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加官進爵(二)

字數:4360   加入書籤

A+A-


    楚昭一張嘴,下麵的文武大臣立即瞪大了眼睛,死死地盯著他,後麵離得遠的甚至悄悄踮起了腳。造反失敗的親王當著文武大臣的麵做檢討,這場景一千年都不一定能看得到,所以都聚精會神、眼巴巴地看著,生怕錯過什麽精彩的“大戲”。
    陛下也沒閑著,也瞪大了眼睛,不過看的不是這個“好”兄弟,而是下麵的文武大臣。隻見他目光如炬,如鷹一般在諸位臣工的臉上來來回回地掃著,仔細看著浮現在上麵的各種各樣的細微表情,似乎是打算從裏麵看出什麽隱含之意。
    看著看著,下麵的眾文武百官總算注意到陛下投射下來的駭人眼神,當即大吃一驚,然後趕緊低下腦袋,畢恭畢敬地站好。
    最後一個字喊出來後,楚昭立即痛苦、憤恨地閉上了眼睛,因為從這一刻開始,他幾十年來積攢的聲譽、名譽便就此煙消雲散。從此以後,他不再是那個掌握王朝權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貴的親王了,而是個忘恩負義、弑兄篡位的無恥反賊,他的大名將永遠釘在大楚的恥辱柱上。“嘶!”他猛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中的不甘、憤怒、懊悔……,好半天後波濤洶湧的內心才終於平靜下來,然後緩緩地轉過身去。
    陛下看著他的臉,出聲問:“這些話可是真心的?”
    楚昭立即回答:“回陛下,這些皆是罪臣的肺腑之言。”
    “好!”這個回答陛下看起來很滿意,然後接口道:“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做為兄長,朕原諒你了。”停頓了一下後又繼續補充,“不過,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作為皇帝,作為一國之君,朕無法原諒你,也不能原諒你。朕必須懲罰你,以整肅朝堂、匡扶社稷。”
    楚昭立即跪下:“罪臣罪無可恕,請陛下降罰。”
    說完拿起禦案上的聖旨遞向大皇子,“珺兒,宣旨吧。”
    大皇子立即走上去接下,再走回來,打開聖旨,大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承天命,臨禦萬方,夙興夜寐,惟願四海晏然、生民康泰。然膠東王世子楚宗寶,豺狼心性,暴戾恣睢,卻欺上瞞下,冒軍功以邀厚賞;草菅人命,誣良為盜,致使楚伊兩國百年睦鄰之誼毀於一旦,戰火驟起,生靈塗炭,此等惡行,天人共憤!
    更有膠東王楚昭,身為宗室,不思忠君報國,反結納奸佞,朋比為奸;構陷皇子,包藏禍心,覬覦神器,行弑君篡位之謀!是可忍,孰不可忍!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國法昭昭,豈容輕饒?今明正典刑,以彰國法:膠東王楚昭,即刻押赴市曹,斬首示眾;其府中金銀財帛、田莊宅邸,盡皆充公;其餘眷屬無論老少皆發配至極邊煙瘴之地,永不得返。
    欽此!
    ”
    楚昭立即跪下領旨:“罪臣叩謝聖上隆恩。”謝完便準備起身,隻是整個人好像突然老了幾十歲,手腳綿軟,再也使不出半點氣力,所以努力的幾次依然無法站起。他身後的兩個侍衛親軍偷偷抬眼相互看了一下,然後一起俯下身去,攙住他的手臂,拉他一把。起來後,膠東王便顫顫巍巍轉過身,跟著侍衛緩緩離去。
    眾朝臣皆轉過臉,看著他一步步走遠,從今天開始,這裏將不會再有他的位置,大楚朝堂將煥然一新。
    從犯都誅九族了,主犯的家眷卻全能幸免,這個結果顯然是不合理的。不過李元吉並沒有感覺到意外,因為這個結果他幾天前就已知曉。那天夜晚,陛下與楚昭在禦書房促膝長談,從年幼的調皮搗蛋聊到初掌朝堂時的懵懂無知,最後又聊到主宰朝政的勾心鬥角,聊了很多事,但是最重要的就是這個。陛下承諾留下楚昭一家老小的性命,作為交換,楚昭則需要坦白犯下的一切罪行,並且供出所有還未查出的同夥。楚昭思考了很久,最後還是接受了這個交易,之後才有了後麵發生的事情。
    陛下與膠東王之間的關係李元吉自然知曉,可縱然如此,他還是無法理解這個交易。他覺得這麽做就是在用不法懲治不法,實際上也是一種徇私枉法。這案子影響如此之大,這個結果若是傳出去,必然會引來文武大臣的不滿和非議。
