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三帝齊聚,亂戰將起

字數:5091   加入書籤

A+A-




    這一次,三人受到了熱情的接待。
    圍繞江陵、南郡的歸宿,戰船給一百艘還是五十艘,以湘江為界還是沅江為界。
    雙方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暫時沒有結果。
    還是那句話,薑陽不急。
    半個月前,他已經把自己的戰略安排給老師諸葛亮寫了一封信去。
    他相信,師父一定會支持他。
    隻等信一到,他就能說服劉備,迅速做出決定。
    八月十三這天,一直在武陵郡聯係蠻族的侍中馬良回到秭歸。
    隨他一同前來的,還有五千蠻族士卒,一個個袒胸露乳、精神抖擻,手中的刀斧倒是鋒利,就是沒有甲胄,打不了硬仗。
    幾仗下來,薑陽共俘虜了幾千吳軍,殺敵上萬,手裏的甲胄倒有不少,不過在確定忠誠之前,不會輕易給蠻軍。
    兩天後,也就是八月十五中秋這天。
    老師諸葛亮的信也到了。
    給薑陽的答複,隻有十個字:“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
    “知我者,老師也!《孫子兵法》果然博大精深。”
    薑陽立刻找到劉備,把信遞給他。
    “陛下,接下來,曹賊兵鋒所指,江陵必是主戰場。南郡之地,雖是荊州精華,卻如一塊燙手山芋,把握不住。”
    “朕當然清楚。不過若是不拿下南郡,想要北伐洛陽,根本毫無辦法。”
    “陛下何必心急,待趕走曹賊,我等自可徐徐圖之。”
    向寵在一旁連忙幫腔:“是啊,陛下。我大漢為何要去幫孫吳守南郡?”
    說完他又轉向薑陽:“軍師,東吳為何執意要南郡和江陵?接下來那裏必有大戰,東吳諸將不可能看不到。”
    “他們沒有辦法。”薑陽輕輕一笑,繼續道:“對我們大漢而言,南郡不過是一塊北伐的跳板,很重要,但到不了生死攸關的地步。
    而對東吳而言,南郡則是他們防守的門戶,若江陵失去,曹魏大軍就可以順流而下。他們的運氣,不是每一次都像赤壁之戰那麽好。”
    “讓我們大漢幫他們守不好嗎?”
    “下雨了,你願意傘拿在自己手裏,還是由別人來幫你撐傘?”薑陽反問了一句。
    向寵點點頭,傘還是拿在自己手裏比較穩當。
    劉備思考良久,最終還是點頭同意。
    “賢侄,可以在南郡索要幾城,保留一條向北的通道。”
    “放心,陛下。若是我們一城不要,孫權還不會放心。”
    最終,漢吳達成協議。
    江陵城和南郡大部歸孫吳所有,雙方以湘江為界,東為孫吳所有,湘西數郡則盡歸大漢。
    而那戰船,在雙方扯了又扯之後,最終以八十艘達成協議,五十艘樓船,三十艘艨衝戰艦。
    雙方還交換了俘虜,各五千人,漢軍實力進一步壯大,達到了四萬八千人。
    陸遜的兩千多子弟,也重歸他的麾下,與家族派來的一千五百人一起,又湊夠了四千整數,再次成為吳軍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當這一切塵埃落定,薑陽在軍中的威信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幾乎與當年的諸葛亮差不多。
    漢吳兩家皆大歡喜的時候。
    在遙遠的洛陽,曹丕正在皇宮裏大砸特砸。
    “薑陽,朕要把你碎屍萬段、挫骨揚灰,方能解朕心頭之恨!”
    最近,薑陽的‘忠孝’論,終於也是傳到了魏國的土地,並受到了讀書人的熱烈追捧。
    曹丕篡漢不過兩年,魏地忠心大漢之人不在少數。
    作為‘不忠不孝’的反麵典型,讀書人雖不敢明說,私下裏已把曹丕當成笑話。
