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吃飯

字數:3559   加入書籤

A+A-


    像林晨那樣優秀的人!
    第三,主動聯係政府主管部門,建立行業準入門檻,建立健全食品衛生,住宿登記,旅遊設施安全,環境保護等方麵的高標準要求。防止出現重特大事故。
    結合美麗鄉村建設,修建道路,衛生公廁,垃圾汙水處理設施,停車場,公交線路,站點,以及必要的水,電等基礎設施。
    這些事一家一戶是辦不到,也做不好。必須由政府牽頭,政府參與才能做好,管好。
    第五就是要要與時俱進,引入新業態,比如視頻美景直播,茶葉,茶具帶貨直播。
    可以舉辦漢服秀,模特秀,沉浸式表演,采茶炒茶體驗,采茶歌舞,快閃,茶藝表演。
    可以展現客家農耕文化,茶文化,茶具文化,茶葉評比等等相關文娛節目開發。
    要求五花八門,手段翻新,花樣百出。
    還有就是要有延申,比如。旅遊策劃,高品質酒店賓館,休閑娛樂的茶館,酒吧等等。
    適合茶園種植的賞花苗木培育基地,適合茶園風格的建築,裝修企業。建材製造,茶具,工藝品生產那些都是可以形成產業鏈的,需要好好研究。
    林晨一口氣說完,室內坐著好多人都還沒反應過來,吳姐姐開始拍掌,家裏人也開始鼓掌!
    劉繼輝和大伯林建國用力最大,因為他們的商人的特點就是不一樣,他們看到了可能。
    劉承榮十分興奮,這表弟不愧是妖孽。這才大三,就把事情考慮得那麽全麵,而且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劉承榮找到了方向,他有信心把下山村建設好了,林晨是給下山描繪了一幅新圖畫!
    林國棟也開始正式思考剛才林晨所說的政府牽頭,政府參與。林國棟還加上一個政府引導。
    他也開始在評估在這項工程的可操作性。如果融合好,還真有可能會形成三江的另一個支柱產業。
    林國棟找到了突破口,作為部隊轉業幹部的他,在三江一直沒有合適的平台,副處級好幾年了。
    向上的空間一直很模糊,今天林晨給他指明了一個方向,哪怕不為自己,就是為下山村,這也值得試試。
    林國棟開始在心裏計劃要如何參與進去。他看向劉承榮和劉繼輝,看林建國和扶名才。心裏慢慢有了初步計劃。
    吳姐姐更是臉露驚喜,這個老弟不得了!他思考問題的方式太恐怖了。
    他也是在醫院住院時才真正接觸這個理念,現在他就敢計劃整個鏈條。
    看今天在座的那幾位林家長輩,這些人可不是普通人,如果他們聯合起來,下山村一定會大變樣。
    甚至岩縣,三江都有可能出現林晨預計的那樣,把握住新機遇,開拓出一條新產業!
    吳姐姐決定重點關注這件事情,如果下山村啟動此項目,不管規模多大,她都會全程跟蹤。
    “吃飯了,大家在開會嗎?”特級廚師林巧萍端著一罐老火靚湯出來。
    今晚湯的主題是三年老母鴨配中藥,是藥膳。滋陰去火的佳品。
    “吃飯,吃飯。”
    晚上沒有中午人多,隻坐了兩張桌子,大姑林巧萍,帶著林建國兩個兒媳婦,是廚房主力。
    劉彩花。劉彩鳳,大伯母胡梅香,二伯母,陪著林奶奶湯明花,劉奶奶。
    何總監,帶著方方圓圓,一桌子客家女眷坐在一桌,季夢桃也湊在這裏,說她要和劉老師還有方方圓圓坐在一起。
    主桌上,林家良和劉克勤兩位老庚坐在首席,大伯林建國和小弟林國棟分坐在兩位老人身邊照應。
    吳姐姐挨著林國棟,林晨,劉承榮,二哥林含武,小姑父扶名才,大姑父陳景文,二伯林持家,劉繼輝和大伯林建國坐在一起。
    他們三是合夥人關係,本來又是親戚,年紀接近,關係十分要好,還都是身價不菲的老板。
    今晚因為有兩位老人的原因。今晚就沒有喝白酒,是喝大廚林巧萍精心釀製的客家米酒,很甜的純酒娘,也叫娘酒。
    吳姐姐的酒量都可以喝一斤以上。
    除了要開車的林含武,何總監,劉彩鳳三人。
    所有人連方方圓園和季夢桃都喝了不少,結果是三個大小美女的臉紅得像極了熟透的紅蘋果。都是家人,沒喝醉,樣子好看得。
    兩位奶奶,看著季夢桃,喜歡得啥樣,笑得眼睛都找不著了。兩奶奶看著季夢桃,在劉老師的翻譯下愉快地說話,方方圓圓在搶答。
    晚飯後。劉繼輝和林建國,林持家,林國棟,扶名才,陳錦文五個連襟兄弟坐在一起,他們在商量林晨關於茶旅融合的見解可操作性。
    劉繼輝表示如果從實際下山他的茶園看,林晨的看法和表述的具體操作觀點是具有前瞻性的。
    至少改變下山村的年輕人就業這一點就值得嚐試。我們的年紀都不小了,必須考慮劉承榮和林晨最先說的農村空心化,老年化的問題。
    沒有年輕人參與,我們現有的事業該如何持續和發展?
    季節性人工短缺現在就是問題,采茶旺季,人手是最大的製約因素。
    村裏沒有人,隻能外聘。
    而且熟練采茶工人少,年年都培訓,但是願意從事采茶的工人每年都在發生變化。畢竟不是常年穩定的工作,人員很難固定下來。
    現在越來越多大地量聘請外地季節工,來應對采茶季,茶青的質量最難控製。
    我們優質茶,精品茶,在生產加工過程中不得不麵臨再次,或多次原料挑選。浪費不少人力,損失不少時間。
    哪怕就從穩定我們當地年輕人留在家鄉,就值得嚐試!劉繼輝說完,看向林國棟。
    林國棟還沒有來得及發放應,扶名才說“不說你茶園麵積比我大,我那隻有600畝,到了采茶季,遇到的問題也是一樣。
    平時幫我們幹活的工人甚至還要幫自己親戚突擊搶摘茶葉請假,本來人手就緊張,越到這個季節,越是請不到人。而過了那段時間,好多回來的人又要離家出門尋找新工作。
    稍微有點文化的年輕人,幹脆就不再從事茶葉種植和加工,有好多茶園因為人手不夠,正在被棄種,拋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