    所以剛才結果一公布,他立即迫不及待地轉過腦袋,留意著四下臣工的反應,本以為大家聽完會特別吃驚,哪知眾人臉色如常,皆極為平靜,毫無半點意外、震驚的反應。看到這裏,他這才徹底死心,看來父親說得對,自己還是太幼稚。
    待楚昭走出廣場,眾人便趕緊轉回腦袋,老老實實地站定。
    陛下放眼在大家的臉上掃了一遍,突然開口:“好了,結束了。”
    聽了這話,眾人當即暗鬆一口氣。
    陛下再次開口:“這次招諸位過來,除了公布案情,見證處理逆臣奸佞,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提拔有學之士、有能之士,彌補朝堂空缺。”
    這話一出,不少朝臣的臉上立即露出絲絲若有若無的喜色,特別是那些臨時得到詔令來參加這次朝會的小官吏,心裏可真要激動壞了。
    陛下又拿起一份聖旨,開口道:“珺兒。”
    大皇子立即走上前去接過聖旨,在走回來,先出聲喊道:“鎮南將軍、兵部蕭將軍、禮部崔德率尚書、戶部李永安尚書、都察院司馬弘禦史接旨。”
    聽到自己的名字,四位大人立即走出隊列,來到玉階下,依次跪好。
    大皇子展開聖旨,大聲念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臨禦天下,夙興夜寐,賴股肱之臣共濟時艱。鎮南將軍蕭卿,整飭武備,戎馬倥傯,守疆土以固金湯,籌帷幄而安社稷;禮部崔卿,典章明備,弘教化以正風俗;戶部李卿,理財有方,足倉廩而惠黎民;都察院司馬卿,鐵麵無私,肅綱紀以儆百官。四人者,或征戰沙場,或運籌廟堂,皆殫精竭慮,克盡厥職,實為社稷之棟梁,朕心甚慰。
    今特諭:蕭卿等四人,著即入政事堂參知機務,襄讚中樞。望爾等同心同德,佐朕共理萬機,以彰朝廷任賢使能之至意。自此當益加勤勉,恪盡職守,不負朕之倚重,不負天下之望。惟願殫精竭慮,為國家圖治,為百姓謀福,以成盛世之功業。
    欽此!
    ”
    待大皇子念完,四人立即領旨謝恩,全程並未表現出半分意外之態,很顯然,這事幾人早以知曉。
    但是,剩下的朝臣皆露出了一臉的驚訝神情,因為加上未落馬的彭俊文,就意味著這一屆的政事堂由四人擴充到了五人。更重要的是,第一次有武將和禦史進入其中,陛下的目的是什麽,已是不言而喻。
    政事堂主政官員確定好後,諸位大臣立即豎起了耳朵,因為接下來要確定就是下麵幾個主事部門的一把手人選了。連落馬帶升遷,這會兒這幾個要害部門的一把手已完全空缺,這番場麵,別說大楚,放在曆朝曆代都能堪稱奇觀了。當然,有人走就有人來,所以這會兒眾人皆瞪大了眼睛,等待著人選揭曉這一刻的到來。
    大皇子清了清嗓子,喊道:“吏部左侍郎薛仁齊。”
    話音一落,便見到一位四十多的文士邁著方步,不快不慢地從走出隊列。
    四下的朝臣則齊齊轉過腦袋,朝他投去豔羨的目光。
    大皇子再次開口:“戶部右侍郎胡懷安!”
    “啊!”聽了這個名字,李元吉精神一振,差點激動地跳起來。他想起了父親的話,立即深吸一口氣,安安穩穩地站好。隻不過心裏卻一直在狂喊:“哈哈哈,胡伯伯升尚書啦!胡伯伯升任尚書啦!”喊完腳都忍不住動了一下,巴不得現在就走,把這個好消息帶回去,讓文秀第一個知曉。
    各部門一把手確定後,就輪到二三把手了。這時,李元吉的心直接提到了嗓子眼,戶部尚書的位置他不是沒為自己的爹爹幻想過,不過也隻是幻想罷了,從員外郎直接連越四級升到尚書,實話實說,他自己也覺得有些驚世駭俗了,所以剛才聽到名字時心裏並沒生出什麽波瀾。但是,這二三把手,他還是有想法的,別的不說,光憑爹爹這些年的努力和成績,他便覺得爹爹絕對是有資格的。所以他現在心髒正在“咚咚咚”地跳個不停,特別緊張。
    李大人自然鎮定得多,不過心髒跳動的速度也或多或少快了半拍,雖然從昨天開始他就一直在教訓李元吉,可他自己也不傻,知道陛下讓他參加這個朝會的目的。“金榜題名”“步步高升”皆是人生的大幸事,人人喜歡,他自然也不例外。隻不過在官場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早練就了一身的定力和耐心,而且心態也很好,不強求,不奢望,有則有,無則無,聽天由命,泰然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