    就是上朝的時候,那些大臣看他的眼神,曹丕也覺得不太對勁,似乎在深處潛藏著對他的蔑視。
    可曹丕除了無能狂怒,並沒有多少辦法,總不能把讀書人都抓起來殺了吧。
    更讓他憋屈的是,他還不能明著反對‘忠孝’論。
    首先,作為皇帝,他從內心深處是希望臣民忠心於他的。
    若他明著駁斥薑陽的‘忠孝’論,豈不是鼓勵手下的將軍臣子造反?
    其次,整個社會對“孝”字極為推崇,更是世家門閥維係凝聚力的根本。
    他若敢反對,即將遭到全天下的唾罵。
    於是,曹丕決定君子動手不動口。
    派大軍,到荊州去把薑陽滅掉,正好收拾出爾反爾的孫權。
    “大司馬曹仁,前將軍張遼聽令。”
    “末將在。”
    “末將在。”
    “朕命你二人率三萬騎步,從合肥西進,到襄陽與上軍大將軍曹真會合,活捉劉備,生擒孫權。”
    “陛下,如今孫權主力都在荊州,我率兵自合肥南下,不日即可渡江,直取建業,為何要舍近求遠?”
    曹丕看著張遼,對這位老將的不識時務很是惱火:你要朕說什麽?總不能說朕為了抓薑陽才讓你去荊州吧。
    心想著,曹丕轉臉看向太尉賈詡。
    賈詡隻好為他解圍。
    “文遠(張遼),此言差矣。
    征東大將軍(曹休),都鎮東將軍臧霸、豫州刺史賈逵、兗州刺史王淩等諸州郡二十餘軍從東線出擊洞浦,何必牢費將軍的心力。
    何況,文遠在合肥多年,深知東吳水師的厲害,若你在江東苦戰之時,孫權率大軍順流而下,你要如何應對?
    還不如到荊州,將軍再展昔日合肥之雄風。
    將軍八百勇士破孫權十萬大軍,時至今日,詡亦神往之。”
    一股豪情再度充斥張遼的全身,仿佛都年輕了幾歲,萬一真的再逮住孫權一次,那人生就算徹底圓滿。
    說服了張遼,曹丕又轉身麵向司馬懿。
    “侍中!”
    司馬懿上前一步:“臣在。”
    “朕要親率十萬大軍,南下襄陽。侍中和太尉一起,隨朕出征。”
    “何需勞煩陛下,前有上軍大將軍和大司馬,老臣領兵壓陣即可。”
    “朕心意已決,侍中休要再勸。”
    曹魏的戰爭機器徹底開動起來。
    九月初二,各路大軍齊聚襄陽。
    曹丕十萬,曹仁、張遼三萬,加上曹真原有的七萬。
    襄陽的魏軍總數達到了恐怖的二十萬,是孫劉聯軍的兩倍還多。
    最終,曹丕在諸將的勸說下返回宛城,與秭歸的劉備,武昌的孫權三足鼎立。
    劉備方麵:謀士薑陽、馬良,大將有趙雲、傅肜、黃權、吳班、廖化、陳式、趙融、輔匡、陳到、向寵,共四萬八千兵馬。
    孫權方麵:謀士諸葛瑾、張溫,大將有陸遜、朱桓、潘璋、徐盛、駱統、韓當、孫盛,共五萬兵馬。
    曹丕方麵則更是良將無數:謀士司馬懿、賈詡,大將有曹真、曹仁、張遼、夏侯尚、張郃、徐晃、文聘,共二十萬兵馬。
    薑陽沒想到,由於他這隻蝴蝶扇了扇翅膀,竟引起如此大的連鎖反應,原本不應該出現的司馬懿、曹仁、張遼,也到了荊州。
    彈丸之地,竟然同時匯聚二帝一王,將星璀璨,謀士無雙,兵馬數十萬。
    一場浩浩蕩蕩的三國亂殺,將在荊州大地上演!
    (各位書友,感謝大家的厚愛,讓《家師諸葛亮》有了衝擊三江的機會,拜托大家在接下來的一個星期,盡量能每天追讀一下,鋒端感激不盡。
    若是有覺得本書不錯的書友願意分享給朋友,鋒端更是受寵若驚。
    與夷陵之戰的被逼無奈不同,接下來的大戰,薑陽有機會充分布局,權謀的戲份將有所上升,三十六計將輪番上演,酣暢淋漓、精彩紛呈。
    哪些名將會隕落?
    哪些新星將崛起?
    哪些謀士將聞名天下?
    請大家隨我,在這場大戰裏去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