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章 長阪坡之戰
字數:4769 加入書籤
司馬懿的一聲長歎,把曹仁等將的心給提了起來,都顯得十分焦慮。
他們帶的糧草不多,還不知道後麵蜀軍有沒有追來,如今前路又有了伏兵。
心理素質再強的宿將也很害怕,他們太清楚這種情況有多危險。
司馬懿何其敏感,頓時明白自己的那一聲長歎不合時宜。
於是大笑一聲:“諸位將軍,不必驚慌。玉泉山離當陽已隻有五十裏,文遠隻需到達北衝口以北,把隘口堵住,那山穀裏的伏兵就如甕中之鱉。”
見眾將不信,司馬懿耐心問道:“各位將軍,若是由你領兵,當如何設伏?”
“自然是圍住山穀兩頭。”
“若是如此,敵軍剛進山穀,你會派兵出擊嗎?”
“自然不會,要讓他們深入山穀腹地,方可出擊。”
“可方才,我軍進入山穀不遠,伏兵就急切出擊,是為何?”
眾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司馬懿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因為敵軍不敢放我部過去。”司馬懿自信一笑。
“若我所料不差,敵軍兵馬不多,隻埋伏於山穀口,原計劃等我大軍過去,偷襲後部。
沒想到我軍分批通過,他若敢放前部,自會被我團團圍住。”
如果薑陽在一旁聽著,一定會拍手叫絕:
司馬懿,果然名不虛傳。
曹軍將領也被司馬懿幾句話安撫住。
“侍中,既然敵軍兵馬不多,我何不衝殺過去?”一偏將忍不住問道。
“剛才那諸葛瑾領兵就有萬餘,儁乂(張郃)退兵之時,敵軍卻又偃旗息鼓,實在探不清他的虛實,不可冒險。”
這就是薑陽放張郃安然回去的原因:
你司馬懿不是很多疑嗎?我用點疑兵之計很合理吧。
眾將士聽司馬懿如此一講解,心中大定,原本有些騷動的軍心,也慢慢安定下來。
兩軍進入了短暫的平靜。
在那山間小路上,漢軍與魏軍的探馬不期而遇,兩軍精銳小隊迅速展開了一場激烈的廝殺。
山間小徑狹窄,兩軍士卒貼身肉搏,刀光劍影交織成一片。
漢軍士卒勇猛善戰,刀法犀利,每一次揮砍都勢大力沉。
而魏軍士卒則身手矯健,劍法靈動,不斷尋找著對手的破綻。
戰鬥中,不時有人倒地,鮮血染紅了山間小徑。
兩軍士卒都拚盡全力,想要將對方擊敗。
呐喊聲、呼喝聲、兵刃相交聲此起彼伏,回蕩在山穀之中。
好不慘烈。
探馬的激戰,堅定了司馬懿的想法,敵軍不敢讓他們去求援軍,於是加大了去求援的探馬數量。
薑陽布置完畢,看火候差不多了,便故意放了幾路曹軍探馬過去。
張遼此時正生著病,所以被曹仁安排在當陽,守住城裏的糧草和城外的糧道。
看過曹仁的求援信,張遼氣得火冒三丈:“居然敢在我張遼眼皮子底下設伏,莫不是以為我張文遠已老?”
他二話不說,留下兩萬兵馬守城,自己領著一萬兵馬,就向北衝口殺來。
一路急行軍,來到長板橋。
立在橋頭,張遼目光遠眺,心中卻湧起一股莫名的思緒。
當年長阪坡一戰,蜀將趙雲槍法如龍、身形如風,把曹魏大軍殺了個七進七出。
猛將張飛,在當陽橋雷霆萬鈞的一吼,震得他耳膜嗡嗡作響。
如今,張飛早已身死,隻怕趙雲也已兩鬢斑白吧。
張遼突然感到有些恐慌,自己為何會有這些情緒?
