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引吭高歌

字數:3936   加入書籤

A+A-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穿到漢末尋愛方 !
    他們談得很投機,周光說:“兄長,小弟想將一人引見給您,不知當否?”“哦!其人現在何處?”黃意看起來興致很高。周光神秘地笑了笑,走出門外,不一會兒,他領著一位美貌女子進入黃意的眼簾。黃意初見這個女子,感覺像是在做夢,這哪裏是凡間煙火女子,分明是超凡脫俗的天上仙姑!
    隻見她身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衣著裝飾既不奢華也不寒素,舉止高雅,一顰一笑,儀態萬方,勾人心魄,尤其是一雙眼睛,大而明亮,如晨露映日,明星閃爍,好像蓄滿纏綿多情的話語。而且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此女子竟然同小玲有幾分相像,但是比小玲勝過一籌。
    黃意直愣愣地看著眼前這位如仙姑一般的女子,眼神像是凝固了似的。小玲偷偷看見黃意的傻樣,心裏像喝了醋一樣酸溜溜的,笑容收斂,粉麵含怒。周光拉拉黃意的衣襟,對他說:“兄長,這是怡然姑娘。”
    然後轉過臉對怡然說:“還不快快拜見黃大人!”“婢子拜見黃大人!”怡然彬彬有禮,落落大方,聲音特別好聽,猶如珠玉相碰般清脆。黃意一邊生硬地回禮,一邊結結巴巴地說:“不要客氣,怡然姑娘請隨意。”
    然後,怡然遵照周光的吩咐奏簫。據傳:簫,舜所造。其形參差象鳳翼,十管,長二尺。《尚書益稷》中記載有“簫韶九成,鳳凰來儀。”因韶樂伴奏樂器以簫為主而有此稱。隻見怡然手中所執竹簫的編管參差排列如鳳翼,呈單翼狀,有13管。
    黃意聚精會神地聽著悠揚的簫聲,靈魂像是長了一雙隱形的翅膀,隨著樂曲飛揚,他不知不覺進入意境,恍惚間像是回到了夢中的梨園,眼前萬千梨花像是有了呼吸,有了血肉,它們在跳,在笑,在傾訴。熱鬧聲中一個嬌媚的女子在枝頭飛躍,舞蹈,吹笛,笛聲情意濃濃。一曲終了,黃意渾然不覺,他的靈魂仍然在梨花叢中徜徉,如影隨形地跟在這位女子的身旁。
    周光見狀,輕聲呼喚他,但他看上去如木偶一般,毫無反應,周光不得不大聲呼喚,他才醒悟過來,但是口中喃喃說道:梨花,梨花……周光詫異地說:“兄長,這是怡然新譜的簫曲,您是怎麽知道這個名字的?”
    黃意動情地說:“怎麽會不知道呢?樂曲裏分明把梨花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等都淋漓盡致地傾訴出來了:春日豔陽下花蕾初綻的欣喜、夏日綠葉繁茂葳蕤的激情、秋日金陽下碩果累累的欣慰,冬日寒風裏繁華落幕的寂寞、風雨中淚眼婆娑,夜幕下竊竊私語……我都聽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
    怡然聽後,心頭不由一震,像是蜜蜂碰上了花蕾引起了震顫,她覺得黃意是自己的知音——她所彈的曲子有一些連周光也聽不懂,無法引起共鳴。世上才子無數,知音不可多得,怡然因此向他投了深情的一瞥。周光剛想表達對黃意的敬意,但是,怡然的一瞥讓他捕捉到了,他內心突然升騰起一股妒意。
    於是,他將讚揚黃意的話吞回去,嚷嚷道:“喝茶,喝茶,諸位想必都口渴了。”四人各就各位,喝茶品茗,之後,怡然由小玲陪伴去了後花園,黃意讓仆人擺上酒菜,他和周光邊喝邊聊天。
    從周光的口中,黃意得知怡然的身世,原來,怡然的父親王魚是一個商人,家住舒縣,做文具方麵的生意,除了筆墨紙硯,筆筒、筆架、墨床、墨盒、臂擱、筆洗、書鎮、水丞、水勺、硯滴、硯匣、印泥、印盒、裁刀、圖章、卷筒等等,他都做,多年累積,賺了一些錢,置辦了一些田地。但是,由於長年在外奔波,積勞成疾,英年早逝,丟下年輕的妻子和兩個女兒。
    族人見王魚已死,合謀瓜分其家產,於是逼迫其妻王氏淨身出戶,但王氏斷然拒絕,於是族人合謀誣陷其妻將其押送官府。舒縣縣令收了賄賂,殘酷折磨王氏。
    可是一些厚顏無恥之人不但不聽,還動手動腳,王氏不堪羞辱,掙紮開來,觸柱身亡。死前,她哀傷地哭喊:“孩子,娘對不起你們了!娘先走了。”“後來,聽說周異出資埋葬了王氏,但是,王氏的兩個女兒被狠心的族人賣掉,其中一個就是怡然,當時我正擔任廬江郡的督郵,聽說此傷天害理之事後,我將其解救,可是她不願回家,我暫且將其收養。同時,我幫助她尋找失散的妹妹。”
    周光這番話讓黃意由衷地佩服其仗義厚道,他讚許道:“賢弟不僅才華橫溢,而且是古道熱腸之人啊。佩服,佩服!”
