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作戰計劃
字數:4911 加入書籤
無限人生被困在了一生的時間裏!
克爾納青年以及莫道,從來沒有被敵方牽著鼻子走的習慣。
克爾納政府軍以舍棄普弗克地區為代價,做出的陽謀對克爾納青年來說並沒有造成什麽影響。
局勢的變化要關注,但自己的節奏還是不能輕易動搖。
還是那句話,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要讓敵人接受克爾納青年的戰爭節奏,而不是克爾納青年去被動順應敵方的戰鬥路線。
克爾納青年沒有必要放棄主動權。
在瓦美波北部,這個由克爾納政府軍搭建起來的舞台上,雖然克爾納反對派已經下場,
但克爾納青年可沒答應按照敵方的‘劇本’上演。
“……克爾納反對派沒有那麽的強,而克爾納青年也並沒有那麽弱。”
這是在之前製定全局的作戰戰略時,莫道同克爾納青年一眾高層,帕爾斯等人所說的話,
“我們目前僅接管了克爾納大約兩個稍偏遠地區,而克爾納反對派此刻已經占據了接近八個地區,其中還有幾個相對於克爾納境內其他地方,比較繁華的城市。”
“但,雙方之間,差距並沒有那麽難以逾越。”
“克爾納反對派在其控製區域內的力量,不是一個個塊,而是一條線。”
當時的會議上,莫道挪動了軍事地圖上,象征著克爾納反對派的標誌,
將原本地圖上克爾納反對派所占領八個地區的八枚標誌,挪到了克爾納反對派與克爾納青年控製區域接壤的地方,
這麽一個個擺下去。
構成了一條順著克爾納青年所掌握兩個地區的邊緣,再朝著克爾納中部地區,原本主要戰線衍生的線,
這也就是此刻的戰線,
擺出這條線過後,莫道再在克爾納反對派擺出的戰線南側,
也就那些理論上屬於克爾納反對派控製的地區上,劃了個圈。
“較低的統治成本,讓克爾納反對派迅速完成了擴張,但事實上也讓克爾納反對派對其所控製區域控製力薄弱。”
“而從崛起之初,克爾納反對派就一直在擴張中,想要以雷霆之勢迅速席卷整個克爾納。這也導致了克爾納反對派的大部分力量,都前壓在了戰線最前方。”
“事實上,克爾納反對派的戰線南側,防衛相當脆弱。”
更準確的詞就是,克爾納反對派事實上外強中幹。
就像是一個氣球,占據了近八個地區,看起來很大。
但主要力量都在這外圍的一圈了,內部可以說是防衛相當薄弱。
所以,
最開始克爾納青年戰略會議上,提出的作戰戰略是‘換家’。
克爾納青年全部力量從南側鑿出一個缺口,然後湧入克爾納戰線南側的幾個地區,
從而壓迫原本在瓦美波地區附近的敵人被迫進入到瓦美波。
讓此刻克爾納青年和克爾納反對派之間的局勢和境遇之間來個對調。
但最後,
考慮到如果將敵人壓入瓦美波地區,可能對瓦美波地區和周邊克爾納青年原本接管地區的摧毀和破壞,
克爾納青年還是放棄了這個計劃。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艱難也更徹底更迅速的計劃。
從整個戰局上看。
克爾納青年在瓦美波北側的普弗克地區,留了一支堅韌的軍隊第三團,
以此拖住克爾納反對派進軍普弗克的部分主力部隊。
然後,克爾納青年的主力部隊,則是隱蔽陳兵在控製區域的南側。
等到戰事開始,克爾納青年的主力,將會對南側的克爾納反對派戰線發起猛攻,
鑿穿克爾納反對派的南側戰線過後,
先湧入到克爾納反對派控製區域的內部,然後迅速機動至東部朝著中部衍生的戰線,
對敵方克爾納反對派這整條蔓延的戰線進行切割,
就如同一把‘尖刀’,將克爾納反對派靠近於瓦美波地區,蘭賓哈地區,維利次地區的戰線和軍隊從克爾納反對派的整體上切割下來,
最終,克爾納青年從南側出去的主力,繞了一大圈,和北部普弗克地區的第三團重新會兵一處。
完成對瓦美波,蘭賓哈,維利次地區一帶克爾納反對派力量的反包圍,將敵方這股力量,內外夾擊於瓦美波等地區的邊緣。
從整個戰場態勢圖看,
這個過程,會像是整個克爾納青年張開了一張大嘴,將克爾納反對派咬下來一塊,吞進了肚子裏。
克爾納給這個戰略取了個名字,叫做‘騎兵戰略’,或者叫‘切角戰略。’
而同樣是從全局來看,
克爾納青年第三團其實被‘放棄了’。
不是克爾納青年第三團所處的位置不重要,
而是太重要了,重要到注定要付出大量的犧牲。
這整個戰略的成功,一方麵取決於克爾納青年主力的進展,
另外,就取決於第三團那邊的情況。
一旦第三團沒守住,沒拖住,
克爾納青年的主力,反倒是可能反過來被克爾納反對派包圍了。
……
這會兒,望著軍事地圖上,代表著第三團的標誌,
莫道和帕爾斯都未出聲。
這個戰略計劃,是不太符合莫道的作戰風格的。
莫道指揮的戰爭,很少有太多犧牲。
但帕爾斯等人都認同這次的戰略計劃,
這是克爾納青年目前最好的選擇,
並且,一眾帕爾斯青年願意用性命來踐行莫道這個戰略計劃。
再望著第三團的標誌停頓了下,
莫道再看向了軍事地圖上,此刻克爾納青年主力所在的位置。
這場作戰戰略,除了戰略上獲取到的主動權,
要想實現,最主要的,是需要一支強大的軍隊。
如果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支撐,這整個戰略都會是千瘡百孔。
什麽是強大,
不僅僅是軍事裝備上,還有信念上,堅韌上。
對於處於北部拖延敵方主力的部隊來說,
需要能夠超過百分之五十,乃至百分之八十,乃至更多陣亡率依舊不崩潰,不潰敗,不後退,甚至主動向前與數倍敵人纏鬥的隊伍。
在此前的克爾納,是沒有這樣一支隊伍。
而對於處於南部的進攻主力部隊來說,需要在接下來一段時間裏,不斷遵循命令,不斷地往前進攻,進攻,乃至在戰鬥中行軍,直到完成戰略目標。
叫‘騎兵戰略’是有原因的。
除了意味著整個戰略需要快速完成,還意味著己方戰士比敵方更加,或者說遠遠精銳。
而對於這一點……克爾納青年無比堅信。
“……要開始了。”
旁邊,帕爾斯抬起手表,看了眼時間。
北邊已經發生交火,而南邊戰爭的開啟將由克爾納青年決定。
考慮到多種原因。
作戰時間在之前就已經定下了,
此刻,莫道和帕爾斯不會再有什麽命令朝著各部隊下達。
等到預定時間一到,
處於南部的克爾納青年各部隊,就會第一時間發起最猛烈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