搖搖頭,把這些拋到腦後,張遼長槍一揮,領兵渡河。
長阪坡之上,薑陽領兵藏在盾車之後。
那盾車上,早已布滿了各種藤蔓、樹枝,再隱藏在樹林裏,張遼的探馬來回跑了數趟,也沒有發現。
他遠眺曹軍,看著明顯發呆的張遼,轉身對廖化道:“張遼老矣。”
廖化點點頭,這就是聞名遐邇的張文遠,如今看著,早已沒了想象中的風采。
待曹軍走到弓箭射程,薑陽大手一揮,箭矢如雨般射去。
曹軍迅速組織反擊,大量的盾牌手上前,向漢軍衝來。
很快,漢軍把一列列盾車緩緩推出,在路上形成一道堅固的防線。
盾車之間,長槍暗藏。
兩軍撞在一起,魏軍頓時吃了大虧。
隨著薑陽一聲令下,盾車兵陣突然啟動,開始向山坡下推進,箭矢如雨、長矛如林。
魏軍措手不及,頓時陷入混亂。
張遼雖然來回衝刺,但在這精心布置的伏擊之下,也毫無辦法,隻得且戰且退。
張遼正全力應戰,忽聞側麵喊殺聲震天,他急忙回頭望去,隻見數千精兵正從左側向曹軍側翼發起進攻。
“傅”字戰旗迎風招展,一將身披戰甲,率領漢軍如猛虎下山,氣勢洶洶地衝來。
張遼正在與薑陽的主力激戰,未曾料到側麵會突然殺出敵軍。
張遼麵色一沉,大聲喝道:“何人敢來犯我?”
傅肜縱馬而出,聲如洪鍾:“吾乃漢將傅肜,特來取你首級!”
言罷,他長槍一指,三千漢軍緊隨其後,如同離弦之箭射向曹軍側翼。
張遼見狀,急忙調兵遣將,試圖抵擋這股突如其來的攻勢。
然而,傅肜率領的漢軍勇猛異常,又有盾車之利,竹矛被他們如雨般投來,狂風驟雨般衝擊著曹軍的陣腳。
張遼雖然勇猛,但在兩麵夾擊之下,也顯得力不從心。
曹軍側翼在傅肜的猛攻下迅速崩潰,士卒們紛紛敗退。
張遼眼見局勢不妙,隻得咬牙堅持,同時命令殘兵敗將盡快向後方撤退。
就在此時,另一側,駱統也領兵五千殺來。
這一下,魏軍徹底崩潰。
橋上,魏軍士卒慌亂奔逃,彼此推搡,力求逃離這生死之地。
戰場上,丟棄的盔甲與兵器隨處可見,兵器橫七豎八地散落一地,發出刺耳的碰撞聲。
頭盔滾落,甲胄破裂,昔日威風凜凜的魏軍將士,此刻顯得狼狽不堪。
張遼在亂軍之中奮力呼喊著,試圖穩住陣腳,但敗勢已成,無人能擋。
橋下河水湍急,不時有潰敗的士卒失足落水,驚恐的呼救聲與湍急的流水聲交織在一起,令人心悸。
漢軍的箭矢如同雨點般落下,魏軍士卒紛紛中箭倒地,慘叫聲此起彼伏。
混亂中,一些士卒慌不擇路,跌入橋下深淵,消失在洶湧的河水之中。
魏軍的旗幟破敗不堪,在風中搖曳,仿佛在訴說著這場戰鬥的慘烈。
張遼立在橋頭,望著眼前慘烈的戰場,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淒涼。
那些曾經並肩作戰的袍澤,此刻橫七豎八地躺在血泊之中,留下的隻有冰冷的軀體和無盡的悲傷。
他回想起自己往日的英勇與豪情,搖搖頭,麵露苦色。
薑陽同樣立在橋頭,與張遼隔河相望。
看著這位把孫十萬打出心理陰影的名將,忍不住輕歎一聲:
英雄總有遲暮日。
第二天,張遼兵敗的消息傳到曹軍大營,軍心浮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