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十年

字數:5419   加入書籤

A+A-




    無限人生被困在了一生的時間裏!
    17年,莫道奔赴了新的戰場,繼續進行著作為一名戰地記者的生涯。
    在對約特國戰爭中的一方首領完成采訪過後。
    時間繼續流逝。
    同年七月。
    約特國的戰爭進入到一種高烈度的階段。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華新社約特國分社大部分人進行了撤離。
    隻留下了莫道及少數幾人,負責約特國內的報道工作。
    約特國內。
    宣稱為了正義而支持約特國內反對派的米國海外基地部隊,對約特國內各大城市進行了輪番的無差別轟炸。
    在約特國分社所在城市遭遇轟炸時,莫道帶著攝像機,對約特國城市所遭遇的轟炸進行了如實的實時報道,
    多次有航彈在莫道報道點不遠處爆炸,
    看得一眾關注報道的觀眾膽戰心驚的同時,
    也最直觀看到了約特國城市內,大量非軍事建築受到的轟炸。
    民居,街道,基礎設施,醫院,圖書館被炸塌,普通平民,婦女兒童乃至傷病人員被炸死。
    硝煙在約特國的城市中各處彌漫,殘酷的景象透過莫道的報道,直觀呈現在每一個關注報道的觀眾麵前,反複衝擊著人們的心靈。
    同時,約特國官方首領再次接受莫道采訪,借助莫道的報道渠道進行發聲。
    這個時候,約特國內的官方媒體幾乎已經完全失去了聲音。
    廣播電視係統被摧毀,網絡上也受到嚴重的掣肘。
    米國在網絡上,反複宣稱是要推翻這位約特國首領的獨裁統治,宣稱在解決這一點過後,會結束一切進攻和軍事行動。
    雖然這位約特國首領是當初完全契合西方規則被選上台的。
    借著莫道的采訪報道渠道,這位約特國首領近乎悲壯地說道這是米國的入侵和劫掠,即便約特國淪為地獄,他也不會投降。
    而因為莫道越來越強的影響力,以及無差別轟炸城市這件事情本身實在不人道。
    米國在國際輿論上受到了極大的壓力。
    國家聯合會安全會議多次召開,就約特國停火問題進行討論。
    雖然這件事情上多數中立國家都支持停火。
    但事實上,所有人都知道,這比當初克爾納問題還要艱難。
    而事實也是,在安全會議上,相關提案一直無法通過。
    米國以各種理由就硬拖著。
    安全會議上的討論基本就始終沒有結果。
    而同時,約特國內,自稱是約特國反對派武裝的力量再加快了,加重了攻勢。
    同時,似乎是為了警告莫道。
    之前隨著天堂穀被搗鼓後,銷聲匿跡的對莫道的人頭懸賞。
    又在悄然出現在了阿菲卡洲等區域。
    同年九月,
    在莫道的建議下,約特國分社剩餘人員,除莫道自己外,全部撤離分社。
    僅留下莫道,繼續對約特國內的戰爭進行報道。
    這時候,整個約特國基本都淪為了戰場。
    莫道就在這戰火紛飛,子彈與炮火隨時可能飛過的地方,來回穿行,持續做著關於戰爭的報道。
    他的報道中,涉及到戰場本身,戰火下的普通人,士兵,約特國的將領。
    采訪了在轟炸中被掩埋的瀕死者,拍下了被炸塌醫院外,望著醫院廢墟目光發神的醫生……
    到最後,隨著局勢的過於惡化。
    除了米國那方的隨軍記者外,莫道的報道成了這場約特國戰爭下的,唯一的,第一手現場報道來源。
    國家聯合會門口,米國使館門口,
    反戰人員高舉著的牌子上,基本都是莫道報道畫麵的截圖。
    阿菲卡洲一些國家,以及約特國官方站在國家聯合會大會上以及安全會議上,對米國和米國支持的武裝力量的激烈控訴,也基本用得是莫道拍下的那些照片。
