及“賬本”內記載的內容全部公之於眾。最後,命這些人組成一個龐大的會審班子,對這些案子進行集中調查審理。
    作為平雍州之亂和偵辦膠東王謀反案件的首功之人,李元吉自然無法置身事外,直接被陛下塞進了這個恐怕是大楚立國以來最豪華、最龐大的會審班子。這樣一來,他又成了泰安城最忙碌之人,接下來,他每天不是在抓人,就是在趕去抓人的路上,忙得不得了。人抓完了也閑不下來,還要乖乖地留下和大家一起討論案情,查漏補缺,搞得好像哪裏都離不開他。而且,就算案情討論清楚了他也溜不掉,還得老老實實地坐在一眾朝廷大員身邊,認真聽,認真看。這可是陛下、大皇子對他的特殊交代,目的很簡單,就是想讓他多學,多看,好快點成長起來。
    經曆了一個月沒日沒夜的突擊問審,“賬本”中記載的貪汙受賄、徇私舞弊之類的問題才終於查處完畢。結果相當驚人,裏麵沒一件冤假錯案,記錄的內容全部屬實。看著這樣的結果,李元吉不禁暗暗感歎:好家夥,這膠東王還真是“青天”在世、“斷案如神”啊。
    隻不過這些人全是小魚小蝦而已,有個別的問題的確有些嚴重,不過,跟楚宗寶挑起兩國戰爭、膠東王謀朝篡位一比,也隻能算是無關痛癢的小魚小蝦,所以處理起來還算順利。真正麻煩的還是楚宗寶和膠東王的問題,它們不光嚴重,而且極度隱蔽,相關的人、事,這些“賬本”裏麵半點都沒有涉及。眾人費盡了心思也隻是挖出了幾個可能的嫌疑人而已,而且人家還打死不承認,所以,最後除了幹瞪眼,大家全無計可施。
    見案情陷入僵局,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陛下終於秘密召見了這個陪伴了自己大半輩子的“好”兄弟。當時,除了大皇子、公主、福公公、李元吉、蕭虎五人,一切閑雜人等都被趕出了宮殿,所以外人根本不知道這個夜晚究竟發生了什麽。隻知道到了第二天,一直對大家不屑一顧、愛搭不理的膠東王的態度突然發生了驚天轉變,不僅幹脆利落地承認了自己結黨營私、構陷皇子、謀朝篡位的驚天罪行,而且還將那些還未浮出水麵的證據、證物、同黨一股腦全給倒了出來。
    這個變化來得實在過於突然,眾朝廷大員直接傻眼了,直到大皇子、李元吉開口說話,他們這才恢複冷靜,穩住局勢。
    帶頭大哥都老實交代了,剩下的小嘍囉自然就沒什麽負隅頑抗定力了,當即認賊伏法,哆哆嗦嗦地承認了謀逆的事實。
    又過了半個月,該認的認了,該抓的抓了,終於塵埃落定。等最後一個涉案人員被押下大堂,滿堂文武大員當即齊齊癱靠在椅背上,長出一口氣。這兩個月以來,他們真是忙壞了,也記不得開了多少次堂,審了多少個貪官汙吏了,隻知道每天都有同僚被拉上來,然後又被押下去,其中有的還是自己的朋友,甚至是親屬,搞得他們自己也是戰戰兢兢,惶惶不可終日。現在好了,終於結束了,他們也可以把心放回肚子裏去了。
    就在諸位大人還沉浸在完成任務的喜悅中時,有兩個反應快的突然站起來,轉身麵向坐在後麵最高處的大皇子殿下,雙手一拱,笑意吟吟得喊起來:“恭喜殿下!賀喜殿下!殿下燭照幽微,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以天縱之智、雷霆之斷,勘破逆黨奸謀,乃天命所歸,百姓之幸。今逆案破,朝野肅,陛下天威護社稷,我大楚定當萬方輻輳,九域鹹寧,國祚綿長如江河。”
    這一喊,剩下的朝廷大員們也趕緊站起來,爭先恐後的轉過身去,好一陣歌功頌德。
    李元吉就坐在大皇子下麵,而且正聚精會神地想著一會兒回去了要帶文秀去哪裏玩兒。眾人全轉過來時,他依然慵懶地靠著椅背,沉浸在與文秀花前月下的溫柔鄉裏,絲毫沒意識到自己已經如鶴立雞群一般給圍在了中間。等眾人扯著嗓子大拍馬屁時,他這才幡然驚醒,於是也趕緊站起來。不過站是站起來了,不過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想了一下後便象征性地張了張嘴,想著既然大家的聲音這麽大,大皇子想必也聽不出自己在濫竽充數。
    他想的沒錯,眾人都扯著嗓子喊,大皇子的確聽不出具體某個人到底說了什麽。但是他也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大皇子好歹也是遠近聞名的才子,就憑你這嘴唇有一搭沒一搭地動了這幾下,人家要是看不出你在偷懶耍滑那才真是出鬼奇。
    看著他這拙劣的表演,大皇子感覺甚是好笑,忍不住翹起了嘴角,心想:我那瑤兒妹妹說的沒錯,這小子果然還沒長大。
    笑嘻嘻地和諸位大臣應付了幾句後,他直接走下去,一把勾住李元吉的肩膀,開心地說道:“走!陪我進宮去。”
    李元吉傻眼了,趕緊出聲婉拒:“殿,殿下,微臣一會兒還有要、要事……”
    大皇子立即插嘴:“放心,用不了多少時間,耽誤不了你小子與小娘子談情說愛、花前月下。”
    李元吉好不尷尬,趕緊出言否認:“啊,臣、臣沒有……”不過臉卻早已紅成了猴屁股。
    大皇子“哈哈”一下,立即拉著他往外走,一邊走還一邊調侃:“別耽誤時間,早去早回,也好早些去見你那心愛的姑娘,哈哈哈……”他這話說完,立即惹來一陣哄堂大笑。
    李元吉哪還好意思說什麽,趕緊跟著大皇子往外走,而且隻希望走得再快一點。
    皇宮。
    聽說所有涉案人員皆認罪伏法,陛下陰沉了幾個月的臉色才終於稍稍有所好轉,然後慢條斯理地喝了一口茶,不知怎麽的,他感覺這口茶好像比上一口香甜了不少。
    見父皇情緒還算穩定,大皇子又開口道:“父皇,兒臣覺得是時候將皇叔以及這些助紂為虐之人所犯罪行昭告天下了,這樣也好及時澄清事實,消除謠言,安撫民心。”
    陛下點了點頭:“是啊,這半年來發生的事情確實有些多了,的確有必要給文武百官,為天下百姓一個交代了。”說完看著大皇子“你覺得什麽時間比較好?”
