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改編的邏輯(新書求追讀)

字數:3752   加入書籤

A+A-




    對於前世的華夏電影發展,每一個熱愛它的人,都會感到失望與痛心,憤恨與不平,同時又隱隱還對它抱有那麽一絲絲期待。
    王皓就是這其中之一。
    所以重活一世,並且還是穿越到了2005年這個華夏電影剛剛展翅,“大片時代”正式來臨的年代,身為京影學院導演係大四學生的他,總感覺自己是有那麽一股扭轉華夏電影大勢的天命在身上的。
    這或許有些屬於中二大叔的不自量力,但哪個大叔心中沒有住著一個中二少年呢。
    隻是作為一個普通的導演係大四學生,他又該怎麽做呢?
    拍電影,當大導演引領潮流?
    還是搞投資賺大錢,自己當資本?
    王皓知道,這件事情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簡單。
    正如他連自己的小市民心態都難以改變一樣,影視這種行業針對的是意識,是認知。
    心學聖人王陽明就曾經說過,“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王皓曾看過的許多文娛作品中也總有這樣的觀點:
    我故事劇情精彩紛呈,商業性元素拉滿,工業化大製作,特效逼真,然後我的電影就能夠橫掃華夏電影市場。
    然後我就這樣一部一部的電影拍過去,憑硬實力躺平,用良幣驅逐劣幣。
    可現實的情況卻往往是劣幣在驅逐良幣,《流浪2》的成績就足以給這種幻想來個迎頭痛擊。
    王皓他即便是再能拍,質量又能比《流浪2》強到哪裏去?那已經是世界科幻電影史中的上乘之作了。
    你質量好,票房高,我幾十天拍完的劇本殺類型粉絲流量電影,排片比你更多,票房比你更高,這又能改變華夏電影市場多少呢?
    你說你投資大,我一個沒有特效,僅僅隻是都市宅女減肥勵誌的電影,投資也和你差不多高。
    所以很明顯,華夏電影的工業化進程,就不是他王皓一個人能夠力挽狂瀾的,它是一個係統性的工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需要走。
    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或許改變華夏電影未來的狀況很難,可他王皓穿越過來,也是能夠出一份力的。
    而且他相信,隻要有更多像他這樣熱愛華夏電影的人多出一份力,未來也還是有希望的。
    所以他看著自己的劇本,決定盡自己的所有能力,為華夏電影工業的發展,打響第一槍。
    這一槍就是“科幻電影宇宙”的第一部作品,《心迷宮——活埋》。
    也正是抱著這個念想,王皓前兩天殫精竭慮的對原作的劇本進行了大量修改,為其注入了新的故事內核,將其改編成了一部披著懸疑驚悚片外皮的軟科幻電影。
    之所以能夠改編得這麽順利,還要多虧了他前世曾看過的另一部十分有趣的東瀛短劇——《世界奇妙物語25周年秋季篇之箱子》。
    這兩部電影的結構和劇情十分相似,都是講述了一個人被困密閉的狹小空間中,麵臨著死亡的威脅。
    然而其根本的立意,卻是有所不同。
    王皓取長補短,從這兩部電影中汲取精華,同時也結合著當前的社會情況,對自己的劇本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本土化修改。
    這種修改,是很有必要的。
    畢竟光是故事所發生的背景,就有很大的不同。
    《活埋》的故事背景是異國戰爭,其故事內核也是反戰,控訴的是美麗國政府的不作為,是老板的無恥……
    它在狹小的空間裏,映射的卻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展現的是令人崩潰和窒息的人生。
    而《箱子》卻恰恰相反,它聚焦的並非是戰爭、人生這種宏大的立意,反而是關注到了獨立的個人,展現的是植物人這一特殊群體的內心世界。
    所以王皓想要拍攝同類型電影,就得弄清楚這些,知道其中哪些內容是可以采用的,哪些是需要摒棄的。
    對於《活埋》劇本的打磨,王皓可以說是投入了全部的身心。
    之前他所交給黃壘和舅舅的劇本,嚴格點說,其實更像是一個大綱,或者說是一部小說。
    雖然講明了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但想要將其從文字轉變成可供人理解並欣賞的畫麵,卻還是有著不少的工作需要進行。
    好在前身雖然寫劇本的水平不咋地,但其對於電影的熱愛卻是不虛的,至少這四年的大學生活,讓其擁有了紮實的理論功底,依照標準格式改寫一個劇本而已,完全沒有問題。
    s1,場景:狹小空間,黑暗中。
    人物:張偉。
    張偉躺在黑暗的狹小空間中,手腳被捆縛,口被破布堵住,掙紮蠕動。
    △黑暗中火光閃爍,一張麵孔時隱時現,眼神驚恐【特寫】。
    火光逐漸清晰,張偉發出短促的喘息聲。
    ……
    “噠噠噠”的鍵盤敲擊聲不絕於耳,在寂靜的宿舍中格外清晰。
    王皓食指運轉如飛,電腦屏幕上一行行文字也是迅速增長,仿佛一塊塊積木一樣,慢慢搭建起一個虛擬的世界。
    或許是因為轉世重生的原因,他也有了許多文娛小說穿越者必備的金手指——記憶回溯。
    當然,這種能力也並沒有傳說中的超憶症那麽神奇,頂多隻是能夠讓他清楚地回憶起前世所看過的不少畫麵,遠遠還達不到變身學霸,研究出黑科技的地步。
    但這也已經夠用了。
    寫個劇本而已,能有多難,關鍵是改編之後的劇情要符合邏輯,具有可信度,能夠給人一種代入感。
    同時還要注意一條紅線,以防最後連審核那一關都過不了。
    這可不是開玩笑的,文化產業當中的意識形態問題,一直都是每個有著完整主權的國家關注的重點,特別是在華夏,更是格外重視。
    多少電視、電影,就是在這個問題上栽了個大跟頭,王皓可不想“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所以他將《活埋》中控訴戰爭的非正義性和控訴當局的不作為這兩點,都進行了剔除。
    反正這部電影他也不打算走藝術片拿獎路線,沒有了“批判”也無關緊要。
    當然,沒有了這兩個核心點,整個故事的內容也就會變得空洞許多,但這也難不住他。
    既然缺少內核,那就再找一個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