    約特國的戰爭發起方,雖然發起了持續的輿論攻勢,到輿論的天平始終沒有朝著米國傾斜。
    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就在於,有莫道呈現出來的約特國戰爭真實情況存在。
    然後,
    九月中旬。
    在分社其他人全部撤離之後沒幾天。
    約特國內反對派在米國支持下再對約特國各大城市發起了新一輪攻勢。
    而在一輪對城市內的空襲中。
    同時有兩架戰鬥機直接朝著莫道所在位置投下了航彈。兩枚數百公斤的製導航彈直接在莫道先前所站立的位置炸開。
    爆炸的威力直接在地麵上留下了兩個相連的大坑,飛起的破片濺射到周圍地麵數十米,上百米。
    但……莫道沒死。
    在旁人眼裏,莫道似乎有著極其強大的危險嗅覺。
    在那兩枚航彈落下之前,戰鬥機掠過頭頂時,直接開車離開了原先的位置。
    最終驚險的脫離了遭遇到轟炸的位置。
    一個記者能夠做到哪種程度?
    某種程度上能夠改變戰爭走向。
    在莫道險些被炸死過後,
    輿論掀起了一陣巨浪。
    不少媒體大鱷都站出來說,這明顯就是針對莫道的轟炸,無法接受。
    最終,這陣巨浪直接推動了國家聯合會安全會議上,針對約特國戰爭的第一個提案。
    核心內容就是,米國等勢力勉強同意了,不再進行無差別轟炸。
    約特國戰爭進入了一種接近巷戰的狀態。
    然後,同年十一月,約特國內的戰爭陷入了一種僵持狀態。
    勉強算是一種暫時的和平。
    米國等勢力支持的反對派武裝力量占領一塊約特國的主要產油區域。
    而約特國官方這邊,則守著一個重要的國際港口城市……
    而最終,這場戰爭的結束在同年十二月。
    主要原因是,約特國官方首領被槍殺。
    一段有些常見的事情再次上演。
    一個據說是長期受到約特國首領欺壓的中層軍事人員,帶著他的人,發起了軍變。
    最終將約特國首領打死在了家中。
    而這位軍變人員上位。
    一上位就表達了對歐羅巴洲某些國家的親近。
    戰爭就這樣結束了。
    但廢墟依舊留在原地。
    次年。
    毛熊國和二毛國的開始出現戰爭衝突。
    莫道再開始奔赴新的戰場,進行著戰場報道的工作。
    時間就這樣快速流逝。
    18年……19年……
    轉眼過去十年時間。
    十年時間裏,莫道的足跡和他報道留下的畫麵,遍及整個阿菲卡洲大部分地方,
    以及歐羅巴洲,阿美利加洲北部,南部,等等地方……
    相比於閑適的上一世,莫道這一世,以完全不同的姿態,再走遍了幾乎整個世界。
    這十年間,類似克爾納戰爭以及約特國戰爭的報道,莫道做了很多。
    到後麵,隨著莫道的影響力越加大。
    基本這些爆發戰爭區域的兩方乃至多方首領,都接受過莫道的采訪。
    而不管這些戰爭多麽危險,
    幾乎每個稍大規模戰爭中,都能看到莫道的身影。
    與危險同行似乎是莫道的注腳,爆炸聲,轟炸聲,子彈聲,似乎是莫道許多報道中的背景聲。
    僅莫道的報道,就涵蓋了這十年間,幾乎所有稍大規模戰爭的第一手,最直觀的戰爭資料。
    可以說,華新社記者莫道一個人,貢獻這十年間世界戰爭史的核心記錄和資料。
    但凡研究這十年的世界戰爭史,就繞不開莫道的報道內容。
    而作為一個逐漸被加注以傳奇的記者。
    這十年間,莫道的報道內容還遠不止僅涉及到戰場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