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簡單粗暴但有用

字數:5186   加入書籤

A+A-


    無限人生被困在了一生的時間裏!
    沃波爾死了。
    在與莫道以及帕爾斯會麵結束過後,直接選擇開槍自殺。
    這一世,沃波爾依舊走向了類似的結局。
    相比於前一世,這一世沃波爾的死亡來得事實上並沒有更早多少。
    隻是克爾納青年的出現,拖慢了上一世這時候已經入主克爾納首都的克爾納反對派的步伐。
    沃波爾的死亡,並沒有帶來太大動靜。
    雖然沃波爾死亡的消息,很難完全隱瞞地住的,在關注克爾納局勢的各方中流傳。
    但即便是克爾納反對派,都沒有對原克爾納反對派首領沃波爾的死亡,發出太多聲音。
    直到又過了近半個月的時間,
    開始有一些國家的媒體開始捕風捉影做一些相關報道,
    克爾納反對派的官方,才姍姍來遲進行了一些‘理所應當’的回應。
    首先是承認了沃波爾的‘戰死’,然後憤怒地斥責了克爾納青年的‘殘酷’,
    並且在最後表示,克爾納反對派將在新首領的領導下,繼續‘偉大的反抗’。
    不過這時候,
    因為克爾納青年的長期經營,以及之前克爾納反對派的屠戮行為,
    在輿論上,克爾納青年依舊占據著絕對優勢。
    對於沃波爾的死,整個輿論都是叫好。
    而對於克爾納反對派所謂的‘偉大的反抗’,都是抱著嘲諷的態度。
    更或者說,
    大多數關注克爾納戰爭的人們,代入都是從微末和夾縫中艱難崛起的克爾納青年的角度,
    看到克爾納反對派戰敗,隻覺得格外痛快。
    ……
    四月中旬。
    在克爾納西部,克爾納青年與克爾納反對派的這場戰爭結束過後,
    克爾納政府軍在中部地區的攻勢也漸緩了下來,雖然保持著對中部戰線高區的趨勢,卻始終沒有更大的動作。
    整個克爾納局勢,在那一戰過後,呈現出一種詭異的三足鼎立,三方對峙的模樣。
    克爾納反對派占據克爾納南部,東南。克爾納政府軍占據克爾納中部,北部。
    克爾納青年就同時在兩方的側麵,占據著從西南到西北這一片區域。
    不過,整體上雖然沒有什麽大動作,
    但各種暗流,卻是在克爾納這大局勢之下,瘋狂湧動。
    首先是克爾納反對派這邊。
    其實就如同沃波爾預料的那樣,
    在那一場戰敗過後,
    克爾納反對派開始‘一蹶不振’了。
    原本丟掉了兩個地區雖然對克爾納反對派算是傷筋動骨,但還要不了命。
    但克爾納反對派擴張趨勢受挫這件事情本身,比丟了兩個地區問題還嚴重。
    原本控製區域內就是被強壓下來的一些問題開始爆發出來,
    主要依舊是部族衝突。
    克爾納反對派靠著南方部族與北方部族之間的部族衝突,以及仇恨崛起。
    此刻也受到此帶來的反噬。
    克爾納反對派剩下的五個地區的控製區域內,
    開始頻繁出現一些屬於北方部族抵抗力量的地方武裝,
    而在靠近克爾納青年這邊的一些城市,甚至出現了多次起義。
    讓克爾納反對派對其控製區域的控製力進一步下降。
    然後,
    沃波爾這個首領的死亡,還是對克爾納反對派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原本就不是很團結的克爾納反對派內部,在沃波爾死後更難達成統一。
    在控製區域混亂的情況下,整個克爾納反對派內部也基本撕裂成了兩派。
    一方就是原本沃波爾的副手,在從先前的包圍圈中帶著一支主力突圍出去回到克爾納反對派控製區域後,接管了克爾納反對派一部分力量,
    另一方,則是先前戰爭中的留守派,負責駐守先前克爾納反對派控製區域,以及周旋中部戰線克爾納政府軍攻勢的一股力量。
    雖然原本沃波爾的副手宣布成為了克爾納反對派新首領,但兩方力量始終沒有統一。
    而另一邊,
    克爾納政府軍也的確表現出如沃波爾所說的‘蠢貨’的那一麵,
    在克爾納反對派內部混亂內鬥厲害,正是最好機會的時候,
    克爾納政府軍對此的態度卻相當‘曖昧’。
    似乎是擔心讓克爾納青年‘漁翁得利’,克爾納政府軍在這時候選擇了按兵不動。
    同時,克爾納政府軍似乎又重新和原本克爾納反對派背後的力量勾搭在了一起。
    不過對於這些,
    克爾納青年都沒有怎麽管,
    任由外麵風怎麽刮,隻是抓緊推進著自己要做的事情。
    ……
    四月下旬。
    一處安全屋內。
    克爾納青年的高層聚集在一起,再進行了一次會議。
    “……之前的宣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對新接管差不多兩個地區範圍內的城鎮,一係列措施推進的都很順利。”
    一位克爾納青年中,負責地方事務的負責人站起身,有些振奮地向莫道和帕爾斯等人匯報道。
    “所接管的區域內,超過一半的中學都恢複了教學工作,不過更多學生進入學校脫產學習,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讓人們恢複更多對未來的期待之後才能實現。”
    這位負責人臉上有些發紅,看到一個破敗的城市在自己眼前重新煥發生機,這是一種巨大的成就感。
    “公共設施方麵……”
    振奮地,這位負責人一條條簡要說明著。
    與會的一眾克爾納青年高層,就一邊聽著一邊翻看著資料。
    “嗯,推行這些措施的資金還夠嗎?”
    聽完過後,莫道也合上手裏這份資料,問了句。
    “夠,夠了。”
    這位負責人很肯定地說道。
    莫道也沒有什麽意外,
    隨著克爾納青年所接管的區域越來越大,
    實際上用到他出資的資金在越來越少。
    克爾納這個國家很窮,克爾納的平民也很窮。
    但克爾納這塊地方並不貧瘠……不然也不會吸引這麽多外部力量,一眾豺狼虎豹。
    而克爾納青年在所接管地區內推行的一係列措施其實相當簡單粗暴。
    單從經濟角度來說甚至可以說是粗糙。
    首先就是恢複各類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同時大量就業。
    同時引入大量平價物資供給,保證各城市內基本民生。
    再然後,恢複各類生產,進一步大量就業。
    具體點就是,讓自來水廠,電廠重新開工,讓學校重新教學,讓圖書館重新開門,讓通訊重新恢複,
    讓工人獲得工作,讓適齡兒童進入學校學習。
    采購大量來自華國的日常物資,流入市場。
    然後修路,修之前戰爭中破敗的屋子,同時建修建築需要的建材工廠,就這麽一路往下衍生,
    這段時間,還增加了一些軍工類的工廠,
    在克爾納青年接管區域內,進行一些簡單的子彈和輕武器的生產來自維修。
    克爾納青年開廠,然後克爾納青年雇人開工資,最後克爾納青年采購。
    這些舉措雖然粗糙,但確實有用。
    而每一步,雖然都需要克爾納青年砸下巨量的資金。
    但偏偏,克爾納這片土地上,還真有這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