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輿論交鋒

字數:4696   加入書籤

A+A-


    無限人生被困在了一生的時間裏!
    克爾納政府軍在國家聯合會上的發言,看起來無用,實際上就是想剝奪克爾納青年所占據的‘大義’。
    有時候,‘大義’在強權下沒有任何意義,
    有時候,又會格外有作用。
    如果克爾納政府軍這番話沒有在國家聯合會上得到反駁,
    之後,克爾納政府軍乃至其他各方力量,對指向克爾納青年控製區域物資貿易的幹涉就有了正當的支撐。
    不過克爾納政府軍和其背後的力量估計也不知道,這手段不可能起作用,
    這番話更多的還是在惡心人。
    在歐羅巴州以及阿美利加州某些國家發言過後,
    緊隨著華國的代表,以及毛熊國的代表就直接反駁了克爾納政府軍先前的發言。
    “克爾納戰爭的問題是多種原因造成的,一些國家在其中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直接促使克爾納戰爭的爆發。”
    “克爾納政府軍作為克爾納國內目前的一方勢力,有責任也有義務推進克爾納局勢走向平穩,回到和平中來。”
    “對於克爾納政府軍方麵提及到的民間貿易問題,在克爾納當前局勢下,我方不認為,阻礙除克爾納政府軍所控製範圍外的日常物資貿易,有利於克爾納國內的環境得到緩解……希望有關方麵正視克爾納戰爭中的實際問題,避免更多的人道主義危機的發生。”
    華國的代表的發言,說得比較委婉,
    否認了克爾納政府軍為克爾納官方的話的同時,陰陽了兩句克爾納戰爭背後的一些國家。
    而毛熊國的發言,則更加直接,
    “……我記得在克爾納戰爭爆發的初期,我們的一些米國,還有歐羅巴州一些國家的同事,還在這裏很憤怒的,義憤填膺的表示,克爾納政府軍應該得到‘懲罰’,說克爾納政府軍不能代表克爾納的平民。”
    “我不知道,是什麽原因,讓歐羅巴州一些國家和米國的同事改變了態度,但事實上,我還能夠找到當時的錄像……如果有人想要看的話。”
    “……我現在,不認為克爾納政府軍能夠代表克爾納,他僅僅隻是克爾納戰爭中的一方,我想克爾納政府軍還沒辦法代表克爾納戰爭中的另外兩方,來談及克爾納官方的貿易問題。”
    最後,是安全會議上,國家聯合會工作人員的代表,
    同樣是反駁了克爾納政府軍發言中所提及到的內容。
    毛熊國和華國對克爾納青年的支持,
    自然不是因為莫道的身份,
    隻是很單純的,在這件事情上,克爾納青年和毛熊國以及華國利益上是一致的。
    在采購來自毛熊國的武器,以及華國大量工業品和日常物資過後,
    克爾納青年事實上在克爾納這片土地上,又在引入了兩個大國的力量。
    這其實是一種必然的事情,
    在現有的世界格局下,小國的命運基本離不開大國局勢的影響。
    至於國家聯合會工作人員對克爾納政府軍的反駁,原因則是更簡單了。
    在克爾納目前的情況下,
    要是一切物資貿易和輸入,都需要經由克爾納政府軍,
    那克爾納的土地上,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
    在國家聯合會上,原先克爾納反對派,此刻克爾納政府軍背後一些力量的小動作,
    在華國,毛熊國等國家的反駁下,不了了之。
    不過,那各方力量並沒有因此就停下來,
    反而就像是個序曲,開始手段頻出,動作頻頻。
    ……
    五月初。
    臨近克爾納青年所控製的蘭賓哈地區,
    克爾納反對派所控製的一座城市內,一支地方武裝宣稱為克爾納青年理念的支持者,
    在城市中‘起義’,隨後,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對所在城市的控製,過程中也得到了一些當地平民的響應。
    相關消息,在一些力量的推動下,幾乎第一時間,就遍及到整個網絡上,引起廣泛熱議。
    不少克爾納青年的支持者們,都對此感到高興,甚至為這支地方武裝進行聲援。
    不過,克爾納青年在第一時間對此發表了聲明,
    表示這支武裝和克爾納青年沒有任何關聯,但歡迎任何堅守‘獨立,部族平等,守護克爾納國有財產’的戰士加入克爾納青年。
    但聲明發出過後,有力量推動著,刻意模糊著這支新冒出來的地方武裝的身份,
    似乎許多人都開始‘默認’這支武裝其實就是克爾納青年暗地裏組織起來的。
    整個網絡上的熱議中,甚至克爾納青年的支持者們都本能的縱容了這種說法的傳播——他們喜歡看到偉大的克爾納青年一下子就席卷整個克爾納。
    就在這種輿論下,
    緊隨著,事情就出現了變化,敵人迫不及待地露出了獠牙。
    在五月第一周還未結束,那支自稱‘起義’隊伍占領那座城市後的第三天,
    熟悉的操作就出現了。
    有消息‘艱難’地出現在網絡的角落,
    那支武裝在那座城市,對克爾納北方部族的人進行了無差別的屠戮。
    各種慘烈景象的清晰照片,就如同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然後,各個媒體開始蜂擁而上,秉持著‘正義’,對這件事情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報道,
    並且在報道中,刻意模糊了克爾納青年和那支所謂支持克爾納青年的武裝的關係。
    似乎一切都是在克爾納青年的支持下發生的,甚至一切都是克爾納青年做下的。
    輿論瞬間就像是倒轉了過來,
    對之前占據著‘正義’的克爾納青年的斥責一下不絕於耳。
    鋪天蓋地的罵聲,讓克爾納青年像是從一個‘微末中崛起的勇者’,變成了‘陰暗中的老鼠’。
    這種有意製造出來的,沸騰的輿論,讓大多數人都無法去分辨整個事情的原委,
    大多數人都在這個過程中保持了沉默,這也讓對克爾納青年不利的那些輿論愈加聲勢浩大。
    克爾納政府軍乃至克爾納反對派背後的那些力量,
    刻意製造和渲染著一種情緒,讓克爾納青年曾經在輿論場上的支持者們彷佛受到了背叛。
    之前在網絡上表現的最支持克爾納青年的一批人,
    此刻在無比的憤怒下,像是要將克爾納青年踩進最汙穢的爛泥裏。
    事實在這個時候,似乎都失去了意義,
    整個輿論都被一股極端的情緒主導著。
    ‘克爾納青年不是說部族平等嗎?’
    “克爾納青年多麽正義啊,正義到殺死這麽多人……比克爾納反對派之前殺的都多……”
    類似的,或者比這更憤怒的罵聲在整個網絡上層出不窮。
    而敵人的手段,
    到在這兒還沒完。
    在輿論沸騰的同時,克爾納青年接管區域內,再出現了一支自稱是北方部族的武裝,
    宣稱要對克爾納青年進行報複。
    這隻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那支所謂的武裝總共也不到十個人。
    但事情出現過後的第一時間,消息就出現在網絡上,然後被有意識的瘋狂放大其意義。