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不準剩飯在碗裏

字數:3207   加入書籤

A+A-


    像林晨那樣優秀的人!
    1930年,爺爺18歲那年他們成親。之後也有了一女3男四個小孩,可是能活到現在的僅有最小的林家良一人。
    林家良的三姐沒能活過三歲,病死了。
    大哥1948年17歲被抓了做壯丁,聽說去了海岸對麵,但是一直沒有音訊,離家後就再也沒有消息,生死不知。
    二哥解放後51年18歲參軍當兵去了朝鮮,後來家裏收到一張烈士證明。
    林家良1940年生人,是爺爺奶奶最小的兒子。一家人一起在初冬的夜晚聚在一起吃飯,也是很愉快。
    林家人和客家大多數人家一樣是一日三餐都吃米飯的,一個大飯甑是家裏人的廚房重寶,林建國身高力壯,由他親自搬了出來。
    給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裝好米飯,五個孩子才各自裝飯。最小的妹妹身高不夠,是由媽媽看著坐在一個竹椅上對著木凳吃飯。
    八個人坐滿一張家裏有些年頭的八仙桌上。林家規矩由奶奶早年就製定下來。飯桌上不亂說話,不教育打罵孩子。不亂翻飯菜,小孩子拿筷子翻菜挑食會被奶奶拿筷子敲手背!吃飯吧嗒嘴出聲音會被媽媽揪耳朵!
    爺爺和爸爸可以偶爾低聲說幾句閑話,其他小孩吃飯都不出聲,隻埋頭幹飯就對了。以前大米不夠吃,還要用番薯和南瓜參在大米裏做飯。現在是白米飯,大家都很珍惜。連最小的林秀蘭都把飯吃得幹幹淨淨。
    不準剩飯在碗裏,是林家的最大規矩!一家人很快吃完飯,林巧萍和林持家很乖巧地收拾了桌麵。把剩菜放進碗櫥放好。關上櫥門。不能放在桌子上,要不然會引老鼠偷吃。浪費不說,還容易傳染疾病。
    林家大小都很清楚,特別是小妹妹秀蘭從小體弱。就更是特別注意。
    林建國拿起茶壺給爺爺奶奶和爸爸泡了一壺茶。林建國自己不喜歡喝茶,他年紀不大,還不習慣茶葉水苦澀的滋味。
    但是爺爺奶奶還有爸爸就特別愛喝茶,還有不少規矩。林建國家裏的開水一直由奶奶指定的鐵鍋單獨燒,這個鍋隻能用來燒開水,蒸飯和燒洗澡水。不能沾油鹽和做菜炒菜。
    燒開的開水要及時倒入熱水瓶。奶奶還經常拿起熱水瓶放在耳朵邊聽,要聽到熱水瓶裏傳出嗡嗡的回聲確認熱水瓶是能保溫的才行,而且還經常用鼻子聞有沒有異味。熱水瓶塞子也要仔細用開水燙過才用。
    家裏有一套爺爺奶奶十分珍惜的茶壺茶具,是白底藍花的瓷器。
    爺爺奶奶和爸爸喜歡飯後喝一壺新泡的熱茶。這也是爺爺奶奶好多年的習慣。以前吃不飽飯時,奶奶因為喝茶容易餓,中斷過幾年。現在又恢複這樣的習慣。
    爸爸的老庚劉克勤是他兒時玩伴,現在是大隊最出名的炒茶師傅。爸爸林家良比爺爺奶奶還愛喝茶。喝的茶也是劉克勤特別為林家良親自炒製的。
    林家幾位長輩都喜歡,媽媽特別些,晚上不太喝茶,她說晚上喝茶影響睡覺。爺爺奶奶和爸爸說他們不會。所以這會就爺爺奶奶和爸爸三人麵前有茶杯。
    林家良給自己倒了一杯問林建國“你還不習慣飲茶嗎?”“嗯慣,我食茶還是覺得茶水味道是苦的。嗯好食。”林建國還是實話實說。
    奶奶王冬梅笑著對林家良說“你見過18歲後生喜歡食茶的嗎?你自家也是阿國出世後才食茶吧?那時你都20幾了吧?”
    “隨便你,過幾年你才會學到食茶。”林家良說。“阿國,你有時間把家裏去年的老穀拉幾擔去輾下米,這是大禾米,用來做黃年米果最好了。現在入冬了,過了冬至可以準備做黃年米果。
    我們家今年留了一擔新糯穀,三擔去年的大禾穀。你拿拖拉機拉去公社碾成米,今年過年蒸多地糯米酒,也做多些黃年米果準備過年。
    等這幾頭豬再養大些,我們也做些臘肉,香腸。你們五姐妹也都大人了,要準備多一些食的。”林家良對林建國說。
    “好啊,這幾天我都要去進縣城拉沙,一個禮拜就得。搞完拉去可以吧?”林建國說道。“可以,我同你阿眉都還沒去砍柴轉來,不急。”林家良說。
    “你等我去砍柴,你同阿眉去,又要養豬,哪有時間?”林建國知道家裏活多。不願爸媽更勞累,說道。
    “我去看好山場了,我老庚你劉叔話想開片山種茶業,大隊批了100畝山,有好多大樹要砍,我準備同你媽過去相幫,撿些樹枝,小樹回來做柴火。
    我們放在那山腳下,到時你用拖拉機去幫我們兩家拉回來就得。種茶業還是我老庚更懂。你幫不上忙。”林家良說出完整的計劃。
    “家裏的豬怎麽辦?”林建國問道?“家裏的豬有今年我們自家的幾十擔番薯和番薯藤。還有木薯。還有你從公社弄回來的米皮糠,吃的豬食沒有問題,
    奶奶和爺爺可以幫忙,巧萍和持家還有國棟話會幫爺爺奶奶一起喂豬,幾頭豬可以喂飽,母豬已經配上了,過了年就有豬崽下來。到時就更忙了。
    今年冬可以有點得閑時間,去幫你劉叔種點茶業。我們家也準備同劉叔學,種三畝茶葉來,以後自家有茶葉可以自己喝,也可以送朋友親戚。大隊的茶山,已經不可以社員隨便采茶了。”媽媽解釋道。
    “劉叔為啥要種那麽多茶葉?100畝麵積好多哦?”林建國疑惑問道?
    “你劉叔是大隊的十幾戶茶農之一,他炒茶技術高,今年供銷社茶葉收得多,三級茶葉都收了好多,說是收來出口的。價錢給到3塊錢一斤三級茶。
    劉叔話一斤茶葉要七八斤鮮葉。現在大隊的茶山麵積不夠。以前三級茶供銷社不收,大家社員就可以在春茶喝夏茶采收後隨便摘夏末茶和秋茶。
    現在供銷社收三級茶了,大隊茶山就不允許社員私采。幾千社員自家喝茶都要買了。
    他今年多賣了自己家的兩擔茶葉,多賺了500多塊錢。他想在自己分的茶山邊上開100畝新茶山出來,大隊也批準了。劉叔邀請我們去幫忙。一人給一天一塊五工錢,幫他砍樹,挖帶。有五六個人。可能今年過年前都沒停。”林家良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