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孫權來了

字數:5035   加入書籤

A+A-




    “各位將軍,剛才秭歸來報,吳軍水師已經退去。
    吳班損失過半,向寵部曲倒完整,尚可一起堅守秭歸。
    不過,黃權仍沒有消息。”
    劉備把手中密信遞給諸將。
    “陛下,不知秭歸可有派兵去接應黃權將軍?”
    薑陽急切上前發問。
    在他的記憶中,黃權被切斷了歸途,不願降吳,最後不得不向曹魏投降。
    現在他已擊敗了陸遜,如果還讓黃權降魏,就太不劃算了。
    不說黃權本身很有將才,他那裏還有一萬多將士呢。
    對缺兵少將的蜀軍來說,實在太過重要。
    劉備轉頭示意,等在一旁的信使連忙上前一步:“回稟陛下、將軍,秭歸兵力不多,尚未派兵。”
    “陛下,請命吳班將軍馬上派信使聯係黃權將軍,告知我軍戰況,讓黃權將軍打通回秭歸的道路。”
    隻要讓黃權知道戰況,以他之能,應該知道該怎麽做。
    頓了一下,薑陽繼續道:“依末將之見,黃權將軍守在江北已沒有意義,可派大將一員,收複涿鄉,掩護黃權將軍渡江,也能護住我軍後路。”
    “嗯,朕正有此意,何將願往?”
    “陛下,廖化願往。請撥末將五千兵馬,定拿下朱然人頭,迎回黃權將軍。”
    劉備沒有立刻答應,而是看向了薑陽:“軍師意下如何?”
    薑陽沉吟一番:以廖化之前的表現來看,確實稱不上名將
    。但他能選的將領也不多,傅肜是大都,陳式要守夷水,他倆肯定不能動。
    趙融負責接應陳式,輔匡負責城防,倒是可以調動的,不過他倆的領兵能力還不如廖化。
    “若別都領軍,將如何破敵?”
    “憑盾車和投石機之利,穩紮穩打,逐步破敵。”
    原來,在劉備的急切要求下,薑陽與龔叔榮一起,多次嚐試,不斷尋找楠竹的極限。
    最後確定,五根楠竹一束為竿稍,竿稍長四丈(9米6),拋石帶長一丈五,基座高八尺,配重五百斤。
    平地可拋五十步,與最初相比大幅度提升。
    不裝配重石的時候,整個投石機隻有三百五十斤重,非常輕便,四人就能抬動。
    由於材料充足,且軍士自行就能筏竹取木,蜀軍一天內就造了一千多架,各部基本都做到了用一備一。
    薑陽還命各部操練盾車和投石機配合的戰法,十分犀利。
    薑陽還真怕廖化玩什麽奇謀,現在蜀軍是一點都輸不起,見他願意穩紮穩打,便點頭同意。
    廖化從劉備手裏接了令旗,出門領兵而去。
    拿下夷道城後,劉備信心大增,又拿回了軍隊的指揮權。
    薑陽專心幹軍師的活,更是舒心不已。
    “潘璋可有異動?”
    “稟陛下,潘璋營門緊閉,並無絲毫異動。”
    他們打下夷道城已有四日,潘璋在夷水北就這麽看著,不進攻,也不撤,不知道想幹嘛。
    “諸位將軍怎麽看?”
    “一定是被陛下的軍威鎮住,不敢異動。”
    陳式這個馬屁拍得,確實有些粗糙,薑陽都不好意思接話。
    “陛下,末將倒有另一個看法:也許正如軍師所料,吳將本就對陸遜不滿,如今他遭遇大敗,已指揮不動手下將領。”
    趙融那天是親耳聽到薑陽說這話的。
    “末將也認為如此,我軍雖三戰三捷,畢竟隻有一萬五千兵馬,吳軍則餘三萬五千以上,是我軍的兩倍有餘。
    陸遜急需挽回士氣,又有水師之利,本應迅速圍城,如今卻偃旗息鼓,想來,也隻有這一種可能。”
    傅肜也上前一步,表示認可。
    “哈哈哈!”
    劉備開懷大笑。
    “仲賢不愧是丞相的弟子,料事如神、決勝千裏,實乃小諸葛也!
    朕得仲賢,亦如魚得水!”
    劉備作為皇帝,說出來的話可謂蓋棺定論。
    薑陽也沒想到,自己就是讀了幾本史書,再看了幾本小說,對陸遜的境遇稍稍有所了解,居然就得到劉備這麽高的評價。
    連“如魚得水”這樣的典故都用了出來,這可是他形容諸葛亮的。
    知識就是力量啊。
    心裏默默感慨一下,當即單膝跪地:“謝陛下知遇之恩!陽自當肝腦塗地、萬死不辭!”
    “恭喜陛下!恭喜軍師!”
    諸將連連道賀。
    “報!!!”
    一聲急促的通報打斷殿內熱鬧的氣氛。
    “陛下!吳將潘璋在營外叫罵!”
    “報!!!”
    “陛下!吳軍水師約三十餘艘戰船,正從上遊順流而下,向我部而來!”
    兩個小校通報完軍情,半天得不到指示,隻好繼續跪在那裏,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誇到一半被現場打臉,薑陽臉漲得通紅。
    隻好繼續單膝跪在地上,根本不敢抬頭。
    “好好好!
    潘璋對吧!
    陸遜是吧!
    你倆給我等著!”
    -----------------
    潘璋站在夷水北邊,看著對麵的夷道城,感慨萬千。
    幾天以前,夷道城屬於吳軍,他站的位置,則是蜀軍大都馮習的大營。
    沒想到,短短幾天,風雲突變。
    先是都督陸遜火燒連營,殺得蜀軍丟盔棄甲。
    後有小將薑陽力挽狂瀾,一夜之間扭轉乾坤。
    那一晚,當他率部趕到宋山峪口,見到幾裏外那衝天火光,就知陸遜部已難逃覆滅,加上山路難行,於是連忙調轉行軍方向,想要守住夷道城。
    沒想到,蜀軍還是快了一步。
    聽其他將領說,這幾天大都督府就像一個集市。
    徐盛說要趕快攻打夷道城,朱然說打下秭歸才是正途,駱統說當務之急是消滅黃權部。
    就連關在死牢裏的周胤,也叫囂著要誅殺劉備。
    誰說的都有道理,誰都想讓別人聽自己的,就是沒人遵守大都督陸遜的號令。
    潘璋搖搖頭:
    陸遜領兵,稍遜一籌。
    “快!大聲罵!最好把蜀軍全都罵出城來。”
    “很好,已經有蜀軍出城了,繼續罵!”
    就在此時,隻見河對麵出現一部蜀軍,沒有絲毫停滯衝到岸邊,竟是要直接在自己的帥旗麵前渡河,殺氣騰騰。
    旗幟上,大大的“薑”字十分顯眼,想來就是那聲名鵲起的小將薑陽了。
    潘璋正準備迎戰,隻聽蜀軍大營突然鳴金。
    那小將渡到一半,隻能退回去,隻是那眼神,似乎想要活剮自己。
    潘璋不解,自己與他素未蒙麵,為何他看起來恨自己入骨?
    瞭望兵突然揮起了旗幟。
    潘璋大喜。
    “快罵!使勁罵!把戰鼓也擂起來。”
    不一會兒,一片浩浩蕩蕩的船隊沿長江逆流而上。
    居中一艘掛著“孫”“吳”大旗的戰船上,
    一人挎劍而立。
    吳王孫權。
    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