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帝王生活
字數:3773 加入書籤
娶妻納妾!
第二十九章帝王生活(作者hitesno999)
29、帝王生活
百小川開始了帝王的生活。每天早上上早朝,雷打不動。兵部的招兵訓練,刑部的普法活動必不可少。中午和下午,大部分時間在修煉。有些乏味,晚上的時候,到後宮,倒是很開心,可以見到自己喜歡的妃子們。
一天,薛滿求見。
“回稟皇上,今天雲隱寺的高僧講法,皇上是否去聽?”薛滿說。
“好啊!”百小川說道。
百小川君臣二人來到雲隱寺。見到了高僧。高僧給他們講解了“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高僧講道“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出自《法華經》)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每個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世界;每個人都是一片葉,每片葉都有自己的綠意。在花將凋零時,在葉將枯萎時。最後一刻一切都將歸還於給大地。一葉一如來,來由不同所得世界不同,有因必有果,因果循環,種什麽因得什麽果。於一微塵中現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盡攝於一微塵裏。(出自《法華經》)”
過了幾個月,一天早上,百小川和和嶽明洛來到市集閑逛。大街上買賣聲,吆喝聲,討價還價聲……連成一片;酒店裏,小二端著酒菜飛快地穿梭著,還不時傳來談笑聲,杯盞碰撞聲……
“咱們去學堂看看吧,不知道東吉和秋宇現在怎麽樣了?”百小川說道。
於是他們兩人來到學堂。學堂的孩子們圍了上來。
“嶽大人曾經是京城大才子呢,讓他給你講講。”百小川說道。
“好啊~”孩子們歡呼。
“皇上過獎了,當年您和我並列京城學院才子。”嶽明洛說道。“那麽,我就給孩子們講個故事吧。從前,有個書生,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他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複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簷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複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賊人大喊‘這種水平讀什麽書?’然後賊人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那個書生真笨,還沒有賊聰明呢,那後來呢?”東吉說道。
“後來,那個書生一直很勤奮,成了一位大學問家。”秋宇說道。
“那賊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東吉說道。
“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書生之後,還要背書,揚長而去。”秋宇說道。
“那賊呢?”東吉問道。
“那個賊,後來還是賊。那個賊很有天賦,但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嶽明洛回答“這個故事強調了勤奮的重要性。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百小川和嶽明洛離開了學堂。
下午,百小川看書累了,來到了禦花園散心。他的妃子們正聚在禦花園談笑。
“皇上吉祥~”眾妃子請安。
“大家免禮~你們姐妹正在談論什麽?”百小川問道。
“墨染姐姐給我們講了個故事。”玉曦說道。
“講完故事還出了個難題。”月白說道。
百小川好奇地問“哦?什麽故事?什麽難題?”
墨染講了起來“從前,在修仙界,有一個有名的工匠,一天,他得到了一塊好木頭。木匠細心琢磨,最後經過一年的時間,把這塊木頭雕刻成了一個美女。一天,一位法師拜訪木匠的時候,看到了這個木頭美女,被吸引了。法師,用法術,讓木頭美女有了生命,變成了真正的美女。這時候,一個商人朋友來了,他看到渾身的美女,立刻給美女穿上一身漂亮的衣裙。還戴了首飾。三個男子都喜歡這個美女,都想娶她為妻。如果,你是那個美女,你會嫁給他們中的哪個人?”
“嗬嗬,大家先說說。”百小川笑著說。
“我們傾向於木匠,沒有木匠,那個美女就是一塊木頭。”碧蓮,玉曦,紫妍說道。
“我們更傾向於法師,沒有法師,美女就隻是一個雕像。”金寶,飛飛,牡丹說道。
“我們更傾向於商人,商人給美女衣服和首飾。”彩鳳,月白,秋雁說道。
“皇上,你要是那名女子,會嫁給誰?”眾妃子問道。
“我要是那名女子,會嫁給商人。”百小川說道。“木匠相當於她的母親,給她肉體。法師相當於她的父親,給她生命。商人相當於她的丈夫,給她衣食。”
“哦~原來如此啊”大家恍然大悟。
一天清晨,韓冰求見。
“今日在客棧,學子們自發組織了辯論會,就“儒、釋、道”展開討論,皇上是否參加?”韓冰說道。
“好啊,機會難得,朕不會錯過的。”百小川回答。
百小川和韓冰來到客棧。客棧的學子雲集。大家已經開始討論了。
一名學子說道“儒家是追求入世、講究做事的,要求奮發進取、勇於擔當、意誌堅定。概括為三個字,就是‘拿得起’。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重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重境界是‘眾裏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二名學子說道“佛家是追求出世、講究清淨的,要求能看到《金剛經》所言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做到《心經》所言的‘照見五蘊皆空’。概括為三個字,就是‘放得下’。第一重境界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是‘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第三名學子說道“道家是追求超世、講究自然的,要求心明大道、眼觀天地、冷眼看破。概括為三個字,就是‘想得開’。一是自然境界。二是功利境界。三是道德境界。四是天地境界。”
“皇上,您認為呢?”韓冰問道。
“‘儒家拿得起、佛家放得下、道家想得開。’合起來其實就是一句話帶著佛家的出世心態,憑著道家的超世眼界,去做儒家入世的事業。人生最高境界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百小川想了想說道。
“皇上,高見!”韓冰敬佩地說。
(作者hitesno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