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豈不妙哉

字數:4699   加入書籤

A+A-




    秦瑤光穿越小說穿書後我被五個小反派嬌寵了!
    秦瑤光淺淺地抿了一口茶,慢條斯理地開口。
    “你把盧亦的過錯,全部攬到自己身上,就說身為公主教夫不當,才讓他犯下這等錯事。”
    “又說當時是被盧亦氣暈了頭,因他膽大包天不把皇室放在眼裏口出狂言,才將他給關起來。”
    “如今時過境遷,你已反省了自身罪過。即日起,就把盧亦送回盧家,由盧家督促他重學駙馬禮儀,閉門思過。若真改過了,再遣人將他接回公主府。”
    淳寧聽得一愣一愣。
    這是打著請罪的幌子,再把盧亦的不是樁樁件件再次攤開來說。
    之前,不是說她們姐妹太過跋扈嗎?
    先行請罪,就能堵住眾人的口。
    反正,自己又不會少一兩肉,還能一舉把盧亦掃地出門。
    豈不妙哉!
    “好!”
    淳寧立刻道“皇姐可否借我紙筆墨硯?我這會兒就寫了,您替我看看。”
    她想著先寫好,回了自己府上用印之後,就能把折子呈上去。
    同時,就讓人把盧亦給押回盧家去,交給他們長輩自己去看守。
    淳寧覺得,像長公主府這樣,皇姐一個人說了算,可太好了!
    習慣了這種模式之後,她回到府裏,頗為不慣。
    明明是她的公主府,為什麽要多一個男人做主子。
    秦瑤光哪有不允,讓春分替她鋪紙碾墨。
    淳寧在心裏打好腹稿,一氣嗬成。
    秦瑤光在她身邊看著,點點頭道“這樣就行了。”
    擺上鎮紙,讓墨跡就這樣曬著。
    淳寧道“姐,回府後,我們還練不練武藝弓馬?”
    秦瑤光正要跟她說這事。
    “這幾日,我已讓人把練武場給收拾出來。拙哥兒既是拜了房師父為師,就不能懈怠了。想著你我和幾個孩子,也都能鍛煉身體。”
    淳寧連連點頭“是,我們往日的身子都太弱了,不能都指望別人。”
    她知道皇姐在回京路上遇到襲擊,青衣衛隻活下來青柏一個人。
    回京後,她立刻就來找皇姐。
    一個字沒問,隻想多陪陪秦瑤光,不讓她一個人想著難過。
    商議好這件事,姐妹二人又商量好給五個孩子上課的事。
    最終,製定下來一份作息。
    跟在別院裏一樣,早起晨練,之後由淳寧教孩子們讀書識字。
    午睡後,所有人集中練習武藝一個時辰。
    剩下的時間,房霆帶著燕守拙繼續習武,老五跟著冬青去府醫那裏學醫。
    老二、老三溫習功課、自行讀書,老四跟著秦鶯秦鸝習琴棋書畫。
    根據每個人的特長,因材施教。
    秦瑤光則利用上午的時間,處理府中瑣事。下午練完武後,就和淳寧一道進宮,陪伴皇太後。
    如此,又過了兩日。
    青柏雖然還在養傷,藥茶的事沒有落下,都交給她來負責。
    有規律的作息,讓每個人的身體狀態都很不錯。
    秦瑤光全身心地投入這份忙碌之中,摒棄那些胡思亂想。
    都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燕長青為了報燕家滿門血仇,十年經營、十年複仇。
    她為什麽不能?
    有了淳寧的悉心教導,幾個孩子的功課不可同日而語。
    學得最快的老二,已經開始讀《幼學瓊林》。
    轉眼間,就到了寧國公府老夫人出殯的日子。
    按理,以國公府的規製、以老夫人是當今太後生母的身份而言,斷不可能隻停上短短七天靈。
    停上七七四十九天,大肆操辦,也無人敢置喙。
    但是,一來因為崔家被資助汝陽王一事給耗空了家底,無力支撐起如此排場。
    二來,宮中的皇太後擺明不再庇護母族,哪裏還敢再招惹宮中。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崔家如今沒了主母,是嫡次子的續弦、二夫人何氏臨時趕鴨子上架,操持喪事。
    此外,正值災民逃難之際,就連宮中的謝皇後也帶頭節約,崔家如何能鋪張浪費,惹來禦史彈劾。
    如此種種原因,讓這位生前人人敬重的超品老夫人,死後卻並沒有擁有與之匹配的風光大葬。
    在出殯的途徑之路上,秦瑤光命人搭彩棚、設祭桌,進行路祭。
    她姓秦,是國姓。
    並不姓崔。
    她如果送葬,是崔家的榮耀。
    不去,也有不去的道理。
    在她搭好的彩棚旁邊,是淳寧設下的祭桌。
    在出殯之時,皇太後沒有出現,隻命了一名管事太監前來,替她扶棺前行。
    明眼人都瞧在眼裏,崔家是越發不受皇太後待見了。
    起棺之後,送殯的賓客不計其數。
    大小轎子和各種馬車,足足排了四五裏地。
    先頭的已到了城門,後麵的才剛剛從寧國公府門口離開。
    各大世家,無論如今和崔家是否親厚,麵子上肯定都不會讓人說閑話。
    此外,還有大大小小和崔家往來的各級官員。
    以秦瑤光為首的路祭彩棚,一水往下,足足排了兩條街。
    停靈的不足,從出殯的風光裏,找回些麵子。
    崔家兒孫披麻戴孝,扛“招魂幡”、拿“哭喪棒”,吹鼓手跟隨棺材一路前行。
    後方,還有一路誦經的高僧。
    出殯隊伍一邊走,買路錢一邊撒向天空。
    聽見越來越近的動靜,秦瑤光對鄧嬤嬤點頭示意。
    茶桌上擺滿香燭供品等等祭品,紙錢被高高揚起、又在半空中紛紛揚揚而下。
    三十二名力士,抬著足足六寸厚的金絲楠木棺樽緩緩從彩棚前走過。
    紙錢漫天飛舞,場麵隆重哀戚。
    秦瑤光的心裏泛起一股不屬於她自己的情緒,悲傷得不能自己。
    不是第一次了。
    摸了摸臉頰上冰涼的淚,秦瑤光猜想,這份情緒,隻可能出自原主。
    她連老夫人的麵都沒見過,還遭受了崔家的脅迫刺殺,又怎麽會為了她的去世而傷心流淚。
    細數整個崔家,她最有感情的,唯有皇太後一人。
    難道,原主並未離開,一直都在她身體內嗎?
    排除掉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再怎麽不可思議,都是唯一的答案。
    如果真是這樣,那她穿書而來的目的,是替原主重活一世?
    還是彌補遺憾呢?
    抑或是,贖罪?
    她試著在心裏呼喚原主,卻並沒有獲得回應。
    看來,隻有原主情緒激動時,才能被她感知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