    大皇子回答:“兒臣覺得宜早不宜遲,明日就可以。”
    陛下立即接口:“好,那就明日。”說完轉頭抬手招了招,吩咐道:“傳朕口諭,速速詔彭俊文、崔德率、蕭戰、楊萬裏、宋愷之,李永安、李希瑞、司馬弘進宮。”
    福公公剛準備應下來,可一想還是發現了問題,趕緊提醒:“陛下,吏部的宋愷之宋尚書、工部的楊萬裏楊尚書,還有刑部的李希瑞李尚書都是這次被查得官員,現在皆已下獄。”
    聽了這話,陛下剛剛有所好轉的臉色又立即陰了下來,然後往禦案上重重已拍,陡然提高聲音:“尚書來不了,就換成侍郎,侍郎來不了,就換成郎中,郎中來不了,就換成員外郎,若都被查了,就把看門的小吏給朕招過來。朕就不信了,他偌大的一個衙門,還能找不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官。”
    “陛下息怒,老奴這就去,這就去。”福公公生怕說多了又刺激到陛下,所以趕緊領旨離去。
    福公公走了好半天,陛下的情緒才終於慢慢恢複平靜,然後看著李元吉,放緩語氣:“小子,這些天辛苦了。”
    李元吉立即抱拳回答:“回陛下,不辛苦。”
    陛下再次開口:“平定雍州之亂,拆穿膠東王謀反惡行,還查出這麽多的蠅營狗苟之徒,你居功至偉,想要什麽賞賜?”
    李元吉趕緊拒絕:“回陛下,這皆是微臣職責所在,是微臣分內之事,是微臣應該做的,臣不敢也從未奢求賞賜。”
    見李元吉一臉的真誠,陛下格外滿意,也感覺暢快不少,於是半開玩笑地勸道:“現在奢望一下也沒什麽關係。”
    李元吉回答:“臣小小年紀便已身居要職,這已是臣的莫大恩賜,臣實在不敢再奢求什麽。”
    陛下“嗬嗬”一笑,開口道:“那句話是怎麽說的,對了,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你小子現在不提,將來要是後悔了,朕可不會再補哦。”
    李元吉一臉淡然地回答:“臣謝陛下隆恩,臣真的不需要賞賜。”
    陛下很欣慰,立即提高聲音:“好,那朕就不強人所難了,你下去吧,回去準備準備,明日和令尊一起進宮來參加朝會。”
    “朝會!?我!?還有我的父親!?”李元吉直接愣住了,因為他從來沒有參加過朝會,而且據他所知,他的父親也沒有。
    他現在是禁衛軍中郎將,品級不低,而且負責的是泰安城的安危,重要性不言而喻。隻不過,地方並不大,也僅僅是泰安城這一地而已,所以是不需要上朝堂的。至於他的父親,更不必說了,品級都不夠。而現在陛下卻親口囑咐他和父親參加明日的朝會,是什麽意思?是陛下說錯了,還是自己聽錯了,他有些搞不明白。
    見李元吉又露出一副“傻”相,陛下嘴角微微一翹,開口道:“你沒聽錯,朕說的就是你和你的父親。”說完立即“趕人”,“好了,下去吧。”顯然也沒打算解釋那麽多。
    見此情形,李元吉隻好迷迷糊糊地告辭離去。路上,他還是百思不得其解,一邊走一邊嘀咕:“我參加朝會能幹什麽?有什麽事剛才不能說非要等到明天?而且還要叫上我爹?”然而,嘀咕了一陣後,腦海裏突然閃過一道亮光,“難道......”這個念頭一起,他的心髒便“砰砰砰”地狂跳起來,然後拔腿就跑,巴不得立即飛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