    二人聊著聊著,時間已近晌午,黃意吩咐仆人準備飯食。周光聽說後,打趣地說道:“兄長且慢,我們方才已經喝過酒、吃過菜了,再吃飯的話,恐怕算逾製了。按照大漢禮儀,天子一日四餐,諸侯一日三餐,平民兩餐。兄長您和我都算不上諸侯吧?既然不是,怎麽能多吃一餐呢?切不可因為款待小弟而使兄長落下不遵禮法的惡名,小弟實在惶恐不安。”
    黃意聽後將挹酒的勺放回酒樽,撫掌哈哈一笑道:“賢弟此言差矣,我們方才隻能算是飲酒而已,沒有大魚大肉大快朵頤,算不得正餐,因而不存在逾製之說。”他頓了頓,反問道:“賢弟家中無論何時來客也要遵守這些規矩嗎?”
    周光聽後,搖搖頭說:“有時客人路途遙遠,來到寒舍時碰巧小弟剛食過不久,我總不能在自己食已果腹的情況下,讓客人餓著肚子聽我寒暄吧,如果那樣的話,也顯得太虛偽了。孔夫子有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到底怎麽個樂法?小弟竊以為:朋友既然從遠方來,路途遙遠,一路奔波,疲憊辛勞,饑腸轆轆,最好的樂法是少不了飲酒!吃肉!所以,重新燒薪做飯,舉杯勸飲,對規矩偶爾靈活一下不成問題——不僅僅是吃飯,其實生活中方方麵麵許多事情,都要合乎禮儀規矩,但對禮儀規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變通,這才顯得合情合理,否則,就不近人情了。
    這裏有一個故事,相傳韓信未得誌時曾寄食於下鄉南昌亭長家裏,亭長的妻子很討厭他,一大早就做好飯吃了,等到‘食時’韓信來吃飯,已經什麽都沒有,真是失望極了。”黃意聽後,心想:男人不混出個模樣還真不行,這不僅僅是吃沒吃上飯、餓不餓肚子的事情,也是男人的尊嚴、麵子問題。
    他對韓信這個曾經叱吒風雲人物早年的落魄遭遇既有些同情,也有些忍俊不禁,他此時已經頗有些酒意,搖頭晃腦地說“食時,食時,《論語》有言‘食不時不食’——在不應進餐的時間用餐,被認為是一種越禮的行為,但是《太史公書》記載項羽聽說高祖欲王關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借此犒勞將士,激發士氣。即使是普通百姓,禮儀規矩偶爾破一破無妨,沒有人會追究。再說,你我二人在此聚會,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這裏沒有人會去告官,有司怎麽會知道我們多吃一餐少吃一頓的事情呢?再說,他們即使知道,會有閑工夫管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嗎?畢竟我們沒有把嘴伸到別人家的鍋裏,賢弟你說對不對?”
    “妙!妙!在理,在理!”周光聽後,非常高興,在酒的刺激下,二人說古道今,借題發揮,互相抬舉,惺惺相惜,興致越發高漲,黃意提議道:“二人同心,其力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賢弟與我義結金蘭,勝過骨肉親!歡聚當作樂,鬥酒催豪情。一日無二晨,盛年足珍惜。我們今天放一把,縱一回,何妨?何妨!”“諾!”二人哈哈大笑,高聲呼喚小玲和怡然分別來到自己身旁,二人各摟著美人的纖腰,貼著她們粉嫩的臉,引吭高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複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小玲和怡然被二人的酒氣熏得難受極了,但是不敢得罪她們生命中的“貴人”,隻好強作歡顏,黃意、周光二人飲美酒、食美味、賞美人,偎紅倚翠,暢舒胸臆。特別是周光,由於不堪官場的爾虞我詐,營私舞弊,草菅人命,果斷地辭去督郵之職,在朋友的引薦下,赴太學任職,但是,到太學不久,頗為失望,在失望中更加義憤填膺。
    說起他去的太學,其實淵源於漢光武帝時。劉秀在洛陽城東南的開陽門外興建太學,後來漢明帝劉莊還到太學行禮講經。漢順帝永建元年,對太學進行了重修和擴建,費一年時間,用工徒十一萬二千人,建成兩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所招學生稱之為太學生。其後,太學生人數多至三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